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9章 崩溃的瞬间(1 / 2)

展厅里的气氛,因一位重要人物的到来而被推向了高潮。那是一位头发梳理得一丝不苟、穿着深色中山装、自带一股不怒自威气场的老者,在几位文化馆领导和工作人员的簇拥下,缓步观展。他们所到之处,人群自然分开,窃窃私语声中夹杂着“局长”、“领导”之类的字眼。这股无形的压力流,最终也无可避免地,蔓延到了苏卫民那幅《糊盒女工》面前。

老者停下脚步,目光落在画上,停留的时间比在其他作品前要长得多。他微微眯起眼睛,脸上看不出什么表情,只是专注地审视着。周围的人都屏息凝神,等待着权威的评判。张玉芬的心也提到了嗓子眼,她能感觉到身后苏卫民的颤抖达到了一个新的频率,像一片在狂风中濒临碎裂的叶子。

终于,老者缓缓点了点头,嘴角甚至牵起了一丝极淡的、表示认可的弧度。他抬起手,用手指虚点了点画布,侧过头对身旁的文化馆馆长说道:

“这幅画,很有意思。”

他的声音不高,但带着一种久居上位的沉稳和不容置疑的分量,清晰地传遍了这小小的一隅。

“没有学院派的匠气,却有一股子……直接从泥土里生长出来的生命力。你看这些女工的形象,笨拙,但真实!这色彩,大胆,甚至可以说粗粝,但情感是饱满的!”

他顿了顿,目光再次扫过画作,语气变得更加肯定:

“这才是真正来自群众、反映群众生活的艺术!有温度,有力量!这样的作品,不应该只停留在这个级别的展览上。”

他转向馆长,用带着决定性的口吻说:

“记下来。这幅《糊盒女工》,作者是……苏卫民?嗯,要重点关注。可以作为我们市的优秀群众文艺作品,向省里推荐!争取参加明年全省的群众美术大展!”

“哗——”

周围瞬间响起了一片低低的惊叹和附和声。领导的肯定,尤其是“推荐到省里”这句沉甸甸的话语,如同给这幅画盖上了最高级别的认可印章。馆长连忙点头称是,旁边有人立刻拿出本子记录。更多的目光,带着羡慕、赞叹、以及重新审视的郑重,齐刷刷地投向了那幅画,也下意识地寻找着那位名叫“苏卫民”的神秘作者。

这巨大的“荣耀”,如同最终审判的钟声,敲响了苏卫民理智的最后防线。

他一直紧绷着、压抑着、恐惧着的一切——那些从踏入这个展厅就开始累积的陌生感、那些如同针扎般的注视、那些他听不懂却感觉是针对他的议论、那些将他置于焦点的闪光灯、以及此刻这位威严人物手指的指向和那决定他这幅画(在他心里,这画就等同于他自身)将要被送往更遥远、更未知、被更多人审视的“判决”——所有这些积压的紧张、深植骨髓的自卑、和对“被关注”的极致恐惧,在这一刻,达到了承受的极限,轰然爆发!

就在那位领导话音刚落,周围人还在消化这个好消息,张玉芬也因这意外的肯定而稍稍松了口气的瞬间——

“啊——!!!”

一声凄厉、扭曲、完全不似人声的尖叫,猛地撕裂了展厅相对克制的喧闹!

所有人都被这突如其来的变故惊呆了。

只见一直像受惊雏鸟般躲在张玉芬身后的苏卫民,猛地抬起了头!他脸上早已没有了血色,是一种骇人的死灰,五官因极致的恐惧和某种决绝的愤怒而扭曲变形,那双平日里浑浊茫然的眼睛,此刻瞪得如同铜铃,里面布满了疯狂的血丝,充斥着一种要摧毁一切、也要摧毁自己的绝望光芒!

他不再躲藏,不再颤抖,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反常的、爆发性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