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22年三月的密西西比河下游正处于一年中典型的冬春过渡期,此时的河流展现出独特的自然特征与人文景观。
作为北美洲最长的河流系统,密西西比河下游从俄亥俄河口延伸至墨西哥湾,绵延逾千公里,构成了美国南部最重要的地理单元。
水文特征方面,三月正值冬春之交,密西西比河下游的水位处于年度波动中的上升期。虽然尚未到达夏季洪峰期,但冬季降水积累与融雪径流已开始推高水位。
俄亥俄河作为密西西比河下游最主要的支流,携带着相对充沛的水量汇入,其贡献度超过全流域总径流量的50%。
河水流量稳定而充沛,为航运提供了良好条件。河面宽度显着,特别是在新奥尔良附近,河道展宽至数公里,形成壮观的洪泛平原景象。
地貌景观上,下游地区呈现典型的冲积平原特征。蜿蜒的河道两侧分布着宽阔的泛滥平原,这些低洼地带在春季水位上涨时经常被淹没,形成季节性湿地。
三角洲雏形已现,在巴吞鲁日以下河段,密西西比河开始分叉,形成多个汊道,其中西南水道、南水道等主要汊道已具雏形,以每年数十米的速度向墨西哥湾推进。
河口的沉积作用已持续进行,逐渐塑造着这片未来的沃土。
三月的气候温和湿润,两岸茂密的原始森林与丰富的湿地生态系统达到一年中最富生机的时节。河狸、白尾鹿等野生动物活跃于河畔,无数候鸟正结束冬季迁徙返回北方,使密西西比河下游成为重要的鸟类迁徙走廊。鱼类资源丰富,特别是鲟鱼、鲶鱼等大型淡水鱼类在此繁殖洄游,为当地曾经的原住民和移民提供重要食物来源。
人类活动印记已在这片土地上显现。新奥尔良作为当时最重要的港口城市,人口约三万,正逐渐发展为北美重要的贸易枢纽。
过去,这个港口停泊着来自欧洲、加勒比地区乃至新奥尔良的商船,装卸着棉花、烟草、糖蜜等南方特产与进口商品。
沿岸可见法国殖民时期留下的建筑风格与西班牙统治时期改建的堡垒遗迹,反映着这片领土主权更迭的历史。孟菲斯等内陆城市虽尚未兴起,但已有小型贸易站点分布在战略要地。
航运业已相当发达,尽管技术原始,但平底货船、独木舟和风帆货船在河道上穿梭。
三月的水位条件特别适合航运,商船满载着上游的皮毛、粮食与下游的棉花、烟草,在各个贸易站点间往来。河上交通繁忙,驳船、渡船与渔船共享水道,形成独特的水上交通网络。
在文化层面,密西西比河下游呈现出多元文化交融的特色。法国、西班牙、非洲与原住民文化在此碰撞融合,形成了独特的克里奥尔文化。
河畔小镇常有露天集市,交易商品的同时也交流着各地风俗。奴隶制已在该地区根深蒂固,大量非洲裔劳工在种植园与码头劳作,他们的劳动支撑着南方种植园经济的繁荣。
1822年三月的密西西比河下游,既是自然伟力的展现舞台,也是人类文明开拓的前沿。这条大河以其丰沛的水源与肥沃的冲积平原,孕育着农业文明的繁荣。
现在的密西西比河下游,正处于从原始荒野向文明社会过渡的关键节点,其自然与人文景观共同构成了美国南部独特的地域特色。
为了方便大型蒸汽装甲车登陆,李大海的西太平洋舰队前期的作战行动,已经占据了新奥尔良以东大约一百公里处的一个小村落,美国人把这里叫做“比洛克西”。
这个地方是一个小型半岛,半岛北面有一个内部的海湾,半岛的南面就是墨西哥湾。
比洛克西是一个天然的避风港,同时,它在新奥尔良和莫尔比两座城市之间,非常中心的位置。
距离两座城市都是大约一百公里,从这里出发,向西可以进攻新奥尔良,向东可以攻打莫尔比。
牛野站在船舷边,看着等待下船的大西洋舰队的海军陆战队,好奇的问赵大:“赵大,你不是说以密西西比河为界河吗?怎么把登陆点现在了密西西比河移以东?”
赵大看向牛野,嘿嘿笑道:“嘿嘿!牛野啊。。。你要想占据密西西比河以西,那就先要占据东部,不然谈判的时候如何占据主动?”
