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法扫描确认!”她的语气斩钉截铁,充满了基于数据的自信,“机会确认!信号强度A级! 建议执行超配策略!”
合作在这一刻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默契。
没有争论,没有妥协,没有谁说服谁。
柯景阳的“宏观感知”与“历史洞察”精准地捕捉到了,战机的前兆。 林小雨的“数据扫描”与“算法验证”则像最精密的雷达,瞬间锁定了目标,并评估了,攻击的成功率。
两人几乎是异口同声:
“买什么?”柯景阳问。 “板块EtF!”林小雨答,“工程机械EtF,和建材EtF!流动性最好,能快速上仓位,分散个股风险!”
“同意!”柯景阳立刻响应。EtF避免了,挑选个股的阿尔法风险,直接获取板块的贝塔收益,在这个政策驱动、板块普涨的行情里,是最优选择。
“我来设置篮子指令,和追价限制!”林小雨已经开始,在执行终端上操作,“尽量平滑建仓,避免冲击成本!”
“我来监控整体舆情,和板块联动效应!”柯景阳同时行动起来,紧盯新闻源,和其他关联板块的异动。
工作室里,只剩下键盘,急促而高效的敲击声,和两人偶尔简短的、目标明确的交流。
这一次,不再是“心学”与“算法”的碰撞,而是“心学”指引方向,“算法”精准制导的完美协同。
他们第一次,在重大决策上,达成了从理念,到执行的高度一致。
决策高度一致,机会确认无疑。但执行才是关键。利好如此明确,第二天开盘相关EtF,必定大幅高开,甚至涨停,他们能否,在拥挤的交易中,成功建仓?高昂的追价成本,会侵蚀多少利润?这次万众瞩目的操作,是成为经典的闪电战,还是沦为无奈的踏空?开盘铃声,即将成为,检验他们的最终审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