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科幻次元 > 1800年之龙腾四海 > 第162章 军工复合型文明

第162章 军工复合型文明(2 / 2)

而清朝却沉迷“骑射乃满洲根本”,拒绝火器革新。

明朝郑和舰队曾七下西洋,宝船载重3000吨,领先世界。而清朝最大战船仅400吨,1816年英国鼎盛时期商船总吨位400万,清朝不足20万。

马戛尔尼访华时(1793年)记录清军:“清军城墙破败,士卒衣冠不整,主要装备仍为冷兵器,火枪寥寥且破旧。”

明朝苏州有织机1.5万台,而清朝嘉庆年间仅剩800台。明朝纺织业效率是清朝的30倍,英国后来偷学《天工开物》提花技术,效率反超中国。

满清统治的三百年,是中国工业与科技全面倒退的三百年。 明朝末年,中国本有机会引领工业革命,但满清的闭关锁国、文字狱、重农抑商政策,彻底扼杀了这一可能。

雨儿最后总结:“满清的三百年,不是辉煌,而是窒息”。

第二日清晨,牛野站在保定府的城墙上,望着远处被妈祖军收编的旗人队伍缓缓离去。那些曾经高高在上的满洲贵族,如今像丧家之犬般被驱赶着前往非洲开荒。

\"耀祖,雨儿。\"牛野突然开口,声音低沉而困惑,\"我实在想不通。\"

姚耀祖正擦拭着新拿到手的双筒望远镜,闻言抬起头来。雨儿则安静地站在一旁,手里捧着一卷从旗人府邸搜出的《满文老档》。

\"想不通什么?\"姚耀祖放下望远镜。

牛野指着远方蜿蜒的官道:\"四亿华夏子民,比整个欧洲的人口加起来还多。可这样一个倒退的朝代——科技不如明朝,工业不如西洋,连火炮都造不好——为何四亿人就能乖乖任由这群蠢货统治两百多年?\"

雨儿轻轻翻动着手中的书卷,没有说话。

姚耀祖接过话头,声音里带着苦涩:\"因为恐惧。\"

\"恐惧?\"牛野皱眉。

\"对,就是恐惧。\"姚耀祖放下手中的望远镜,\"剃发令一下,不服从的就砍头;文字狱一起,稍有不慎就满门抄斩。康熙年间的明史案,牵连上千人;乾隆年间的胡中藻案,满门皆诛。\"

牛野的瞳孔微微收缩。他想起在官府看到的刑具,那些锈迹斑斑的铁链和夹棍,仿佛在无声地诉说着什么。

\"更可怕的是,\"姚耀祖继续道,\"他们用科举制度给读书人画了个牢笼。八股文,考四书五经,谁敢谈论实事?谁敢质疑朝政?考上了就是官,考不上就连饭都吃不上。\"

雨儿终于开口,声音轻柔却坚定:\"还有文字狱。一句话写错,就要诛杀无数人!”

牛野沉默了。他想起在旗人区看到的那些低眉顺眼的汉人,他们的眼神里没有愤怒,只有麻木和顺从。

\"而且,\"姚耀祖指着远处的田野,\"老百姓只要能活下去,就不会造反。清朝前期,天下初定,人口增长,赋税相对较轻。老百姓想着,'反正饿不死,何必拼命?'\"

\"可后来。。。\"牛野皱眉。

\"后来?\"姚耀祖冷笑,\"后来土地兼并越来越严重,赋税越来越重,可老百姓已经习惯了逆来顺受。再加上官府的愚民政策,'君权神授'的说教,让人们觉得反抗就是大逆不道。\"

雨儿轻轻补充:\"还有那些帮着满人压迫汉人的汉奸。他们为了自己的利益,帮着维持这个腐朽的统治。\"

牛野突然想起了什么,声音变得尖锐:\"可明朝末年,李自成可是差点就推翻了明朝!为什么到了清朝,就......\"

\"因为清朝学聪明了。\"姚耀祖打断他,\"他们吸取了明朝的教训。明朝末年,加派三饷,老百姓活不下去才造反。清朝就学乖了,前期轻徭薄赋,让老百姓勉强能活下去。\"

\"更可怕的是,\"雨儿低声道,\"两百多年的统治,让很多人已经忘了明朝是什么样子。他们以为,这个世界本来就是这样。\"

牛野望着远方,眼神渐渐变得锐利。他想起在旗人府邸看到的那些奢华的陈设,那些旗人子弟骄奢淫逸的生活,再对比普通百姓的困苦。

\"所以,\"他缓缓开口,\"不是四亿人不想反抗,而是......\"

\"而是被驯服了。\"姚耀祖接上他的话,\"就像动物园里的老虎,被喂得饱饱的,时间久了,连野性都没了。\"

雨儿轻轻叹了口气:\"而且,每一次有人想要反抗,都会被残酷镇压。扬州十日,嘉定三屠,让所有人都害怕了。\"

牛野明白了,某些稳固的统治,其实建立在恐惧、愚昧和麻木之上。四亿人不是不想反抗,而是被一层又一层的枷锁牢牢锁住。

\"果然,就像是英国人在印度的那一套,一个反抗者,一个抗税不交者,就杀光一个村落!\"牛野看向姚耀祖和雨儿,“这里和英国人统治印度一样,一边任用一部分印奸用一点利益养着,一边用屠杀来恐吓所有老百姓”。

牛野沉声说道:“满清以杀御天下,那我们就以杀来醒天下!我们要快速扩军,结束满清的统治”。

姚耀祖突然想到了什么,“现在,我们在迁移家产超过百亩的地主家庭,平均分配土地!如果换一个思路,留下百分之二十用于军龄授田制呢?”

