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科幻次元 > 1800年之龙腾四海 > 第193章 苍狼入西域,疾风进远东

第193章 苍狼入西域,疾风进远东(1 / 2)

在大西洋舰队前往澳洲铁矿港,准备接收最新铁甲战舰时。

赵大正站在甲板上,遥望东方。长风万里,将他夹杂着几缕白发的头发掠起,身边有船员在吆喝着风向,风帆手正在调整风帆。东太平洋舰队正带着从广州港接收的新战舰,跨越浩瀚的太平洋,如同八十道破开海浪的利刃,破开太平洋的万顷碧波,向着北美洲西海岸而去。

李大虎带领着一万士兵和一万辅兵,组成长长的车马队,此时也闯过祁连山的晨雾,马蹄践踏过玉门关的绿草,已经闯入了西域。

李珠江坐镇西安府,进行土地移民改革,建设工业,同时调配粮草辎重,源源不断召集和训练西北新兵,给李大虎做战略上做坚强的支撑。

西路军,将沿着汉代的北道,一路向西,一路征战。李大虎的苍狼军,将从敦煌出发,向西出玉门关(今敦煌西北),沿天山南麓西行,经车师前国(今新疆吐鲁番)、焉耆(今新疆焉耆)、龟兹(今新疆库车)、姑墨(今新疆阿克苏),再西逾葱岭,攻入乌兹别克斯坦费尔干纳盆地,那里是俄国人干涉新疆的起点。

二十岁的李大虎坐在马车里,闭着眼睛养神。车帘外,黄沙漫天,西域的风裹着尘土拍打着车壁,发出沙沙的响声。

他能听出来,这两个参谋其实都把拔掉乌兹别克斯坦费尔干纳盆地里的外国人据点作为目标。

\"我们这次兵出西域,\"一个军事参谋犹豫着开口,\"打到费尔干纳盆地,就应该回撤,不然补给线太长,本土难以支撑。\"

\"那就没完没了。\"李大虎突然睁开眼睛,目光如刀,\"俄罗斯人隔几年就会卷土重来一次,西域永无宁日。再说,我倒要问问,为什么俄罗斯人可以把手伸过来,而我们不能把手伸过去!\"

两个参谋对视一眼,其中一个低声道:\"那我们该如何确定最终的战略目标?\"

另一个精通西域的参谋说道:“现在中亚草原上,有浩罕、布哈拉、希瓦三大汗国,他们的驼队里装满了中国的丝绸、波斯的香料和印度的棉布,却不得不在俄国控制的奥伦堡要塞前停下脚步,那里是通往欧洲市场的唯一陆路通道。

准噶尔汗国已在1758年被清军灭亡,曾经作为中亚北方屏障的哈萨克汗国正被俄国逐步蚕食。早在1730年,最靠近俄国的小玉兹哈萨克人就率先臣服沙皇。到今日,延续364年的哈萨克汗国已名存实亡。俄国通过1715-1738年间建立的亚梅什堡、鄂木斯克、奥伦堡等一连串要塞,像钉子般楔入哈萨克草原。

中亚汗国对俄国的依赖是多层次的。经济上,俄国商人垄断了中亚与欧洲的贸易通道,各国贵族所需的枪支、钟表、呢绒必须通过俄商获取。政治上,分裂的三玉兹哈萨克人相互倾轧,大玉兹虽获乾隆册封,但清廷近些年已无力干预中亚事务。最致命的是军事依赖,准噶尔灭亡后形成的权力真空,迫使中亚各国不得不向俄国购买火炮和火枪。

谁倒向俄罗斯,谁就获得财富和武器,从而扩大领土,这导致各个汗国都允许俄罗斯人修建堡垒和贸易网点,不断延伸其控制范围。

这种依赖关系充满讽刺,中亚汗国一面警惕俄国的渗透,一面又不得不向其借款购买军火。布哈拉汗国与希瓦汗国因争夺商道互相攻伐时,俄国扮演着表面调停实则渔利的角色。根据情报,俄国通过经济仲裁和政治离间,已让中亚各国\"在贸易争端中依赖俄国调解,在军事冲突中指望俄国制衡\"。中亚与俄国的依存关系已如草原上的蛛网,虽然看上去并不显眼的透明之网,却已将中亚牢牢缚住。”

李大虎缓缓坐直身子,手指在扶手上轻轻敲击。马车颠簸,但他纹丝不动。

\"从西域向西北打。\"他一字一顿地说,\"打到沿路的各个汗国乞求投降,打到他们不允许俄罗斯商人进入其境内,打到他们逼迫俄罗斯军事堡垒撤出各国国土,打到俄罗斯求饶,就沿着俄罗斯贸易线路一路向西北打。\"

两个军事参谋皱着眉头,“那这场战争会旷日持久!而且中亚失去俄罗斯,他们皮毛货物如何销售出去?”

李大虎再次闭眼,“写信给印度洋舰队,让他们建立从印度到中亚的线路,中亚商品可以从印度洋登上海船。我们来取代俄罗斯商人的角色,扶持臣服者,杀不臣之人!”

