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8章 胤祥的 “避嫌”(2 / 2)

“臣遵旨。” 江兰躬身应道。

“本王无异议。” 胤祥也起身,依旧没看她,只对张廷玉说,“张大人,若是没其他事,本王还要去趟宗人府,处理宗室子弟入学堂的事,就先告辞了。”

说完,他转身就走,深蓝色的朝服角扫过门槛,没做丝毫停留。江兰看着他的背影,心里没有失落,只有理解 —— 她知道,胤祥的避嫌,不是因为疏远,而是因为在乎。他怕宗室的流言伤害到她,怕私人关系影响到新政,所以才刻意保持距离,用这种方式守护着她和她推行的新政。

“江姑娘,” 胤祥走后,马齐笑着开口,“怡亲王今日倒是…… 格外公事公办。你别多心,他也是为了你好 —— 昨儿宗人府还有人说‘江姑娘跟怡亲王走得近,怕是想攀亲’,亲王这是故意避嫌,断了那些人的话柄。”

张廷玉也点点头,语气带着赞许:“怡亲王心思缜密,知道如今新政刚稳,不能出任何岔子。他避嫌,既是护你,也是护新政,这份苦心,你要明白。”

“臣明白,” 江兰笑着点头,“多谢两位大人提点。漕运改革的事,臣会尽快落实,绝不会耽误农种物资和通商货物的运输。”

议事结束后,江兰走出户部衙门,阳光正好洒在街面上。她抬头望向宗人府的方向,知道胤祥此刻正在那里,为学堂的宗室子弟入学事奔波 —— 他虽然减少了和她的私下接触,却依旧在为新政的每一件事努力,依旧在默默支持着她。

回到瑞祥号时,大宝正拿着直隶受灾农户的名单跑进来:“姑母,直隶知府派人送来的名单,有两百多户农户愿意来疏浚河道,还说‘能给工钱,还能帮着修河道,是好事’!”

“太好了!” 江兰接过名单,快速扫过,“你去跟兰馨银行的老周说,明天就拨款五千两到直隶知府的账户,让他尽快给农户发工钱,别让农户等急了。另外,你去通州码头看看,广州通商的西洋农具现在怎么样了,跟漕运衙门说,要是再延误,就按方案里说的,暂停他们官员的贷款。”

大宝应声跑走,丫蛋端来一碗刚炖好的银耳羹:“姐,您刚才在户部,真的跟王爷一句话都没多说吗?管家说,王爷走的时候,脚步好像比平时快,是不是……”

“丫蛋,” 江兰打断她,舀了一勺银耳羹,“王爷的避嫌,是为了新政。只要新政能顺利推进,只要农户能按时拿到种子,商户能顺利通商,我和王爷之间有没有私下接触,都不重要。”

丫蛋似懂非懂地点点头,又想起一件事:“对了姐,二哥来信了,说伊犁军营的漕运粮道也有淤塞,问能不能按京城的方案改改,让军营的粮食能运得快些。”

“当然可以,” 江兰放下碗,走到书桌前,拿起漕运改革方案,“你给二哥回信,让他把伊犁漕运的淤塞情况写详细,我这边改好方案,就派人送去 —— 不仅京城要改,各省的漕运都要改,这样才能保证农种物资和军粮的运输,才能让新政在各省都推得开。”

夜色渐深,瑞祥号的西厢房还亮着灯。江兰坐在桌前,修改着伊犁漕运的改革方案,旁边放着直隶受灾农户的名单和兰馨银行的拨款记录。琉璃油灯的光落在纸上,映着 “漕运改革”“新政推进” 的字样,也映着她平静的眼眸。

她知道,胤祥的避嫌,不是结束,而是另一种形式的支持。未来,他们或许还会在朝堂、在衙门见面,或许依旧只谈公事,或许依旧没有眼神交流,但她相信,他们都在为同一个目标努力 —— 让新政走得更稳、更远,让大清的百姓过得更安康。

而此刻的宗人府,胤祥正看着宗室子弟的入学名单,手里拿着一支笔,在 “永瑞(庄亲王之子)” 的名字旁画了个圈 —— 这是江兰之前提过的,让宗室子弟入学堂,既能让他们学农种、通商知识,也能让他们带动其他宗室支持新政。他想起今日在户部,江兰回答问题时的从容专业,想起她面对自己避嫌时的平静理解,嘴角不自觉地露出一丝浅笑。

他放下笔,走到窗边,望着瑞祥号的方向 —— 虽然不能私下见面,虽然不能多说一句话,但只要能看到新政在推进,只要能看到她安好,这样就够了。夜色中,宗人府与瑞祥号的灯火遥遥相对,像两颗心照不宣的星辰,默默守护着大清新政的未来,也默默守护着这份因避嫌而更显珍贵的知己情谊。

欲知下文如何,请先关注收藏点赞!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