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五收到李不争的命令,率兵两千驻扎在狄丘冶,负责狄丘冶的防御,吕梁镇也驻扎了一千人,随时可以对狄丘冶进行支援。
安排好这两件事,李不争便率军返回了下邳。
他走之后彭城的贼军已经分批开始换装,来自狄丘冶的各种兵甲除了李不争自留的一部分外,纷纷运往彭城。
齐先竹在全军抽调精锐,一口气组建了三千甲兵,由他亲自指挥,其余各军中也得到了不同数量的甲胄。
平天军的实力大增,各路将军便不满足于待在彭城,等到全军换装完毕,便四处出击。
高明所部早就对萧县虎视眈眈,而萧县的守军也早就被蒋易书带去了砀山,当他带领部下渡过泗水抵达萧县城下的时候,萧县县令无奈之下直接开城投降。
作为曾经的县官,高明也未曾为难他们,愿意做事的就留下,不愿意做事的就给上一笔银钱放其离去。
主簿和县丞都是萧县本地人,也去无可去,就只能留下来从贼了。
高明对付这种地头蛇极为有手腕,他决定在萧县再组建一部人马,除了校尉由他任命外,其余各级军官全部由萧县本地世家子弟担任。
在做出这个决定后,萧县的各个家族对他也没有之前这么敌视,除了尚有顾忌不愿意从贼者,其余家族也丢出来不少子弟或者从军或者为官。
占据了萧县之后,高明并未继续往西进攻砀山,而是老老实实地呆在萧县练兵,新兵需要熟练装备,老兵需要熟悉战阵。他知道贪多嚼不烂的道理,此时高明手下人马已经多达八千,除了原本偶老二部的贼兵外,有齐鹏麾下调拨过来的人马,有投降的官兵,还有新招募的萧县本地人,可以说成分复杂。
必须要打乱重新整编训练,不然这一个个山头树立起来,一旦打起仗来上下指挥不通畅,可是要出大问题的。
彭城这边六月和李头儿二人率本部人马沿着泗水北上攻打沛县,三更星和冬瓜王则是起兵直插西北,往丰县处去了。
而齐鹏和曹坚两部留在彭城进行训练,齐先竹最想要做的就是在朝廷大军到来前,将这两部人马训练出来,这样才有和朝廷决战的勇气。
另一边丙字军在宿预休整了一段时间,又扩充了近千人,蒋石头和汤狗儿便开始准备南下进攻临淮。
对于南下的目标,二人有不同的看法,此时泗州尚有徐城、临淮、涟水还在官兵手中,涟水位置偏僻,可以暂时不计。
而其他两处,蒋石头认为应该先打徐城,然后按部就班地推进攻打临淮。
而汤狗儿表示徐城地处淮河和运河之间,此处的运河河道处于众多湖泊之间,加上淮水冲刷尚未干涸,同淮河一起像是两个臂膀一样将徐城环绕其中,只有一面城墙能够接敌。
之前慕容天辰和许义升驱兵数万都未能得手,其易守难攻之地势可见一斑。
而临淮虽然也处于两河交汇处,但地势更偏向于下邳这种两河相连,而不是城池横亘在两河中间要道上,形如关隘一般。
临淮城东北方向又有大大小小的十几个湖泊,这些湖泊虽然能起到一定的御敌效果,但同样也将水域延伸到了徐城和临淮的中间,导致这里水泊纵横却人烟稀少。
坏处是这里不利于大军展开,所以无法进行大兵团作战,好处是绵延十几里的芦苇荡可以遮掩大军的踪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