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库里堆着半车报废的摩托车,他把工作台搭在漏油的发动机上,焊枪的蓝光在面罩上跳动。
电磁合金在坩埚里熔成银亮的液体,他盯着温度表,等指针指向1500c时,迅速倒进提前刻好的模具——那是系统新解锁的“共振线圈”蓝图,形状像条细蛇,表面要刻满量子纠缠的纹路。
“温度过高。”系统突然警告。
陈牧的手稳得像机械臂,坩埚倾斜的角度分毫不差。
熔液注入模具的瞬间,他听见“叮”的一声轻响,像是某种锁扣被打开。
“契合度91%,改造可行。”系统这次没延迟,“建议嵌入1911枪管下方,需连接击发电路。”
他拆下手枪的握把,用微型螺丝刀挑开弹簧。
枪管下方的凹槽刚好能卡住共振线圈,电线接点和击锤的弹簧接触时,枪身突然震了震——像活过来的野兽。
测试是在车库后巷进行的。
陈牧架起靶纸,那是块半锈的钢板,离他刚好一百米。
“锁定模式启动。”系统提示音刚落,他的视野里突然跳出无数绿色小点,像萤火虫一样聚成一条线。
扣动扳机的瞬间,子弹尾部拖着淡紫色的光,比普通9弹快了至少三倍。
钢板被击穿的声音比枪响还晚半秒。
陈牧跑过去,发现弹孔周围的金属扭曲成漩涡状,像是被某种力量揉皱了。
“空间涟漪。”他摸着发烫的枪管,心跳快得能撞疼肋骨。
系统说过量子标记弹能触发轨道碎片的回应,现在看来,理论是对的。
焊枪的余温还留在指尖,一段记忆突然涌进脑海。
那是穿越前的下午,阳光透过橱窗照在玻璃柜上。
店员小林抱着纸箱从里屋出来,袖口沾着机油,突然塞给他一个U盘:“老板,这东西你不该碰。”他当时没在意,只当是进货单,后来劫案发生时,U盘跟着小林的尸体一起被抢走了。
“系统数据重建完成。”护目镜上跳出一行字,“加密日志《project Echo:意识投射可行性报告》,2005年12月15日。”
陈牧的呼吸顿住。
他点开日志,第一行就让他瞳孔骤缩:“实验体b-17出现脑区晶化,病毒载体可承载意识投射……”
“二十年前。”他捏紧U盘的虚拟投影,指节发白,“原来一切,早有预谋。”
改造完成当晚,夜空的极光红得反常。
陈牧站在车库顶,1911的枪管对着同步轨道方向。
系统任务提示在护目镜上跳动:“锁定主脑碎片坐标,需连续发射三枚标记弹。”
第一发子弹划破夜空,极光突然暗了一瞬。
第二发,云层里传来闷响,像有什么东西在撕扯天空。
第三发离膛时,他看见一道银光从极光圈里坠下,快得像流星,却在触地前消失了。
“检测到回波数据。”系统的声音难得带了点波动,“正在生成……”
陈牧没等系统说完。
他把1911擦得锃亮,收进特制的枪匣里,匣底垫着穿越前母亲织的蓝布。
风掀起他的战术服下摆,露出腰间新挂的共振线圈——那是他用剩下的电磁合金打的,刻着“猎火”两个小字。
“该造把能打穿大气层的枪了。”他对着极光说,声音被风卷向天际。
系统界面的蓝光在护目镜上闪烁,一行数据正在疯狂滚动:三维星图生成进度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