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9章 将军(2 / 2)

但凭一念真诚,即得慈光覆护!

【无分别章第三】

(颂曰)

慈光普照本无差,岂以形骸论主宾?

白人跪祈同垂悯,黑人稽首共沾春。

东方礼拜莲台下,西方皈依焰火中。

一体同怀慈母意,何分南北与西东?

(经文)

或有疑者问:天后慈悲,可有偏私?

吾答曰:慈心如海,纳百川而不拒细流;

悲愿似天,覆万物而岂分贵贱?

白人之子,黑人之儿,黄人之婴,

在我眼中,皆是未琢之玉,未绽之莲。

商贾求财,吾助其诚信;

渔人求安,吾保其平安;

旅人求路,吾指其方向;

战者求和,吾化其干戈。

唯愿众生,莫以肤色自矜,

莫以族类相轻。

同尊天后为母,共沐慈光为邻。

持此心者,即入莲池;

行此道者,即登彼岸!

【圆满章第四】

(颂曰)

慈帆稳渡万重波,德泽长流永不磨。

白昼辉光盈海港,夜阑灯火照渔蓑。

东西礼拜同声赞,南北皈依共曲和。

今日持经诸弟子,愿随天后化娑婆。

(经文)

是故众生,当知天后之爱:

如日之升,不择高冈矮谷;

如月之恒,不拣江海沟渠。

持此经者,当效天后之行

见贫者施援,见难者相助,

见怨者宽恕,见迷者指引。

令四海之内,皆成一家;

使五洲之人,共沐慈风。

(咒曰)

南无天后慈航母,大慈大悲救苦尊;

护我舟车行万里,保我家门永安宁;

不分肤色同庇佑,不分种族共沾恩;

弟子虔诚持此咒,愿随圣母化乾坤!

【回向偈】

诵经功德殊胜行,无边胜福皆回向;

普愿沉溺诸众生,速往天后莲邦去;

十方三世一切佛,一切菩萨摩诃萨;

摩诃般若波罗蜜,慈光遍照满乾坤!

(圆满)”

巴布对于其中一句话,深为感动,作为生在古巴的奴隶,他知道曾经的西班牙人,英国人和美国人都不允许黑人识字和阅读圣经,因为他们的肤色是黑的,所以他们代表不洁!

所以,他们不允许阅读圣经和识字。

他很珍惜这一次听东方经文的机会,盘坐在西班牙语翻译的身边,非常认真听着西班牙语翻译的解释。

其中有一句话让他感动不已,“悲愿似天,覆万物而岂分贵贱?白人之子,黑人之儿,黄人之婴,在我眼中,皆是未琢之玉,未绽之莲。”

原来,他和他的孩子们也是珍宝,并不是白人神父所说的“不洁之人”和“异端”。

有混血奴隶问西班牙语翻译,“我们的孩子也能阅读这篇经文吗?”

西班牙语翻译,问询过老者。

老者点头,“天后娘娘爱每一个孩子,认真学好每一个字,你可以把经文教给你的孩子!”

然后老者对着全场补充道:“我们将在哈瓦那的广场每周的休息日讲解经文,任何人想要学习都可以来听。同时一年后我们会挑选出一百个讲解最好的人,教导他们医术和给予药物,他们将作为天后在人间的使者,去到每个村镇传达天后的信仰,并救济万民!”

有白人问道:“要给教会送上收入的十分之一吗?”

老者笑了,他摇摇头,“不,传递妈祖的信仰不需要金钱,只是在看病的时候,付出医药费就可以!”

又有古巴的白人问道:“你们会修建妈祖教堂吗?”

老人点头,他指着远处的一个山头说道:“等战争过去,我们将修建一所妈祖学堂,那里将招收学员,负责传经和教授医学。”

又有读过圣经的开普敦白人士兵问道:“读妈祖经以后,还能不能读圣经?”

老者哈哈大笑,解释道:“人类的所有知识皆可阅读,妈祖爱这世间的一切,但你们要用自己的心去体悟,什么才是“真善美”!”

他看了看围坐在身边的一群人,他们来自世界的各个地方,有着不同的肤色,有着不同年龄,有着完全不同的经历,感慨道:“四海之内皆为兄弟,有难当相扶相济;当以仁心爱育万物生灵,以至诚参赞天地化育,而达天人合一之境。”

有人又问:“妈祖是怎样的神?”

老者想了想,神情严肃的说道:“妈祖,是从凡人中走出来的神明!”

这句话把所有外族人都震惊了,在他们看来神明就是神明,人类永远无法成为神明!

这位来自福建的秀才老者,继续缓缓说道:“在浩瀚的东海与南海交汇处,千百年来都飘荡着一个温柔而坚定的名字,妈祖。她不是高高在上、不食人间烟火的神只,而是以一介渔家女之身,化为庇佑四海的慈悲女神。妈祖林默,生于北宋建隆元年(960年)福建莆田湄洲岛,自幼聪慧异常,能观天象、通水性,常救助海上遇险的渔民。

二十八岁那年,她为救海难而羽化升天,从此成为海上守护神,以\"天后天妃\"之名,护佑着每一个在波涛中颠簸的灵魂。

妈祖之神格,首在其大爱无疆。她不分贵贱贫富,不论官民商旅,只要身处沧海危难之际,必伸援手。渔民在狂风巨浪中看见她驾着红帆小舟前来相救;商船在迷雾中望见她手持红灯指引方向;甚至在异国他乡,妈祖庙的香火永远为游子点亮心的归途。

