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码头(1 / 2)

回到公寓,沐兮反锁了房门,将那本蓝布包裹的笔记放在书桌上,如同放置一件易碎的珍宝,又或是一枚危险的炸弹。

窗外,秋雨又淅淅沥沥地下了起来,敲打着玻璃,更衬得室内一片死寂。

她没有立刻翻开。周复明温和却充满掌控欲的目光仿佛还停留在空气中。她仔细回忆着与他见面的每一个细节,他的每一句话,每一个表情。

这本笔记,是饵料,毋庸置疑。但饵料之下,是否藏着真实的钩索?

深吸一口气,她解开了蓝布。笔记本是常见的牛皮纸封面,因年代久远而微微泛黄,散发着旧纸和淡淡墨香。

她轻轻抚摸封面,上面并没有父亲常用的标记。

她翻开第一页,是父亲熟悉的、略显潦草却力道十足的字迹,记录着一些读书杂感和对时局的零星评论。

内容看似平常,与她记忆中父亲的某些观点吻合。她一页页翻下去,心情从最初的激动逐渐变得有些失落——这似乎真的只是一本普通的读书笔记。

周复明会给她一本毫无价值的真笔记吗?还是他想用这种“真诚”来换取她更深的信任?

不甘心。

她闭上眼,回忆起父亲在她很小的时候,玩闹般教给她的一种游戏。那并非复杂的密码,而是一种基于沐家祠堂牌位顺序和特定古籍页码的文字对应法则。

父亲曾说:“兮兮,这是只有我们沐家人才懂的悄悄话。”

她睁开眼,目光重新落回笔记。她跳过那些明显的正文,专注于字里行间——某些字词下极其细微的墨点停顿,段落之间不合常规的空隙,甚至某个笔画刻意拉长的尾巴。

她的心跳开始加速。父亲真的用了这种方法!

她取来纸笔,凭借着记忆深处几乎被遗忘的规则,开始艰难地破译那些隐藏在寻常字句下的信息。

过程缓慢而耗费心神,窗外的天色渐渐暗淡下来。

终于,当最后几个符号被解读出来,一组清晰的词语和短句呈现在她面前的纸上:

“丙寅年柒月初九,浦西叁号码头,海关稽查,货舱丙区,‘星槎’名录,冲突,火起,账册散佚,慎查。”

丙寅年?那是两年前!

浦西三号码头,正是沐家旗下最重要的码头之一!

“星槎”名录?那是什么?

冲突?火起?账册散佚?

沐兮猛地站起身,在房间里来回踱步。父亲在用这种方式告诉她,两年前在沐家码头发生过一场被掩盖的冲突,涉及海关稽查、一批代号“星槎”的货物或名单,而冲突导致了火灾和账册的遗失或隐匿?而“慎查”二字,充满了父亲的担忧和警示。

这绝非偶然。这场冲突,与沐家后来遭遇的灭顶之灾,是否存在着某种联系?那批“星槎”又是什么?为何会引来海关稽查乃至冲突?

周复明给她这本笔记,是希望她查到这些吗?他想借她的手,揭开什么?还是想将她引向某个特定的方向,甚至……某个陷阱?

无论是不是陷阱,她都必须去一趟。那是父亲留下的唯一清晰的线索。

她没有告诉任何人,包括张彦钧。她知道,一旦他知晓,必然会阻止,或者用他的方式强势介入,那可能会打草惊蛇,也可能让她彻底失去亲自查明真相的机会。

第二天,天色阴沉,江面上笼罩着薄雾。沐兮换了一身不起眼的灰色布裙,用头巾包住头发,尽量使自己看起来像个普通女工或市民,悄然来到了浦西三号码头。

两年过去,码头似乎并无太大变化,依旧是喧嚣繁忙,苦力的号子声、轮船的汽笛声、搬运货物的撞击声混杂在一起。空气中弥漫着江水、鱼腥和货物混杂的复杂气味。

她根据笔记提示,找到了曾经的丙区货舱。那是一片相对偏僻的仓储区,一些旧的货箱杂乱地堆放着,显得有些冷清。

她假装漫无目的地走着,目光却锐利地扫过每一处角落——墙壁、地面、废弃的货箱……试图寻找任何可能残留的蛛丝马迹。

火灾的痕迹早已被时间和新堆积的货物掩盖,看不出任何异常。

她的心慢慢沉了下去。是自己想错了?还是痕迹早已被彻底清除?

就在她感到一丝沮丧时,一个清冷的声音自身后不远处响起,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讶异:

“沐小姐?”

沐兮浑身一僵,猛地回头。

薄雾中,江予哲站在那里。他依旧穿着那身半旧的青色长衫,身形清瘦挺拔,手中拎着一个看起来颇沉的藤箱,像是刚从哪里归来,或是要到哪里去。

他的目光穿过朦胧的雾气落在她身上,带着探究,却并无多少意外,仿佛只是碰见了一个熟人。

“江先生?”

沐兮迅速压下心中的震惊,努力让自己的表情看起来自然些。

“您怎么在这里?”

“帮朋友送些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