宇文明烈并不屑理会张廷佑,而是向庆元帝一拱手道:“陛下,老臣不敢侮辱皇子,老臣都是为了大兆的江山社稷,请陛下恕罪。”
李昭斜眼看了一眼榆伯俨,那老匹夫眯缝着双眼不动声色。
有的人在演戏,有的人在看戏,而榆伯俨在听戏。
看榆伯俨的样子镇定自若,稳如泰山。
李昭不禁暗喜。
庆元帝铁青着脸道:“好了都不要争了,朕早有定夺,三石把你怀里的锦盒打开,取出诏书。”
与其说所有的人把精力都放在了庆元帝身上,不如说都盯着太子人选上了。
满朝文武竟然没有一个人注意到陈三石怀里抱着锦盒。
陈三石将锦盒交到小太监手中,而后他打开锦盒盖子,小心翼翼、恭恭敬敬在锦盒里请出一明黄锦缎——圣旨。
陈三石取出圣旨捧在手中,转身看向圣上。
庆元帝轻声咳嗽两声道:“三石宣诏书。”
陈三石深深一揖道:“老奴遵旨。”
陈三石转身面向殿前文武大臣,轻轻展开圣旨,满朝文武跪倒一地。
陈三石宣道:“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朕深思熟虑,皇三子晋王李昭,德才兼备,今特此诏书,册立三皇子晋王李昭为太子。”
“朕龙体欠安休养生息之日,太子监国,如朕亲临,望朝堂上下同心同德,共助监国太子治理国家,钦此。”
诏书一下,满朝文武议论纷纷。
国丈章太师出班跪地,道:“陛下圣明,晋王李昭……”
“不,当今太子必是日后明主,我大兆皇朝必千秋万代,既寿永昌。”
章太师在朝廷上德高望重,谨言慎行,只要他一开口必赢得一片拥护。
立刻一众臣子跪倒,齐声道:“臣等附议。”
榆伯俨这只老狐狸,心中暗喜,出班道:“太师所言甚是,三皇子有帝王相,立三皇子为太子大兆幸甚,满朝文武幸甚,天下苍生黎民幸甚,臣拥立三皇子李昭为太子。”
章太师和榆伯俨昔日的老对头居然站到一块了,这是大多数臣子没想到的,包括庆元帝同样为之惊讶!
榆伯俨给林茂圃使了个眼色,林茂圃心领神会。
立刻出班道:“臣附议,拥立三皇子为太子。”
榆党纷纷跪地齐声道:“臣等附议,拥立三皇子为太子。”
一些没有立场的大臣,见状也开始趋炎附势。
“臣附议……”
拥立李昭之人越来越多,如风吹麦浪般纷纷跪下。
“儿臣反对。”
这时出现了一个不同的声音,如一声惊雷般原地炸响,打破了局面,众人一看原来是二皇子李昉。
“父皇,三弟李昭自幼体弱多病,才疏学浅,怎堪如此大任?立三弟为太子,除非我大兆没有皇子了。”
打蛇打七寸,李昉无非给李昭致命一击,假若李昭真的体弱多病,还真就不是太子的最佳人选。
因为皇帝没等驾崩,病态的太子可能就先暴薨了。
此刻李昭已经不能再沉默,他必须站出来驳倒李昉。
“二皇兄,你说得没错,体弱多病是无福坐太子宝座的,可二皇兄你看你三弟像满身病态吗?”
李昭生龙活虎,红光满面,就连说话之声都铿锵有力,哪里看得出来一身的病?
李昉背着手,一脸冷漠的道:“你自幼泡在药罐子里长大的,若不是生在帝王之家,有御医及时为你调理,恐怕你早就归西了。”
李昭一脸严肃的道:“你错了,今天我就揭开藏在心底多年的秘密,正好父皇和满朝文武都在,我也不必再演下去了。”
李昭的一句话,殿内静得落针可闻,大家都屏住呼吸等待李昭说出惊天秘密。
庆元帝低声道:“昭儿你有何话尽管说来,朕恕你无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