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科幻次元 > 1800年之龙腾四海 > 第157章 战争如何赚钱?

第157章 战争如何赚钱?(2 / 2)

他麾下有五千余绿营兵,多是汉人,早对满清的腐朽统治心怀不满。这些日子被困在天津城中,眼见八旗军无能,又见马祖军第二舰队的大炮将城墙轰得千疮百孔,心中早已动摇。昨日夜里,赵德胜召集心腹,低声道:\"大清气数已尽,我等何必陪葬?不如开门迎新军,保城中百姓性命。\"众兵卒默然点头,皆愿从命。

凌晨三时,赵德胜亲自率领亲兵,来到西城门。守门的八旗兵丁睡眼惺忪,见是绿营长官,便未起疑。赵德胜使了个眼色,亲兵们一拥而上,将那几个八旗兵丁按倒在地,用破布堵了嘴,绑在城垛之后。

\"开城!\"赵德胜一声令下,沉重的城门缓缓开启。门外,马祖军第二舰队的陆军已列队等候多时,黑压压的军阵在微明的晨光中如铁壁铜墙。为首的将领骑在高头大马上,见城门大开,立即挥军而入。

五千绿营兵整齐列队,站在城门两侧,既不抵抗,也不欢呼,只是沉默地让开道路。马祖军的步兵、炮兵、工兵鱼贯而入,脚步声整齐划一,踏破了天津城黎明前的寂静。

城内的八旗军残部闻讯大惊。昨日他们已被马祖军的炮火打得七零八落,剩下的不过八百余人,龟缩在满城的一角,多是伤兵和老弱。听闻绿营开门迎敌,八旗将领们聚在一处商议,有的主张拼死抵抗,有的则哭求投降。

最终,一位年迈的八旗都统颤巍巍地站出来,对着聚集的残兵败将道:\"事已至此,何必再做无谓牺牲?老朽……老朽愿去与马祖军商议,只求他们不杀我八旗老幼……\"

这位都统拖着伤腿,带着几个亲兵,战战兢兢地来到城门附近,向马祖军的军官递上降书。那军官接过降书,略略一看,便点头道:\"可以。但须交出所有武器,集合待命。\"

不到一个时辰,八旗军的最后残部便放下了武器,在军官的监督下,排着队走出满城。老幼妇孺被集中在一处,由马祖军的医疗队照料;青壮年被缴械后,集中在演武场看管。

天光大亮时,天津城内有战马敲锣安民。有士兵在城门处粘贴告示安抚百姓。城内的居民纷纷走出家门,有的观望,有的哭泣,所有人都在迎接新的统治者。

赵德胜站在城楼上,看着这一切,心中五味杂陈。他知道,自己做了大逆不道之事,但看着那些被八旗军欺压多年的汉民脸上终于有了笑容,他又觉得值得。

此时,北京城的满清援军尚有两天路程才能抵达。而天津城,已经正式被马祖军解放了。

城楼下,一个马祖军的年轻士兵仰望着新升起的旗帜,对身边的同伴笑道:\"咱们总算打进了天津!这可是大事!\"

他的同伴拍拍他的肩膀,指着城楼下聚集的人群道:\"大事还在后头呢……\"

姚大人问牛野:“真放到城下来打?”

牛野点头,“是的,把95炮上城门,240炮进城,我要让所有绿营和八旗兵的军官都在城墙上看看我们的绝对武力,免得他们会有二心!”

然后,牛野叫来赵德胜,请教他清军的大炮最远能在多少米开炮轰击城墙?

3月14日,天津城刚经历了一场易帜。春寒料峭,城西的旧炮台上还残留着未散尽的硝烟味。降将赵德胜裹紧了身上的棉袄,带着肖万里一行人踩着碎石登上炮台。远处,大地苍茫,三万清军距离天津只有一日的路程。

\"牛爷,您问清军大炮的射击距离?\"赵德胜用冻得发红的手指点了点最近的一门重炮,\"您瞧这尊'武成永固大将军炮',重三千六百斤,炮膛里能塞进去四斤重的铁弹。可您猜怎么着?它最管用的距离,也就七百来步。\"

牛野眯起眼睛,望着灰蒙蒙的天际线。

\"这话怎么说?\"牛野问道。

赵德胜苦笑一声,从怀里掏出一块油布,小心翼翼地展开一张泛黄的图纸。\"您看这图\"他指着上面歪歪扭扭的刻度,\"这是大炮射程图,清军这些大炮啊,都是照着老祖宗的方子造的。说是能打七八里地,可实际上...\"他摇摇头,\"真要打到五里开外,炮弹飞过来,已经没了力道,连城墙的砖头都轰不动。\"

一阵冷风吹过炮台,卷起几片枯叶。赵德胜把油布往怀里又揣了揣,继续说道:\"我亲眼见过这些大炮试射。离城墙三百步开外,炮弹打上去,城垛子就哗啦啦往下掉砖。可要是再远个一两百步...\"他比划了个手势,\"那炮弹就跟挠痒痒一样,根本轰不动城墙。\"

