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古道疑云
山路蜿蜒,两旁的竹林在风中沙沙作响。苏沐晴侧头看向身旁的凌云:“听家师祖说,当年她在黄山遇险,是一位姓凌的年轻人出手相救,不知那位是不是先生的长辈?”
凌云勒住缰绳,望着远处层峦叠嶂:“正是先父。当年先父与苏前辈萍水相逢,不过是举手之劳。”
“原来如此。”苏沐晴恍然,“难怪先生认得莲柄剑。说起来,家师祖常念叨着要报答凌伯父的恩情,只是后来江湖动荡,一直没能找到机会。”
两人谈起过往渊源,气氛渐渐融洽。苏沐晴说起追查盗匪的经过:“这些人虽然打着剑莲的旗号,武功路数却杂乱得很,不像是正经门派出来的。但他们行动有序,每次劫掠都有明确目标,不像是普通盗匪。”
“哦?他们专门劫掠什么?”凌云问道。
“起初是商旅财物,后来开始抢夺一些古物。”苏沐晴回忆道,“上个月在芜湖,他们夜闯张大户家,别的金银珠宝没动,只抢走了一幅前朝的《寒江独钓图》。”
凌云眉峰微动:“抢夺古画?这倒奇怪。”
正说着,前方林中传来马蹄声。两人对视一眼,勒马躲进路旁的灌木丛。只见五名骑手疾驰而过,他们腰间都挂着相同的莲花腰牌,马鞍上捆着几个沉重的木箱,看方向正是往三顺茶馆所在的青溪镇而去。
“是他们的人!”苏沐晴压低声音,“那些箱子看着像是装着瓷器一类的东西。”
凌云注意到为首那名骑手靴筒上沾着些许暗红粉末,瞳孔微缩:“那是朱砂矿的粉末,青溪镇附近并没有朱砂矿,他们应该是从西边的红石谷过来的。”
“红石谷……”苏沐晴思索着,“我听说那里有座废弃的古寺,难道他们的窝点在那?”
凌云摇头:“未必。但这些人抢夺古物,又带着朱砂矿粉末,此事恐怕不简单。”
五、夜探茶馆
两人快马加鞭,傍晚时分抵达青溪镇。这座依山傍水的小镇颇为繁华,三顺茶馆就坐落在镇口的石桥边。
找了家客栈安顿好马匹,凌云和苏沐晴换了身寻常百姓的衣裳,趁着暮色来到茶馆附近探查。茶馆里灯火通明,隐约传来划拳行令的声音,门口挂着“今日客满”的木牌,却不时有人从后门悄悄进出。
“看来这里确实是他们的联络点。”苏沐晴低声道,“我们要不要进去看看?”
凌云观察着四周:“后门有两个人把手,气息沉稳,应该会些功夫。直接进去太打草惊蛇。”
他指了指茶馆后面的二层小楼:“那里像是客栈的后院,我们从那边翻墙过去,看看能不能听到什么。”
两人借着夜色掩护,绕到茶馆后方。凌云施展轻功,先跃上墙头等了片刻,确认无人巡逻,才示意苏沐晴跟上。后院是间堆放杂物的院子,角落里有间亮着灯的厢房,隐约传来说话声。
“……这批瓷瓶务必收好,明天一早就要交给张先生的人。”一个沙哑的声音说道。
“知道了,魁首。”另一个声音应道,“只是那伙自称剑莲传人的丫头片子,会不会追过来?”
“一个黄毛丫头而已,不足为惧。”沙哑声音冷笑,“就算她师父来了,有张先生撑腰,咱们怕什么?等做完这单,咱们就能拿到足够的钱,去关外逍遥快活了。”
“还是魁首高明!”
凌云和苏沐晴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凝重。这个“张先生”,显然就是盗匪背后的人。
六、新的使命
就在这时,厢房的门突然被推开,一个戴着斗笠的身影走了出来。那人身材高瘦,走路时左脚微跛,手里拄着一根乌木拐杖。
“都给我警醒些,今晚有贵客要来。”斗笠人沉声道,拐杖在地上顿了顿,发出“笃”的闷响。
魁首连忙应道:“是,张先生!”
苏沐晴听到“张先生”三个字,下意识地想冲出去,被凌云一把拉住。两人屏住呼吸,看着斗笠人走进另一间厢房,才悄悄退了出来。
回到客栈,苏沐晴按捺不住怒火:“这个张先生定然就是幕后黑手!我们现在就去报官,把他们一网打尽!”
“不可。”凌云摇头,“这些盗匪只是小喽啰,那个张先生才是关键。而且他们提到有‘贵客’要来,说不定能引出更大的鱼。”
他走到窗边,望着茶馆的方向:“令师祖的声誉固然重要,但这伙人背后牵扯的势力显然不简单。他们抢夺古物,行踪诡秘,恐怕不止是为了钱财那么简单。”
苏沐晴冷静下来:“先生的意思是……”
“江湖上突然出现冒用成名前辈名号的势力,往往背后都有更大的图谋。”凌云沉吟道,“或许这些古物对他们有特殊用处,或许是想用‘剑莲’的名号吸引某些人的注意。”
他转身看向苏沐晴,眼中闪过一丝决然:“追查盗匪,洗刷剑莲的污名,这是你的使命。而查清这些人背后的图谋,阻止他们继续作恶,或许就是我们共同的新使命。”
苏沐晴握紧手中的仿莲柄剑,月光透过窗棂照在她脸上,映出坚定的神色:“先生说得是。小女子愿与先生一同追查下去,无论背后是什么势力,都要让他们付出代价!”
窗外的风卷起落叶,发出簌簌的声响。凌云望着桌上跳动的烛火,想起二十年前苏婉清说过的话:“江湖路远,处处险恶,但总有一些东西,值得我们坚守。”
如今,新的使命已在前方,而这条路,显然不会平坦。但他知道,只要心中的道义还在,纵有千难万险,亦当一往无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