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阿生拍了拍李海的肩膀,“我们需要合兵一处了”
赵大叹息道:“谁让我们的炮不够粗,只能靠数量凑了!”
牛野想了想,给出一个建议:“要么在港口里搞死他们?”
李海来了兴趣,他把烟头狠狠按灭,“怎么做?”
牛野站起来,说道:“跟我来,大西洋舰队的幺蛾子特别多,带你们去看看。”
四人走出哈瓦那的军事大楼,乘坐四辆蒸汽装甲车前往海港区。
牛野站在一扇厚重的铁门前,三名士兵奋力推动沉重的木门,门轴转动时发出刺耳的吱呀声。赵大、李海和陈阿生站在他身后,沉默地望着那扇门缓缓打开,露出里面昏暗的空间,以及那条通往港口的铁轨。
铁轨尽头,一个漆黑的钢铁造物静静地停放在那里,仿佛一头沉睡的巨兽。
牛野率先踏出仓库,靴底碾过铁轨上的碎石,发出清脆的声响。他走近那艘潜艇,目光在它流畅的轮廓上扫过。
这是一艘典型的水滴式潜艇,线条圆润而优雅,外壳由厚重的铆接钢板构成,表面镀锌层泛着冷冽的金属光泽。 它的长度大约有十二米,直径约两米半,整体呈流线型,前端圆润,尾部缓缓收拢,就像一颗被拉长的水滴,完美地契合水下航行的低阻力需求。
潜艇的指挥塔位于中部偏前,是一个微微凸起的圆柱形结构,顶部装有简单的观察窗,玻璃厚重而模糊,像是蒙了一层雾气。指挥塔下方,隐约可见厚重的舱门,密封圈清晰可见,显然是为了抵御深海的压力。
动力系统藏在潜艇的后部,牛野知道,那是采用了柴油燃烧驱动的斯特林发动机,这是一种在现在极为超前的设计。
至少今天欧洲还不会制造斯特林发动机。
柴油在小型燃烧室内燃烧,加热斯特林发动机的工质,使其膨胀做功,驱动螺旋桨转动。而氧气则由两个过氧化氢系统分解提供,确保发动机在长时间潜航时仍能获得足够的氧。
赵大皱眉盯着那艘潜艇,低声道:“这玩意儿,真能潜到海底?靠谱吗?”
李海摸了摸下巴,目光在潜艇的铆接缝上逡巡:“看这做工,不像糊弄人的。”
陈阿生则盯着那条铁轨,喃喃道:“这轨道,一直通到港口?”
牛野没有回答,只是静静地注视着这艘钢铁造物。它的存在本身就像是一个bug,在这个蒸汽机刚刚普及的年代,一艘依靠柴油和斯特林发动机驱动、靠过氧化氢供氧的水滴式潜艇,简直像是来自未来的产物。
他迈步向前,伸手抚过潜艇冰冷的钢板,低声自语:
“看来,我们的旅程,要开始了。”
牛野对一个守卫在这里的海军排长说道:“来介绍一下!”