牛野明白了,这货已经战略上为未来做准备了,他突然发觉赵大海这货成长了啊。。。五十岁居然还能发育智力,真的挺牛皮。
可接下来,赵大抛出了又一个王炸,“今年河湾城那边会拿下密苏里河全境,他们从北向南攻,我们要做的就是从南向北打,向着密苏里河和密西西比河的交汇处为他们减轻战略压力。”
“接下来,你们准备怎么打新奥尔良?”,牛野想听听赵大的计划。
赵大走到桌前,指着地图说道:“新奥尔良在城东沿海公路附近,挖了一个半圆形的壕沟线,壕沟有两层,中间还有一个高地炮台。”
牛野想了想,“绕过去?”
赵大冷笑:“绕个鬼,我准备从中间冲过去!”
牛野倒抽冷气,“你真的虎啊,这要会牺牲很多人!”
赵大笑了,拍了拍牛野的肩膀,“走,我带你去看看我的突击部队。”
两人走下甲板,五十人的警卫把他们保护在中间。
牛野在军营里看见了赵大的依仗,整整五十台蒸汽装甲车。
而且其中还有十辆奇葩改装蒸汽装甲车,这种蒸汽装甲车上面安装着带装甲的转管机枪,
牛野发现了一个特点,澳洲和北美洲这样的超大型殖民地区,都特别喜欢蒸汽装甲车。
可能是因为这两个地区,地广人稀,开荒一直依耐蒸汽拖拉机,所以天生对大型机械有精神上的崇拜。
赵大爬上蒸汽装甲车,拍了拍大家伙的前装甲,大声说道:“最新的发动机,一百匹马力,我们加强了前装甲,足足有十公分,还覆盖了一层龙鳞甲。双层钢板,特别是层叠的龙鳞甲,300米外95-40加农炮直射都打不穿!”
牛野也爬上装甲车,他发现机枪塔有环形装甲,有一个专门的位置,用蒸汽发动机提供动力,驱动机枪旋转,可以三百六十度旋转。
他好奇的问道:“试过安装95-40炮吗?”
赵大叹息道:“后坐力太强,车体撑不住,开两炮,车就散架了。”
牛野想了想,说道:“看来要研究一门小一点的火炮,加上舰炮的管退装置。”
赵大又指了指远处的普通蒸汽装甲车,“新的发动机力量很足,我们在后面加了一个拖钩”
“拖钩?”
“哈哈,没见识了吧,来我带你看看”
牛野终于长见识了。。。
他看见了一种八轮带弹簧避震的长马车。。。
木制车厢内侧还有一层薄钢板,两侧都开了五个射击孔。
赵大爬进车厢,比划了一下空间,“半蹲着可以容下两个班,人从后侧开口登车,也可以从后面随时下车。”
他拍了拍薄钢板,“子弹打不穿,我们的1817式要在五十米内才有概率击穿,但前后两个车厢每侧都有射击孔,前三后五,每一侧共有八个射击孔,敌人要冲进五十米是非常困难的。”
牛野明白了,马车做的长,八个轮子是为了跨过壕沟。
坦克先过去,然后是马车厢。
车厢做的比较长,每对轮子竟然都能稍微转向。
前一对轮子压到壕沟对面的土层,后面的轮子还没有离开地面。
总之,牛野可以肯定,这绝对是创新,就算是他过来的世界,他也从没见过。
轮胎居然是天然实心橡胶,轮子可以转向,牛野真的开眼界了。
赵大哈哈大笑,“平时这东西可以用六匹马拖动,不作战的时候,还能做货运车辆,怎么样!我们的军事工程师,是不是很厉害?”
牛野看着这几十台大家伙,心里有很多感慨。
从他所在的世界过来,对于这种移动速度不超过每小时十公里,没有主炮,跑三个小时要停下来加油加水,每运行五百公里还要检修的破玩意,真的没感觉。
这种武器和他的战争速度论完全就不是一个方向,它们是如此笨拙和缓慢。
但从身边的一群大西洋舰队的海军陆战队官兵看来,这群货好像很看重这玩意,全都跳上蒸汽装甲车,一边看,一边流口水。
牛野发现自己可能是进入了一个误区,那就是不同时代有不同时代的震撼。
就他娘的像是氢气飞艇,那玩意本身就是个炸弹,可在这个时代,这个飞行的炸弹居然是无敌的存在。
是的,一个飞行速度只有三十公里每小时,只能在风力弱的时候起飞,且只能携带一吨重的物资,却硬生生把战争纬度从两维拉到了三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