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科幻次元 > 1800年之龙腾四海 > 第199章 大国军事战略

第199章 大国军事战略(2 / 2)

此为大国对抗战略,确保各战区协同作战,同时加速工业扩张,为长期对抗奠定基础。

——大西洋舰队指挥部 敬上”

牛野在最后加上了一句话,“敌方如果要议和,就需要割地赔款!赔款的金额,要按照战争投入的一倍收取!割地面积要是其领土的百分之十以上!否则就持续打下去!要打到世界上没有人敢触碰我们的利益!”

十月,李海潮在长江口的东海城临时政府所在地,接收到雨儿的信件,他立刻开始规划战区,工业和军事战略布局。

十一月,一份庞大的战区人口,军事和经济整体布局的第一期议案完成。

1820年11月,中华国东海市中枢战略会议决议:

以坤甸港、铁矿港、广州府三大工业基地的成功经验为蓝本,中华国正式启动六大新工业体扩张计划,全面转向以军事重工业为向导的国家战略。

这六大新工业体分别是:

1. 长江口东海城工业体(面向东海与日本方向)

2. 天津-北京工业体(拱卫京畿,辐射北方战区)

3. 西安工业体(连接西域,掌控西北战略通道)

4. 海参崴工业体(直面俄国远东,构建对俄军事工业前线)

5. 开普敦工业体(控制大西洋航线,侧击英美)

6. 美中城工业体(北美核心,抗衡美国本土)

一、战略核心:军火工业与蒸汽机

本次扩张的首要目标是军火工业与蒸汽机制造,这两大产业将成为中华国未来十年军事与经济扩张的基石。

军火工业:步枪、火炮、弹药、蒸汽动力战舰、装甲车辆等核心武器将优先生产,确保各战区(如对俄、对美、对越)的持续火力输出。

蒸汽机:作为工业时代的动力核心,蒸汽机的量产将推动铁路、矿山、工厂机械化,大幅提升整体工业效率。

二、生产模式:三班倒、工业母机、老带新

为了在最短时间内形成战斗力,中华国采取极限生产模式:

1. 上千工厂三班倒:

所有老工业体的工厂实行24小时不间断生产,确保产能最大化。

工人轮班制度严格,确保机器永不停歇,工人疲劳度由国家提供补贴与休息区调节。

2. 工业母机大规模下线:

工业母机(机床)是制造机器的机器,本次扩张的核心之一就是让本土工业母机产量暴增,从而实现“自己制造机器来制造更多机器”的良性循环。

老工业基地(如广州府、坤甸港,铁矿港)优先生产高精度母机,并快速调配至新工业体。

3. 老工厂“传帮带”:

经验丰富的老工厂抽调技术骨干,前往新工业体培训本地工人,确保新工厂能迅速形成战斗力。

新工人经过短期高强度训练后,立即上岗,采用“学徒制+军事化管理”,确保生产效率。

三、六大工业体的战略定位

1. 东海城工业体(长江口):

- 主要生产海军舰炮、蒸汽战舰、鱼雷雷、海军火药,护卫西太平洋海洋安全。

2. 天津-北京工业体:

核心任务是陆军火炮、步枪、装甲车,同时发展铁路机车,确保北方战区(蒙古、东北)的军事调动。

3. 西安工业体:

重点生产西域战区所需的轻武器、骆驼运输装备、山地火炮,并作为中亚战略物资集散中心。

4. 海参崴工业体:

直接对俄作战的前线工业基地,主要制造寒带作战装备、重型火炮、要塞炮,并囤积战略物资。

5. 开普敦工业体:

控制大西洋航线,生产远洋战舰、殖民地防御武器,并作为南半球军事物资中转站。

6. 美中城工业体(北美):

