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格莱雅以雷霆铁腕掌控星罗城的那一刻,这座沉淀了千年荣光的古都,并未如预想中那般凝聚起万众一心的抗敌意志,也未曾激荡出同仇敌忾的激昂氛围,反而在新政权的高压笼罩下,陷入了一种更为复杂微妙、暗流涌动的境地。
表面望去,新成立的“临时救赎议会”颁布的一系列紧急法令,确实在短时间内遏制了城内蔓延的恐慌性骚乱。
严格到近乎苛刻的物资配给制度,将每一份粮食、每一件物资都纳入统一调度,杜绝了哄抢与囤积;全民军事化动员令下,无论老幼贵贱,皆需参与城防建设或后勤支援,昔日繁华的街巷如今随处可见扛着工具、身着简易制服的民众;而铁腕的治安管制更是层层加码,巡逻队荷枪实弹,街角密布着暗哨,任何质疑新政权的言论都可能招致严厉惩处。
这三重枷锁如同沉重的镇石,强行将混乱的局势压制下去。
街道上,惊慌失措的难民已不见踪影,取而代之的是步伐整齐、神情肃穆的巡逻士兵;宵禁后的城市彻底陷入死寂,唯有议会大楼顶端彻夜不熄的灯火,如同孤悬夜空的星辰,既彰显着新权力中枢的忙碌,也暗藏着难以言说的焦虑与不安。
然而,高压之下必有暗流汹涌。掌权后的阿格莱雅选择深居简出,极少在公众面前露面,她的意志与决策,全凭议会中那群年轻气盛的新贵们代为传达。
这些年轻人大多是出身军旅的青年军官,或是依附新政权的贵族子弟,凭借“从龙之功”一步登天,骤然掌握了生杀予夺的大权。
他们急于巩固自身地位、排除异己,行事风格激进张扬,却缺乏治理大国的经验与沉稳。在他们眼中,旧势力的存在便是对新政权的威胁,任何与他们理念相悖的声音都该被压制。
于是,新贵集团与旧帝国遗留下来的文官体系、以及部分仍持观望态度的军中宿将之间,摩擦不断升级,矛盾日益尖锐。
资源调配时,新贵们倾向于优先供给自己掌控的部队与亲信势力,忽视了地方民生与旧部需求;人事任免上,他们大肆安插亲信,排挤经验丰富的旧臣老将,导致许多关键职位由缺乏资历的新人担任;防御部署中,年轻将领们沉迷于纸上谈兵的精妙战术,却无视星罗城周边复杂的地理环境与黑潮侵袭的实际情况。
每一项决策的背后,都充斥着权力的博弈与相互猜忌,朝堂之上的裂痕愈发明显。旧势力私下里指责新贵们“纸上谈兵”“祸乱朝纲”,将帝国推向更深的危机;新贵们则反唇相讥,斥责旧臣“保守无能”“心怀叵测”,留恋过往的特权与荣光。星罗城的上层统治阶级,已然分裂成壁垒分明的两派,彼此戒备,内耗不断。
比内部纷争更致命的威胁,来自帝国的外部。退守东境的白虎公爵戴浩,如同一头受伤的猛虎,并未因暂时的失利而消沉。
他在东境默默舔舐伤口,整顿残部,目光却始终如鹰隼般紧盯着星罗城的动向。戴浩打出“清君侧、靖国难”的旗号,并非一时意气的虚言。凭借多年在东境经营的深厚人脉、稳固的军政根基以及层层布防的坚固防线,他牢牢控制着东部数省的土地与资源,扼守着通往日月帝国的咽喉要道,成为了新政权最强大的外部隐患。
他不断派遣心腹密使,暗中联络帝国各地仍在摇摆的实权派诸侯与将领,以“恢复正统、驱逐僭越者”为号召,试图构建起一个反阿格莱雅的庞大同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