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又指向另几笔卖出记录:“还有这儿,卖出也是,应收1.2元,实收5元。”
林小雨怔住了。她所有的注意力,都集中在价格偏差值上,完全忽略了,交易成本,这个更基础的层面。在她的回测系统里,手续费是,按比例完美计算的,这是一个,她从未怀疑过的假设。
“这是…最低消费?”她瞬间明白了,心里咯噔一下。
“对,”柯景阳肯定地点点头,语气一如既往的务实,“很多券商都有规定,单笔交易佣金不足5元的,按5元收取。你的策略是高频交易,单笔利润本来就很薄,很多小单子的利润,甚至还不够,覆盖这5块钱的‘最低消费’。”
他转过身,看着林小雨,眼神里没有“我找到了”的得意,只有一种,发现问题根源的平静:“你的回测模型,考虑了比例佣金,但没考虑,这个最低佣金限制。实盘里,这些小单子,不仅没赚到理论上的价差,反而每笔都在倒贴钱。偏差值吃掉了,你大部分的利润,而这些‘5元刺客’,给了你,最后致命的一击。”
真相大白。
不是一个,多么高深的技术难题,而是一个如此基础、如此细节、如此会计的问题。
林小雨张了张嘴,却什么也说不出来。一股复杂的情绪,涌上心头。有豁然开朗,有对自己疏忽的懊恼,但更多的,是一种难以言喻的触动。
她追求的是,星辰大海般的算法圣杯,却差点在阴沟里翻了船,而这个她一度认为“迂腐”、“不懂技术”的会计,用他最熟悉的,核对账本的方式,帮她找到了,船底那个不起眼,却漏水的蛀洞。
柯景阳的务实,和对细节的偏执,弥补了她理想化的模型,和宏观视角下的巨大盲区。
这不是技术对技术的胜利。 这是基本功对花架子的胜利。 是脚踏实地,对空中楼阁的补充。
她深吸一口气,再看向柯景阳时,眼神里的冰霜,彻底融化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全新的、带着尊重,和认可的光芒。
“谢了,”她说,声音有些干涩,“你这个…会计视角,很有用。”
柯景阳不好意思地,笑了笑,露出一口白牙:“没什么,对账对习惯了。看来再厉害的算法,也得先过了,会计这一关。”
服务器依旧,在嗡嗡作响,但工作室里的空气,已然不同。
基础的成本漏洞被补上了,但滑点(偏差值)的问题依然存在。找到了问题,该如何解决?柯景阳这出人意料的“会计视角”,能否为林小雨,冰冷的算法世界,注入新的解题思路?两人截然不同的思维模式,第一次碰撞出了火花,他们是否会,就此展开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