排长立正敬礼,走到潜艇旁边,拍着潜艇说道:“各位大统领,这是深渊一号”
总长12米(含指挥塔突出部),最大直径2.5米,标准排水体积约58.9立方米(对应水下排水量约60吨,空船重约55吨,储备浮力约5吨)。
水滴式流线型,前端尖锐锥形,中段圆柱耐压壳体,尾部渐缩收拢,湿表面积约94平方米。。
壳体采用多层铆接镀锌钢板(外层防腐蚀\/内层加强筋),理论工作潜深上限30-50米。受限于材料强度与密封工艺,实际安全潜深30米。
柴油燃烧驱动斯特林发动机(外燃机),燃料为常规柴油(携带量约1吨),氧气由过氧化氢(3%浓度溶液,携带量约1.5吨)催化分解供给,形成封闭循环供氧-燃烧体系,避免传统通气管暴露风险。
发动机输出轴直连五叶螺旋桨(直径约1.2米),推进效率约60%;
水面航行可附加小型风帆辅助(无动力时维持2-3节航速)。
斯特林机净输出功率约10千瓦,对应不同航速下的推进需求:
水下4节(约2.06米\/秒),仅需约2.1千瓦,续航几乎不受限。
水下6节(约3.09米\/秒),可持续航行8小时。
以6节水下巡航为例,携带1.5吨过氧化氢与1吨柴油,续航时间约20-30小时(约120-180海里\/220-330公里);若降低航速至4节,续航可延长至50小时以上。
转向依赖尾部简易方向舵与压载水舱调节,最小回转半径约15米(4节航速下);下潜\/上浮通过调节压载水舱注排水实现(响应时间约2-3分钟)。
水下航行时,无通气管设计,水下航行时无气泡轨迹;可通过夜间近岸潜伏或潮流掩护接近目标。
储备浮力约5吨(占排水量8%),配备可抛弃压载铁块(总重约2吨),紧急情况下抛弃后快速上浮;耐压壳体设计可最高可承受40米水深压力。
它的任务是近岸港口封锁(水雷布设)、舰艇伏击(携带两枚蒸汽鱼雷)、海岸要塞爆破(坐底爆破作业)。
牛野觉得这东西很奇葩!
水滴型设计是他给的,柴油-斯特林系统也是他给的,当然他只是画了草图,给了这两个想法。
可坤甸港却真的做了出来,而且眼前的这个排就是坤甸船厂派出来驾驶和维护这个钢铁怪物的专业人员。
受1822年工业水平限制,过氧化氢储运安全性低,这玩意需严格温控与防震,伺候它们如同伺候老爹,有亿点点危险!
而且,你见过用风帆航行的潜艇吗?
这玩意的背上居然有一个折叠的小型风帆系统,真的让牛野无语。
另外为了保证安全,动力舱室和人员舱室的有两个化学反应器,独立存在。而驾驶员舱室旁边还有一个鼓包,那是一个小型浮力舱室,里面自带氧气瓶。紧急情况下,可以脱离潜艇自行上浮。
怎么说呢?
这玩意和氢气飞艇一个德行,那就是这两个玩意对于敌人和自己都是非常危险的东西。
可战争武器的研发就是这样,人类最早的航空先驱,有多少死于飞行,绝对数不胜数。
最早的载人航天,牺牲了多少宇航员?
甚至,火箭殉爆又带走了多少科研人员?
核武器研发又会带走多少人?
总之,牛野站在这个时空里,他敬畏这个时代,敬畏所有明知道危险,也愿意尝试的人们。
众人看着这玩意,都有些感慨。
二十二年了,从1800年开始的奋斗,到这一刻,已经超出了他们的认知。
李海死死的盯着这台小潜艇,眼睛里有着炙热的光芒。
他说了一句话,“两枚鱼雷太少了!”
没把牛野气死!
“这玩意这么小,左右各带一个鱼雷顶了天,李海你不要得寸进尺!”,牛野骂道。
李海却霸气的说道:“老子投钱,搞个大的!”
赵大在旁边说道:“吊你老母,我跟了!”
陈阿生也拍着这个铁旮瘩,喊着:“扑街仔,老子也跟了!”
牛野没好气的骂道:“陈阿生,你是中央海军,你自己有钱投吗?”
结果陈阿生臭不要脸,“老子回去就怂恿几个议员,去找总长要军费!”
陈阿生三人走上前,爬上壳体,亲自爬进潜艇,不停的问各种问题,愣是一个小时都没有出来。
李海和赵大都五十了,可爬上潜艇的兴奋,两个老头那动作的麻利,牛野自愧不如。
他就站在外面,静静的等着!
他知道,对于一群海佬,始终还是偏爱海军装备,他们一生都和这片大海结缘,对于任何在海里航行的家伙有着天生的喜好。
美国佬的海军将滑膛炮推向巅峰,哪怕炮击几十次就要回炉,也毅然开始大规模制造,他们是疯狂的!
可是华国海军,敢玩过氧化氢,也是疯狂的!
战争,本来就是玩命的东西!
来吧!美国佬,我们一起来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