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天一大早,陈阳就窸窸窣窣地开始收拾行囊。
这回他打算带着陈志刚进深山老林,去掏熊瞎子窝。
熊瞎子可不好找,这一去,运气差的话,怕是得在山上待个两三天。
要带的东西自然不能少,头等要紧的就是御寒的衣物和睡袋。
这山里夜里零下三四十度,没点真家伙,非得冻成冰棍不可。
陈阳从衣柜深处翻出前阵子母亲张翠萍刚给他准备好的行头:狗皮帽子、狼皮大衣、厚棉裤、狍子皮护膝,还有一双靰鞡鞋。
那狗皮帽子虽叫这名,但用的可不是狗皮,而是貉子皮做的。
帽子两边带着两片厚实的帘子,绳子一系,能把整个脸颊和耳朵捂得严严实实。
不然,零下几十度的天在山里转悠,耳朵可真能给你冻掉喽。
狼皮大衣是上次进山打围时,从那几只狼身上扒下来的皮子做的。
本来已经交到大队准备卖掉,后来陈阳想做件狼皮大衣,让老爹陈建业又特意从大队买了回来。
这狍子皮护膝是陈建业的,这回直接被陈阳“征用”了。
最值得一提的还是这双靰鞡鞋,这个也算是东北的老三宝之一。
老话说的东北三宝:人参、鹿茸、乌拉草。
这乌拉草就是个宝贝,每年入冬前,村里人都会上山采来用木槌反复捶软后垫在鞋里。
靰鞡鞋用老牛皮缝制,鞋帮鞋底是一整块皮子,鞋脸带着密褶,缝着穿鞋带的耳子,鞋面能盖住脚背。
鞋里絮上乌拉草,就算在零下三四十度的野外站上半天,脚底板也是暖烘烘的。
陈阳这双更是特别,是长靴款,能一直护到膝盖下位置,比普通的靰鞡鞋更暖和。
穿戴收拾妥帖,接下来就是睡的了。
陈阳准备的是一个驼鹿皮缝制的睡袋,晚上在山里,合衣钻进去,保管冻不着。
除此之外,还得带上些零碎物品:烧水的小铁锅、风干的肉条、自制的调料、火柴、猎刀。
最后,枪和子弹必不可少,还特地带上了拖货用的爬犁。
把所有家伙什儿都在爬犁上绑结实后,陈阳匆匆扒了几口早饭,跟家里交代了一声,便拉着爬犁往陈志刚家去了。
村里的小路积着新雪,放眼望去一片银装素裹。
家家屋顶的烟囱冒着袅袅炊烟,鸡鸣声、狗吠声,夹杂着娃娃们的啼哭,此起彼伏。
沉寂了一夜的山村,仿佛一下子活了过来。
“阳小子,这一大早拉着爬犁,准备干啥去啊?”正在门口扫雪的陈根生直起腰,招呼道。
“大爷,我进山打猎去!您老吃了吗?”陈阳笑着回应。
“快了,屋里老婆子正做着呢。”陈根生拍拍身上的雪,“进山可得多加小心,打不着猎物不打紧,平平安安回来最要紧!”
“哎,知道啦大爷!谢谢您惦记着!那我先走啦!”陈阳心里一暖,点头应道。
“去吧去吧!”
一路来到陈志刚家,院门敞着,他大哥陈志军正拿着大扫帚在院里哗啦哗啦地扫雪。
“志军哥,扫雪呢!”陈阳把爬犁停在院门外,笑着走进院子。
这一声招呼,把全神贯注的陈志军吓了一激灵,手一抖,扫帚差点脱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