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光刺破混沌海终年不散的迷雾,如一支金箭,精准地落在玄龟岛那巨大头颅的顶端,林帆盘坐在冰冷的、如同岩石般的地面上,腰身以下的蛇尾自然地蜷曲成一个稳定的圆。他是一名伏羲神族少年,肌肤在初升的日光下泛着淡淡的玉石光泽。
他吞吐着天地间第一缕紫气,体内灵力如涓涓细流,沿着古老的血脉轨迹缓缓运行。 收功时,他习惯性地用尾尖轻轻摩挲着身下的地面——这整座岛屿,据爷爷说,是一头远古神龟陨落后所化的化石。
每一次触碰,他仿佛都能感受到一丝亘古蛮荒的气息。他行动的时候,并非依靠双腿。他的蛇尾强健而灵活,在崎岖的岛面上蜿蜒而行,速度丝毫不逊于闪电。
很快,那片熟悉的居住地便出现在眼前。 五座古朴的木屋,依着龟甲天然的纹理和地势错落分布。两座稍小,分别是他和爷爷的居所。
另外三座则规模宏大,被玄奥的符文所笼罩,那是爷爷为他建造的“学堂”。爷爷正站在他的小屋前,负手而立,望着茫茫大海。
他的须发皆白,面容却红润如婴儿,身形与林帆一样也是蛇尾,林帆知道,爷爷的修为深不可测。
“爷爷。”
林帆滑行至近前,恭敬地行礼。
他的声音清越,带着少年人特有的朝气。
爷爷收回目光,慈爱地看着他,点了点头:“今日修行可有滞涩之处?”“灵力运转尚算顺畅,关于神识外放与天地共鸣的诀窍,还有些模糊。”林帆老实回答。
“嗯,大道如水,堵不如疏,强求反落了下乘。稍后自行去阵中体悟吧。”爷爷并不直接解答,总是引导他自己去寻找答案。
林帆再次行礼,蛇尾摆动,滑向了那三座大屋中的第一座。 第一座木屋:人间烟火阵推开略显沉重的木门,眼前并非屋舍内的景象,而是一阵光怪陆离的扭曲。下一刻,喧嚣的人声、各种混杂的气味扑面而来。他站在了一条熙熙攘攘的古代街道上。贩夫走卒的吆喝,酒楼飘出的饭菜香,孩童的嬉闹,车马的辚辚声……一切都真实得不可思议。
这是爷爷布下的“人间烟火阵”,能模拟出外界城镇的种种情景。 此刻,林帆的形态也发生了变化。阵法之力暂时将他腰身以下的蛇尾,幻化成了一双人类的双腿,穿着普通的粗布裤子。这是他体验“正常人”生活的唯一方式。他走过茶馆,听着说书人唾沫横飞地讲述着江湖轶事,听到精彩处,周围茶客轰然叫好,他也跟着咧嘴一笑。他停在街边,看两个老者为了一步棋争得面红耳赤,那纯粹的执拗让他感到有趣。他也曾进入模拟的店铺,学着用阵法制出的“银钱”购买物品,笨拙地与“掌柜”讨价还价。他体验着喜悦,那是看到街头杂耍时的开怀;也感受过委屈,是模拟中不小心撞到人,被对方不依不饶责骂时的无措;更体会过离别,是阵法设定中,一位对他颇多照拂的“邻居老伯”因病“离世”时,心中那份空落落的酸楚。
几个时辰后,他从阵法中退出,重新变回蛇尾之身。他沉默了片刻,眼神却比进去时多了几分复杂和了然。爷爷说过,修行先修心,不识红尘百味,难悟天道至理。
第二座木屋:百艺阁带着人间烟火的余味,他进入了第二座木屋。这里没有幻阵,只有实实在在的器物。屋子被清晰地划分成三个区域。丹鼎区,一座半人高的青铜药炉静静矗立,旁边是满墙的小抽屉,装着各种灵草药材。林帆熟稔地生火、温炉,依次投入“紫猴花”、“地根草”,神识小心翼翼地控制着炉火的温度。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药香,直到丹成,他取出三颗圆润的、带着温热的“培元丹”,仔细检查着上面的丹纹。 炼器区,火塘中的地火永不熄灭。
他拿起一块沉甸甸的“黑铁”,放在铁砧上,运起灵力,挥动特制的锤子,叮叮当当地敲打起来。汗水从他额角滑落,他全神贯注,引导着灵力融入金属的纹理,初步锤炼着它的形状。
制符区,一张宽大的玉案,上面铺着裁剪好的黄色符纸。他屏息凝神,提起饱蘸朱砂的符笔,笔走龙蛇,灵力顺着笔尖均匀地灌注到每一道符文之中。稍一分神,笔下符文灵光一滞,那张符纸便“噗”地一声轻响,自燃成了一小撮灰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