刘爷蹲下身,轻轻抚摸那些古老大炮炮管上斑驳的铜锈。他注意到炮架的木质部分已经有些开裂,显然这些老家伙服役多年了。

\"所以,清军大炮攻城要把炮推进到三百步?\",牛也追问道。

\"嘿,这里头讲究可大了。\"赵德胜压低声音说道,\"离得太近,守军的两人抬枪,就能打到,可离得太远...\"他指了指图纸上标注的数字,\"炮弹打不准,即轰不到城墙上的炮位,也轰不烂城墙。\"

晨雾渐渐散去,阳光透过云层洒在炮台上。牛野眯起眼睛望向远方,仿佛看到了清军攻城的场景。

\"所以啊,\"赵德胜收起图纸,拍了拍炮管上厚厚的灰尘,\"清军这些大炮,打起仗来就得贴着城墙根儿摆开。离近了,炮弹才有准头,也才能吃力”

牛野若有所思地点点头。炮台上,几个妈祖军正在费力地推动一门95炮,炮轮在冻土上碾出深深的沟壑。

远处,天津卫的城墙巍峨绵延,到处都是隔二十米一门妈祖95炮在布置的身影。

转身,牛野走到后面城墙的位置,向着城内遥望,一里地外的教场上有两门240炮正在部署。

牛野再次走到西城门的城门楼子上,下达了命令:“沿着城外六百米,七百米,八百米,每隔百米做一个炮兵标距点,要让没门炮都能根据这些标位点知道敌我的精确距离。”

赵德胜此时还在城墙上,他睁大了眼睛,简直不敢相信,他从未看到过如此多的大炮,每隔二十米一门大炮,他放眼望去三里的西城墙上,至少有70门大炮,这根本就是他们以前做梦也做不出来的。

而且这些炮的炮管极长,打出的炮弹肯定极远。

天津城西的城墙上,春寒中,几门漆黑发亮的新式大炮刚被架设好,炮管在阳光下泛着冷冽的金属光泽。炮兵们正忙着调整炮架,紧固螺栓,汗水顺着他们的脖颈流进衣领里。

赵德胜披着一件旧棉袄,站在城垛边,眯着眼打量这些从未见过的火炮。它们的炮身比传统的红夷大炮长,但炮口却比红衣大炮还要粗壮,炮尾还有一个奇怪的装置,像是……从后面装炮弹的?

他皱了皱眉,大步走过去,拍了拍一个正拧螺丝的年轻炮兵的肩膀。

“喂,小子,这玩意儿怎么跟咱们的老炮不一样?”赵德胜指着那门大炮,问道。

那炮兵回头,见是降将赵德胜,连忙行了个礼:“赵大人,这是新到的‘妈祖九五炮’,是最新的后装线膛炮。”

“后装?”赵德胜瞪大了眼睛,凑近了些,指着炮尾那个黑黝黝的开口,“这……这炮弹不是得从炮口塞进去吗?咋从后头装?”

旁边一个年长些的炮手笑了:“赵大人,这叫‘后装炮’,炮弹从炮尾装进去,再用这个……”他指了指旁边一个带扳手的小装置,“撞针击发,比老式的前装炮快多了!”

赵德胜蹲下身,好奇地盯着那门炮,伸手摸了摸炮管上刻着的数字——“95 40倍径”。

“九五毫米口径?四十倍径?”他抬头问,“啥意思?”

“回大人,九五毫米是炮弹的直径,四十倍径……呃,是说炮管长度是口径的四十倍。”炮手解释道。

炮手指了指城墙上的红夷大炮,“这种18磅的红夷大炮我昨天量过是30倍径的。”

赵德胜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又问:“那这玩意儿……最远能打多远?有效距离能有多少?三十息(约一分钟)能放几炮?”

年轻炮兵咧嘴一笑:“回大人,这炮要是装药足,平射的话,最远能打到四千多米,但有效杀伤距离大概一千二到一千五,再远了炮弹就没劲儿了。”

“那三十息能打几发?”赵德胜追问。

“正常情况下,熟练的炮组,三十息能打四发。”炮手比划着。

赵德胜啧啧称奇,站起身,拍了拍炮管:“好家伙,比咱们的老红夷炮快多了!那老炮装一发炮弹得半天,这玩意儿……”他掰着手指算了算,“三十息四发,那七十门炮,三十息之内就是。。。280发炮弹?”

年长的炮手笑道:“大人,这炮不光打得快,炮弹也厉害,要是装上开花弹,一炸能掀翻一大片!”

赵德胜来了兴趣,他第一次听说开花弹,就让人给他好好讲一讲。

老炮兵说道:“理论上是15米半径,但我们多次实验,感觉12米的的杀伤应该是靠谱的!”

此刻,孩童在城墙后面奔跑,一边跑,一边喊道:“号外,号外,第一舰队进入山东,今日围困济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