核心目标是对抗美国,生产北美战区所需的步枪、火炮、蒸汽动力装甲车,并逐步建立本土军工体系。

四、国家意志:大生产时代的来临

中华国此次工业扩张,标志着“军事工业化”的全面启动。

目标:在1822年底前,六大新工业体初步形成战斗力,1822年底全面投产,确保军火与蒸汽机产能翻倍。

经济支撑:国家以“战时经济”模式调配资源,确保钢铁、煤炭、铜材等战略物资优先供应军工体系扩张。

社会动员:大量农民转为工人,学校调整课程以培养工程师、机械师,国家设立“工业功勋奖”激励生产。

五、未来展望:蒸汽与钢铁的中华帝国

随着六大工业体的扩张,中华国将逐步形成“全球军工网络”,以蒸汽机驱动的工业革命为基础,以军事重工业为矛,向世界宣告:

“中华国,不再是任人宰割的国度,而是用人力,钢铁与火焰铸就的工业强国!以整体国力凌驾敌人,铸造难以撼动的战略优势!”

—1820年11月,中华国中枢战略令。

于此同时,一封刚刚抵达远东前线的郑一娘和赵文渊同时写来捷报,“邱三田营经过十天十夜的战斗,于十月十日,攻克雅库茨克城。结束俄国在远东的统治,外兴安岭地区全部归属我中华国。”

同时郑一娘写来一封书信,讨论雅克萨战役的最新构思,“

《致中华国军事委员会书:论雅克萨围困战略》

1820年冬,黑龙江前线战报

军事委员会钧鉴:

我七万援军已经抵达,自俄军进攻瑷珲受挫以来,其主力已因寒冬逼近而收缩至雅克萨棱堡一带,依托旧日要塞工事与临时壕沟防线固守。据斥候回报,俄军粮草辎重运输艰难,冻伤减员日增,士气已显疲态。

臣以为,此时不必强攻雅克萨。

此城虽为俄军在远东之要冲,但其地势孤立,补给线漫长,而今天寒地冻,俄人纵有棱堡可守,亦难逃“饥寒交迫,士卒溃散”之结局。

一、围而不攻,以逸待劳

1. 无需强攻:雅克萨城墙虽固,然寒冬之中,攻城器械难以施展,步兵冲锋更易折损精锐。与其强攻致我军伤亡,不如以轮换之兵围困,断其补给。

2. 饿敌之策:俄军远道而来,粮秣本就有限,今冬雪封路,其后续补给必然迟缓。只需严密封锁其外围,使其粮草日渐枯竭,不出数月,城内必陷“人相食”之境。

3. 伤兵累敌:俄军已有不少冻伤、战伤之卒,若我军以远程重型爆炸弹药(如240毫米重炮的开花炮弹)不时轰击其棱堡外围,既杀伤守军,又破坏其掩体,令其伤兵堆积,医者乏术,士气崩溃。

二、以爆炸压制,以饥饿磨灭意志

1. 远程炮火施压:我军可在雅克萨外围构筑炮兵阵地,每日以重型爆炸弹轰击其城墙、仓库、哨塔,使其不得安宁,日夜惶恐。

2. 心理战:俄人素来骄横,然久困之下,见援军不至,粮草渐尽,伤兵哀嚎,其军心必溃。届时,或可诱降守将,或待其自溃而逃,我军再行追歼。

3. 消耗俄国国力:雅克萨守军越是坚守,俄国就越要不断从欧洲调兵遣将,囤积粮草军械,如此一来,远东战场的消耗将拖垮其财政与人力!

三、长远之计:让俄国持续失血

臣以为,雅克萨不必急取,但必须使其成为俄国永远的出血点!

让其以为可以固守待援,却不知我军以逸待劳,围困至其崩溃。

让其不断向远东增兵,却不知每一批援军都将陷入饥饿与严寒的绞肉机。

让其以为可以守住要塞,却不知中华国的钢铁与耐心,终将磨碎他们的意志!

臣请命:

1. 即刻加强雅克萨外围封锁,断其粮道。

2. 调集远程炮兵,日夜轰击其棱堡,压制其活动。

3. 严阵以待,待其粮尽兵疲,再行雷霆一击!

如今俄军大部队在雅克萨,困死雅克萨之敌,则俄国再无军力反攻雅库茨克城。困死雅克萨之敌,俄国远东之野心,必将在雅克萨的冰天雪地中,化为枯骨!

黑龙江前线,北方军团军团长,郑一娘

1820年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