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雨后的清晨,薄雾如纱,温柔地笼罩着清河县后山那片蒸腾着工业脉搏的土地。
鸟鸣声被另一种更为雄浑的韵律取代——砖窑烟囱吐纳着青灰色的烟柱,水泥厂的石碾发出低沉而持续的嗡鸣,钢铁厂方向隐约传来锻打金属的铿锵节奏,如同大地沉稳的心跳。
空气中,煤烟的热烈、石灰的干燥、熔融金属的灼烈气息与草木灰烬的余韵交织在一起,形成一种粗粝又充满生机的独特味道,宣告着这片“周家庄工业产业园”的活力。
周平安脚步轻快,身侧是墨离。
她今日换了一身素雅的月白色襦裙,外罩一件同色系的半臂短衫,青丝简单绾起,斜插一支朴素的木簪。
轻纱依旧覆面,只露出一双沉静如深潭的眸子。
这身装扮褪去了几分巨子的神秘与疏离,添了几分清丽与温婉,行走在厂区规划整齐、以碎石混合水泥铺就的道路上,裙裾微扬,仿佛一幅行走的水墨画,与周遭粗犷的工业景致形成奇异的和谐。
两人穿过核心工坊群蒸腾的热浪与喧嚣,朝着潺潺水声愈发响亮的方向行去。
湍急的河水在谷底奔流,撞击着嶙峋的岩石,溅起雪白的浪花。
河畔,一座规模宏大的厂房依水而建,巨大的木制水车在河水的强力推动下,发出“嘎吱——嘎吱——”的沉重喘息,如同不知疲倦的洪荒巨兽。
这便是新建成的造纸厂,清河文明新纪元的又一基石。
还未踏入厂房,那水车带来的磅礴动力感已扑面而来。
通过一系列精密的木质齿轮组与部分闪烁着金属寒光的钢制传动轴,这股沛然莫御的自然之力被驯服、导引,注入厂房的心脏。
周平安没有直奔成品库,而是引着墨离先来到原料处理区。
巨大的水车主轴末端,连接着一个钢铁铸就的狰狞巨口——水力碎木机!
数根碗口粗的淬火钢轴平行排列,轴身上布满犬牙交错的尖锐凸齿。
在水力驱动下,这些钢轴以恐怖的速度反向旋转、咬合!
“轰隆!咔嚓嚓嚓——!”
震耳欲聋的碎裂声瞬间充斥耳膜!
坚韧的芦苇杆、成捆的麦秸稻草、还有从伐木场运来的边角木料,被工人们源源不断地投入这钢铁巨兽的血盆大口。
只一瞬间,粗硬的木块、柔韧的草茎便在狂暴的钢铁利齿下哀嚎、崩解,化为漫天飞溅的、指甲盖大小的碎屑!
效率之高,远超人力捶打石碾百倍!
粉碎后的原料如同褐色的瀑布,被下方奔流的水槽冲刷着,汇入不远处数个巨大的浸泡池中,激起浑浊的浪花。
“这便是第一步,原料粉碎。”
周平安指着那咆哮的钢铁怪兽,声音穿透噪音,带着一种掌控力量的豪迈。
“没有钢铁厂炼出的好钢,没有这水力驱动,光靠石臼木杵,想大规模造纸,无异于痴人说梦。”
墨离微微颔首,目光扫过那些精密的传动装置和狰狞的碎木辊轴。
墨家典籍中虽有水排、水碓之图,但将水力如此高效、暴烈地用于原料的彻底粉碎,并完美融入钢铁机械的伟力,其直观的震撼力远超文字记载。
她清冷的眸子里,映着飞溅的木屑和轰鸣的机械,流露出一丝对“力”与“器”完美结合的赞叹。
移步至制浆区。
巨大的浸泡池如同一方方浑浊的湖泊,草木碎屑在加入了石灰的碱液中翻滚、沉浮、软化,那是周平安提供了基础的化学脱胶理念,经墨侠和工人们的努力变成了实际。
空气中弥漫着草木发酵和石灰特有的混合气味。
经过一段时间的充分浸泡,这些原料仿佛脱胎换骨,变得绵软柔韧。
浑浊的浆液被粗大的竹制管道引入一排排巨大的石槽。
接下来,便是造纸术的核心——抄纸。
数十名精壮的工人赤膊立于石槽旁,每人手持一个底部绷着细密竹帘的长方形木框,那是抄纸器。
只见他们屏息凝神,手臂沉稳有力地将木框倾斜着插入浓稠的纸浆中,手腕一抖,木框在水中划出一道优美的弧线,再猛地向上一提!
动作看似简单,却蕴含着千锤百炼的均匀与力道把握。
“哗啦!”
木框出水,竹帘之上,已均匀地覆盖了一层湿漉漉、半透明的浅褐色纤维层,如同初生的蝉翼,在晨光中微微颤动。
这便是纸张的雏形。
工人们小心翼翼地将这层湿纸揭下,像对待珍宝般,平整地叠放在一旁的木板上。
动作娴熟而谨慎,仿佛在进行一场神圣的仪式。
一层又一层湿纸摞叠起来,形成厚厚的一叠。
随后,这些承载着无数层“蝉翼”的木摞,被送入一个巨大的、由钢铁框架和粗壮硬木构成的压榨架下。
同样是利用水车传递而来的沛然水力,通过精密的螺杆和杠杆放大机构,沉重的压板带着千钧之力,缓缓降下!
“嘎……吱……”
令人牙酸的挤压声中,浑浊的汁液如同溪流般从湿纸摞的边缘汩汩涌出,汇聚成小溪流下。湿纸摞在强大的压力下,肉眼可见地变得紧实、扁平,厚度急剧缩小。
最后一道工序:干燥。
这里没有传统的露天晾晒,受制于天气。
取而代之的,是一排排用红砖水泥砌筑、内部中空的暖道!
暖道下方,巧妙地连接着玻璃厂熔炉和砖窑煅烧的部分高温废气管道,那是周平安设计的简易余热回收利用系统。
暖道上方铺设着特制的细密竹席。
工人们将压榨过、半干的纸张,如同展开画卷般,一张张平整地铺在竹席上。
暖道中,从下方管道导入的温热气流,如同无形的暖风,持续不断地向上蒸腾,温柔而坚定地带走纸张中最后的水分。
纸张在暖意中逐渐变得挺括、干燥。
“这样干燥,不受风雨侵扰,速度更快,纸张也更平整均匀。”
周平安站在暖道旁,感受着扑面而来的暖风,解释道。
成品区被清晰地划分为两大区域,泾渭分明。
第一区:书写纸。
一叠叠切割整齐、约一平方尺大小的素白纸张,如同新雪般堆叠如山,散发出淡淡的草木清香。纸面虽略显粗糙,纹理可见,远不及后世宣纸的细腻润泽,但已足够洁白、挺括。
墨离缓步上前,伸出纤纤玉指,轻轻捻起一张。
指尖传来纸张特有的韧性与微微的摩擦感。
她将纸张对着透入厂房的天光,光线均匀地透过纸背,显现出内部交织的纤维脉络,虽不完美,却已具备了优良的书写载体的基本素质——洁白、平整、吸墨。
“莫老板,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