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雨困(1 / 2)

茶室里的光线渐渐由明亮转为昏黄,最后染上了墨色。佣人悄无声息地进来点起了几盏纱灯,柔和的光晕将茶室笼罩在一片静谧朦胧之中。

窗外的秋虫开始低鸣,更衬得室内安宁,仿佛与外界的纷扰动荡隔绝开来。

沐兮与周复明的话题,早已从那些危险的“遗物”与“生意”上移开,转而漫游在更风雅、也更安全的领域。

他们谈《诗经》的淳朴与哀恸,论李商隐诗句中的隐晦与深情,品评倪瓒山水画里的疏寂空灵,甚至聊起了西洋哲学与东方道法的微妙相通之处。

周复明学识渊博,引经据典信手拈来,见解往往独到而深刻。他语调平和,娓娓道来,时而妙语连珠,时而发人深省。

他见解精妙,偶尔抛出一个冷僻的典故,又能用深入浅出的方式解释得趣味横生。

他不再是那个精于算计的野心家,而更像是一位谆谆善诱、风度翩翩的学者与兄长。

沐兮静静地听着,偶尔提出自己的疑问或见解,总能得到他耐心而精彩的回应。她不得不承认,有那么一些瞬间,她确实被吸引了。

她的灵魂深处,终究保留着沐家百年书香门第浸润出的、对知识与风雅的天然向往。而周复明此刻所展现出的魅力,恰好精准地叩击在了这处心弦上。

灯光下,他侧脸的线条显得格外柔和,金丝眼镜后的目光专注而深邃,少了平日的算计,多了几分真诚的交流意味。

他为她续茶时,手腕翻转的姿态都带着一种文人特有的雅致。

沐兮捧着温热的茶杯,听得专注。她不得不承认,如果没有家破人亡的血海深仇,如果没有那些肮脏算计和野心,如果她只是一个普通的、在秋日午后与一位博学温文的兄长品茗论道的世家小姐。

若非心中刻着血海深仇,眼前这个博学、温文、举止雅致的男人,几乎符合她少女时代对“良人”的一切想象。

他的话语像带着某种魔力,轻易就能抚平焦躁,引人沉浸。灯光柔和了他侧脸的线条,金丝眼镜后的目光因专注的谈论而显得格外深邃明亮,少了几分平日的算计,多了几分真诚交流的魅力。

有那么几个瞬间,沐兮几乎忘了他是谁,忘了自己为何在此。她只是作为一个沐家的女儿,本能地被这种书香门第所向往的风雅与智慧所吸引。

一丝极淡的、恍若隔世的怅惘掠过心头——若没有那些鲜血与阴谋,或许……

沐兮端着微凉的茶杯,心中掠过一丝极淡、极恍惚的怅惘。那感觉如同投入深潭的石子,只泛起一圈微不可见的涟漪,便迅速沉底,消失无踪。

可惜,没有如果。

这看似投机的交谈,这令人心旷神怡的氛围,本身就是他精心编织的罗网的一部分。

他用风雅与学识包裹着野心,用理解与共鸣伪装着算计。他正在用最高明的方式,瓦解她的心防,引导她走向彻底的依赖。

“《幽梦影》中有言,‘楼上看山,城头看雪,灯前看月,舟中看霞,另是一番情境’”

周复明缓声道,目光掠过沐兮沉静的侧脸,落在窗外渐暗的天色上,“心境不同,所见风景便截然不同。沐兮,你如今看这上海滩,又是何种光景?”

他的问题看似闲适,却又准确地探向她内心的荒芜。

沐兮回神,眼底掠过一丝真实的苍凉,她轻轻摇头,声音有些飘忽:“乱花渐欲迷人眼,只是我这看花人,早已无心赏玩了”

这话半真半假,却恰到好处地流露出一份符合她身份的哀戚与疲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