明代郑和七下西洋,船队每遇风暴必祭拜妈祖;清代施琅收复台湾,亦得妈祖显灵助战。这位女神的慈悲跨越了时空界限,从宋元至今,庇护着一代又一代在海上讨生活的人们。

妈祖娘娘,她不是威严不可亲近的至尊神明,而是邻家慈母般的存在。

我们渔民们都相信,妈祖娘娘虽贵为海神,却始终保持着凡间女子的善良本性。她理解渔民的艰辛,体恤商旅的不易,甚至对万物生灵,那些海中鱼虾和山间的走兽也心存怜悯。

在妈祖的传说中,她劝诫渔民网开一面、放过幼小鱼苗的故事。这种对生命的普遍尊重,使妈祖信仰超越了单纯的航海保护,是一种对世间万物的博爱精神。

她包容一切生命,在海上丝绸之路的漫长岁月里,妈祖不仅是我们华人的保护神,也是不同国籍、不同肤色航海者的共同信仰。在湄洲岛,阿拉伯商人、东南亚水手、欧洲探险家,都可以在妈祖庙里祈祷。在危难时刻,这位中国女神会伸出温柔的双手拯救任何身处困境里的人们。

她是一位从湄洲岛走出的渔家女子,以永恒的慈悲与智慧,化作照亮沧海的明灯。

妈祖告诉我们,无论身处何方,慈悲与互助永远是人类最珍贵的品质。”

当翻译把这些话慢慢讲给所有人听,场地上无比安静。

人们第一次听说,人类可以凭借德行成为神明,这给他们带来了无限的认知冲击。

在基督徒看来,他们要接受最终的神明审判!

在黑人和混血奴隶眼里,他们原本是“罪民”和“黑色的不洁之民”,可老人的话让他们知道在妈祖眼里所有人都是她的孩子,所有人只要心地善良都有可能成为神明?

老者接下来的话语,让所有人,包括开普敦来的士兵,第一次了解中华文明的内核。

他缓缓说道:“生命总有长度,万物皆会腐朽,唯精神和信仰永存!”

他缓缓的环顾众人,大声说道:“我华夏本就是神族,若你们拯救苍生,苍生记下你的样子和话语,他们爱你,敬你,为你祈福,那你就能凝聚神圣的神格,从而从人化神,千秋万代与万民同在!”

众人开始询问中华有哪些神明?

老者放下经文,缓缓和众人言说中华众神,“我华夏千万年历史,中有无数伟大之人。

天降洪水,外夷逃离,可我华夏从不向天低头。

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这位来自中原部落的平凡首领,面对滔天洪水,毅然肩负起拯救苍生的重任。他\"决九川,拒四海\",以十三载光阴,用疏导代替堵塞,终使\"水由地中行\",百姓得以安居乐业。当洪水退去,大地重现丰收景色,大禹便从治水英雄升华为社稷之神,成为后世君主的楷模。他的神坛不在云端,而在每一寸被驯服的土地上。

天下大旱,饥民遍野。

后羿射日同样震撼人心。这位善射的英雄面对\"十日并出\"的末日景象,毅然张弓搭箭,一连射落九颗太阳,只留下温暖的一颗照耀大地。他从一位技艺超群的猎人,成为拯救苍生的神射手。而后羿的神弓,至今仍悬挂在中华民族的精神天空,象征着华夏人对抗自然灾害的勇气。

女娲娘娘,爱民如子!

当天地倾覆、天河倒灌之时,这位创世女神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鳌足以立四极,平洪水杀猛兽,使万物重获生机。

女娲最初只是母系氏族社会中备受尊崇的女性领袖,却在危难时刻挺身而出,以凡人之躯完成补天壮举,最终成为创造与救赎的永恒女神。

关公从三国名将到武圣的转变,更是凡人成神的世俗路径。这位忠义无双的武将,因其\"义薄云天\"的品格,历经宋元明清各代的不断神化,最终成为忠义与勇武的化身,香火遍布神州。

这些神明的共同特征在于,他们最初都是真实存在的凡人,有着普通人的情感与局限,却因在特定历史关头做出了超越常人的贡献。他们的神性不是与生俱来的,他们是付出,是在服务万民、造福社稷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

姚耀祖在远处听着老者的讲述,转身看向牛野,作为俗人,他到现在还没明白牛野搞这些是为了什么?

肖万里也不太明白,他倒是直接,直接开口问牛野,“为什么要大规模修改和传诵天后经文?”

牛野先开口说了一句话:“我要将军!”

姚耀祖和肖万里明显没有搞懂,同时说了一个字,“啥!”

牛野解释道:“巨型国家的治理,其中最大的问题是认同!”

牛野指着远处不同肤色的人说道:“他们有的生于开普敦,有的生于广州府,有的生于古巴,有的生于非洲大陆,如何让他们在心底里认同自己是华夏文明圈,愿意接受华夏文明的统治?甚至主动希望获得华夏文明的光辉照耀!”

两人明白了,这是要搞宗教建设?

姚耀祖反问:“这东西有啥用,我始终觉得枪炮的威力决定一切!

牛野反问:“过去三百年,欧洲枪炮不断更新,越来越厉害,为什么欧洲战乱不断,完全无法统一?”

他看了看黑夜里的哈瓦那,再次问道:“朝代有兴衰,谁能保证我们这代人走了,下一代还能牢固的掌控这片大海?会不会,相互之间开始各自依靠武力相互攻击,从而导致国家彻底崩溃?”

肖万里疑惑的问道:“马祖经能保持国家统一?!欧洲大陆的信仰也算统一,他们也没看到统一啊?”

牛野严肃的说道,“只有三位一体才能统一,第一是同一信仰,第二是文字和语言,第三是武力足够强大!三者缺一不可!只有同一信仰,同一语言,才能用最小的代价统治一个海外领地。否则,你派一千人的军队管理三千人的民众?军费会极其恐怖,最终拖垮整个国家,那将得不偿失!”

姚耀祖和肖万里都陷入了思考,他们在分析牛野的话有没有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