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2章 胤祥的 “提醒”(2 / 2)

御书房的灯火还亮着,胤禛正看着西北屯田的舆图,见江兰进来,立刻放下手里的朱笔:“是不是西北屯田出了什么事?看你神色这么急。”

江兰躬身递上疏折,语气清晰:“回皇上,臣刚收到兰馨社学生从码头传来的消息,巴林部运饲料的商队文书异常,押货人私会可疑人员,恐有人想阻挠粮草转运,影响军屯越冬和民屯播种。臣已让银行查了商队备案,他们与喀喇沁部王公往来密切,或许需要派人约谈王公,确认是否有误会。”

胤禛接过疏折,逐页翻看,目光在 “商号印伪造”“可疑人员关联旧部商号” 的字样上停留片刻,忽然抬头看向江兰,嘴角露出一丝了然的浅笑:“这消息,是胤祥让你转呈的吧?他倒是会避嫌。”

江兰心里一紧,刚想解释,胤禛却摆手道:“你不用瞒朕。胤祥是亲王,又是西北屯田的牵头人,直接说‘八爷党残余联络蒙古王公’,难免会被人说三道四;你是新政推行者,从‘粮草转运影响屯田’的角度说,既避开了宗室争斗的闲话,又点到了要害,做得好。”

他拿起朱笔,在疏折上批下:“着岳钟琪派亲兵核查蒙古商队,传喀喇沁部王公进京议事;江兰协调兰馨银行,暂停与可疑商号的合作,确保屯田粮草无虞。胤祥继续牵头西北屯田,无需介入查案,避嫌为要。”

批完后,胤禛将疏折递给苏培盛:“立刻发出去,让岳钟琪三日之内给回复。另外,告诉胤祥,他的心意朕明白,让他专心把屯田的事办好,其他的不用他操心。”

江兰看着胤禛的批复,心里彻底松了口气 —— 皇上不仅看穿了她和胤祥的用意,还特意让胤祥 “避嫌”,既护了胤祥,也护了新政。她躬身道:“谢皇上体谅。臣定会协调好银行和兰馨社,配合岳大人核查,绝不让粮草转运出问题。”

离开御书房时,夜色已深,宫道上的灯笼映着江兰的身影,她想起码头的胤祥,想起疏折上的线索,忽然明白 —— 她和胤祥的默契,从来不是靠私下往来,而是靠对新政的公心,靠对彼此处境的体谅。他怕连累她,所以隐晦传讯;她怕连累他,所以转化线索;皇上则懂他们的苦心,所以周全安排。

回到瑞祥号时,江老实还在等着她,手里拿着刚收到的二哥江柱子的信:“兰丫头,你二哥说伊犁军营已经做好了接收饲料的准备,还说要是蒙古商队出问题,他们可以先掺着玉米秸秆喂马,不能耽误军屯。”

“爹,您放心,” 江兰接过信,笑着说,“皇上已经下令让岳大人去核查了,饲料很快就能到。二哥在军营也要多留意,要是有可疑的人接触士兵,立刻上报。”

江王氏端来一碗热汤,眼里满是心疼:“这么晚才回来,快喝点汤暖暖身子。你跟怡亲王这样互相帮衬,都是为了新政,为了百姓,娘都懂。”

江兰喝着热汤,心里满是温暖。她走到西厢房,拿起西北屯田的方案,在 “粮草转运” 旁写下 “已协调核查,三日见分晓”,又在 “蒙古王公联络” 旁写下 “待约谈,确保合作”—— 胤祥的提醒,不仅化解了一场潜在的危机,更让她明白,新政的推进从来不是一个人的事,是君臣同心、彼此体谅的结果。

而此刻的通州码头,胤祥收到了随从的汇报:“王爷,岳大人的人已经到了,正在核查商队;宫里也传来消息,皇上让您专心屯田,不用管查案的事。”

胤祥站在粮船旁,望着西北的方向,嘴角露出一丝浅笑。他知道,江兰一定把事情办得很妥当,皇上也明白他的心意。寒风依旧刮着,可他心里却很踏实 —— 只要能护着新政,护着百姓,这点避嫌的委屈,又算得了什么?

夜色中,通州码头的灯火与瑞祥号的灯火遥遥相对,像两颗心照不宣的星辰,默默守护着西北新政的根基,也守护着这份因公心而愈发珍贵的默契。而八爷党残余的阴谋,在这三人的周全应对下,刚露苗头就被掐灭,西北屯田的路,又重新变得通畅起来。

欲知下文如何,请先关注收藏点赞!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