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章 春燕的行动(2 / 2)

“成,那我明天去帮你问问。” 阿芳婆应承下来,又压低声音,“桂珍那边…她好像认识个药材铺的老板娘,有时候需要人帮忙切药片,也挺累人,不知道还缺不缺人手…”

李春燕千恩万谢地离开了阿芳婆家,虽然只是得到一个模糊的希望,却像注入了一剂强心针。她依葫芦画瓢,又鼓起勇气敲开了桂珍婶和王家嫂子的门。

过程同样艰难,同样需要她一次次撕开伤口,展示最不堪的脆弱。有人犹豫,有人表示爱莫能助,但也有人,像桂珍婶和王家嫂子,在最初的惊讶和为难后,都被她那份为了孩子豁出一切的母性所触动,也被苏家这次“倾家荡产”护孩子的担当隐隐打动。

“刘家真不是东西!欺负老实人!” 王家嫂子忿忿不平,“春燕姐你别急,我回头问问我们厂工会,看有没有能给困难家庭的临时补助名额!”

“切药片的活我明天就去帮你问问!” 桂珍婶拉着她的手,“孩子的病可不能拖!”

而这一切,并非全然自发。背后,有着张玉芬老师看似不经意、却极其关键的推动。她给街道办相熟的妇女主任打了电话,委婉地提到了苏家的情况和晓光的病,强调了邻里互助的重要性。妇女主任心领神会,在居委会上稍微提了提,风向便悄然变化。

张老师又“偶遇”了阿芳婆在街道办工作的儿媳妇,闲聊中感慨了几句苏家的不易和李春燕的坚韧。这些话,很快又传到了阿芳婆耳朵里。

于是,在李春燕鼓起勇气叩开一扇扇门的同时,一种无声的支持网络也在张老师的智慧编织下悄然铺开。这让那些原本可能只是心软一下的妇女们,更多了几分行动的理由和底气。

星星之火,开始汇聚。

第二天,阿芳婆真的带来了缝麻袋的活计,虽然工钱微薄,但至少是现钱。桂珍婶也传来了好消息,药材铺那边正好缺人,可以让她去试试。王家嫂子则送来了几斤宝贵的粮票和一小包红糖,说是厂里姐妹凑的,先应应急。

甚至,以前受过苏建国帮忙的几个老工友的家眷,也听说了风声,偷偷送来了几个鸡蛋或者一把青菜。

东西不多,活计也很辛苦,但这一点一滴的帮助,却像温润的春雨,悄然滴落在苏家干涸龟裂的土地上。

李春燕看着那些放在桌上的粮票、鸡蛋、青菜,听着那些带着体温的关切话语,眼泪再一次决堤而出。但这一次,不再是绝望的泪水,而是感受到了冰冷世界里一丝微弱却真实暖意的复杂宣泄。

她知道自己和这个家面临的依然是巨大的困难,但她不再是一个人,也不再是孤军奋战。

一种属于女性的、坚韧而温暖的力量,开始在青瓦巷这个小小的角落里悄然涌动、汇聚。它无法立刻搬走压顶的泰山,却足以让深陷泥潭的人,看到一丝挣脱的希望,获得继续前行的力气。

春燕的行动,迈出了最关键的第一步。而女性的力量,正在成为撬动苏家命运的重要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