牛野和雨儿同时问道:“如何做?”

姚大人举例:“如果有一个三十户家庭的村子,其中有一个地主,家里有三百亩土地。按照平均分田,那就是每家分十亩土地!但是现在只分二百四十亩,留下六十亩分给参军的家庭,如果村里有一家参军,就把这六十亩给一个家庭,如果有三家那么就每家二十亩!而且,只要一家有一人参军,参军三年里,就有条件耕种这部分均分的土地!三年以后,军人退伍,没有参军的家庭就不再参与分配!谁家再送娃来参军,就能再次参与这片土地的分配!以后,农村开荒每百亩,也要指定百分之二十为军龄授田的田地!谁家有娃牺牲了,就永远参与这种三年分田制!”

雨儿的眼睛亮了,“那不用想,家家都会参军,谁能人不患寡,而患不均,谁也受不了一户人家突然多出六十亩土地!我建议再加上一条,有军功者在其活着的时候,其家庭也永远参与每三年一次的授田。”

牛野猛地转身,对姚耀祖说道:“我会立刻写信给陈阿生,我们第二舰队开始军龄授田制试点!让肖万里扩大新兵招兵。另外把清兵降卒分散送入各个部队班排。他们打过火绳枪和传统火炮,每个班补充一人,让每个班长和排长自己训练,每个月给每个班补充一人。一直到五个月后扩大到十人,进行下一轮分班。”

这个命令代表,五个人的班会立马扩充到六人,这意味着现役前线作战部队立刻增加士兵百分之二十!

现在,正在张家口驻防的邱三田,他从原本的辎重兵,就地加入了一个妈祖军的战兵班。他作为第二舰队,第二陆战队,一团,一营,二连,三排,一班的第六个士兵,他接过班长双手递过来的中华1817式步枪。

牛野要让战兵在滚动作战中不断壮大,每五个月人数要翻一番。也就是说,现在他手下的两千陆战队,一千骑兵,五百炮兵,五百辎重兵和一千五百名武装水手部队,共五千五百正规战兵。

到十月,正规战兵部队会达到一万一千人。

同时肖万里还要提供两支全新训练和编成的新兵部队,每支部队大约两千人左右,共四千人的新兵队伍。

到十月,第二舰队陆战队总兵力将达到一万九千人!

包括姚耀祖在内,他们全都低估了军龄授田制威力,这个制度从社会底层彻底转变了中华的文化根基!

以前,读书人会获得优待,可现在在整个社会底层,军人家庭获得极大的优待。

这与科学工作者获得终生荣誉,享受年入百两白银的制度,并称为“中华国两柱石国策”。

强大的军事力量与先进的科技水平之间存在着一种天然的紧密联系。这种联系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一直存在,并在不同的时代和领域展现出独特的表现形式。

以我们所处的现代社会为例,许多具有重大影响力的科技成果都与军事研究和投入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例如,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最初就是为了满足军事领域对高速计算和数据处理的需求。互联网的诞生也离不开军事通信网络的建设和发展。加密算法和解密算法的不断演进,更是直接服务于军事信息安全的保障。

再看通信技术,从早期的无线电通信到如今的卫星通信和5G技术,每一次的重大突破都离不开军事需求的推动。而最强大的发动机技术,无论是航空发动机还是汽车发动机,也都在军事装备的研发过程中得到了持续的改进和提升。

可以说,军事研究和投入就像一个强大的引擎,不断推动着科技的进步和创新。这种联系不仅体现在技术层面,还涉及到人才培养、资金投入、政策支持等多个方面。军事领域对高科技的需求促使各国政府加大对科研的投入,吸引顶尖人才投身相关研究,从而带动整个科技产业的发展。

然而,我们也不能忽视军事与科技之间的复杂关系。一方面,军事需求为科技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和资源支持;另一方面,科技的进步也可能给军事带来新的挑战和变革。如何在保障国家安全的前提下,合理利用军事与科技的相互促进关系,是一个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

很多极其重要的国策,都源于简单朴素的想法。

牛野他们只是想要快速扩军,创造“军龄授田制”,最开始只是为了让老百姓踊跃送孩子来参军。

但却创造出了一个全新的文明形态,西方人后来称其为“军工复合型华夏文明”。

这个文明有三大特点:第一,自带种田属性,对于更多的土地,文明天生有着原始渴望;第二,全民踊跃参军;第三,科学人员高收入,同时军工需求推动科技大爆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