马车在摇晃,两个军事参谋对视一眼,他们已经知道,这已经不是一个战役,而是一场旷日持久的战争。

车帘被风吹起一角,露出外面将士们坚毅的面庞。远处,雪山在阳光下泛着冷光,像一把利剑直插云霄。

李大虎闭着眼睛,他知道唯有趁着现在的武器代差优势,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大军横扫中亚,才能为中华国的西域争取百年和平。

他想起了李珠江在送行时和他说的话,“大虎,你只管向西打,老头子就坐在西安为你建一个牢固的营盘,干她娘的!”

李大虎在东望城看到过英国佬战列舰的炮火,他知道那就是侵略,跨越万里而来,赤裸裸的侵略。

与西方文明是要讲道理的,但不是用嘴巴,而是用大炮讲道理。

他记得初中课本上,有一句话说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关系,“尊重,只在炮口的粗细之间!尊严,来自刺刀见红的勇气!可控制的势力范围,是衡量为将者和治国者能力的唯一标准!屁话少说,不服就干!这世间只有弱者才用口水,强者只用拳头?”

这句话,是牛野偷偷加上去的,他要修改所有中国人的底层逻辑。将宋代以后的内向和懦弱,修改为汉唐之前的外向和强悍!

在李大虎西出阳关的时候,邱三田已经抵达黑龙江将军府,他们速度奇快,一路上不断超越,来自各地的陆军援军。

除了两支三千人的海军部队援军,他们算是第三支抵达的部队。

邱三田在进入营寨时,刚好碰到军事参谋部正在给俩个海军部队讲解俄罗斯进军的线路图,这是他们在俘虏俄军之后获得重要情报。

第一名军事参谋指着地图上的雅库茨克说道,“17世纪中后期,沙俄为夺取中国黑龙江流域的领土,多次派遣哥萨克军队入侵,并在雅克萨,今黑龙江漠河县境内建立军事据点。1685—1686年,康熙皇帝两次派清军围攻雅克萨,迫使俄军投降。在这场战役中,俄军的物资运输主要依赖西伯利亚水陆联运网络,从欧洲本土到远东前线,形成了一条漫长的后勤补给线。

沙俄的物资最初从莫斯科、圣彼得堡等欧洲城市出发,经西伯利亚陆路运往雅库茨克(今俄罗斯萨哈共和国首府)。

雅库茨克是沙俄向远东扩张的核心基地,也是此次战役物资的主要中转站。

由于西伯利亚地区河流众多,俄军利用季节性水运运输物资。

夏季(6—8月),俄军在六月初利用勒拿河、奥廖克马河、通古斯卡河等河流,通过木船将粮食、火药、武器运往下游。

从雅库茨克出发,俄军物资继续沿勒拿河—阿尔丹河—乌丘尔河—戈纳姆河等水系南下,最终进入黑龙江支流(如结雅河、布列亚河)。这一路线沿途建立了多个要塞,其中尼布楚,是最重要的物资中转站。”

第二名参谋继续说道:“敌人有一个城市和三个据点需要我们极其关注,这是俄罗斯对于我们发动战争的核心节点。库亚茨克城,楚库柏兴,尼不楚和雅克萨。

现在,俄罗斯正在全面修建雅克萨要塞,作为此次战役的物资囤积点。

雅克萨要塞位于黑龙江与额木尔河交汇处,地势险要,这个地方易守难攻。

由于雅克萨地处偏远,俄军无法依赖稳定的补给,只能依靠有限的存储和季节性运输。

所以,此次战役俄罗斯真正能够投入作战的部队其实是一万五千人,剩余的一万五千人在沿途修建和加固堡垒,他们看来准备长期占领整个地区。

俄军支持雅克萨战役的物资运输,主要依靠西伯利亚水陆联运网络,从欧洲经雅库茨克、黑龙江支流,最终抵达雅克萨要塞,然后军队沿着河流南下。

根据情报敌人此次携带了三万俄军整整一年的口粮,然后沿途劫掠。

俄罗斯人真正的问题是,从莫斯科到雅克萨超过8000公里,运输时间长达数月。

而西伯利亚冬季严寒(-40c以下)人类难以在户外活动,而夏季森林和沼泽遍布,运输极其困难。”

现在,中华国大军瑷珲构筑了大量壕沟和地堡工事,扼制俄军的攻势。

三千人的军队进入这些工事,已经慢慢取得了攻守平衡。

郑一娘此时也已经抵达,她双眼有着黑眼圈,明显没有睡好,“目前而言,我们已经稳住战线,接下来的半个月还有七万多援军抵达。”

但本地的指挥官邱清泉却并不乐观,“俄国人也在修建壕沟工事,而雅克萨更是修建了棱堡和壕沟结合的工事,反击可能会伤亡惨重。”

一名山东海军部队的军官问到,“这边什么时候,下第一场雪?”

邱清泉说道:“十月初就有可能下雪。”

海军军官皱起了眉头,“所以,军队全部抵达会在七月底,而十月初就开始下大雪!我们的行动时间只有两个月?”

众人都沉默了,两个月要先打退瑷珲的俄军,然后还要攻坚雅克萨的棱堡,这个任务非常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