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5章 顺藤摸瓜(2 / 2)

年贵犹豫了片刻,又看了看桌上的银子,终于松了口:“是年家的刘管事,叫刘全。他是之前年妃娘娘宫里的刘嬷嬷的儿子,当年跟着年羹尧大人在西北做过事,年大人倒台后,他就留在京城,帮着年家旧部跑腿。去年他找我印纸时,还说‘这事要是成了,少不了你的好处’,结果年旺一被抓,我就知道要糟!”

刘全!刘嬷嬷的儿子!王瑞强压着心里的激动,又问:“这刘管事现在还找你吗?他住在哪儿?”

“不找了!” 年贵连忙摇头,语气带着后怕,“年旺被抓后,他就没再来过,我听说他最近常去京郊的刘家庄子,看他娘刘嬷嬷。客官,我知道的都告诉你了,你可别跟别人说,不然我一家都活不成了!”

“放心,我不会说的,” 王瑞收起银子,又拿出一锭一两的,放在桌上,“这是定金,我明天来取纸,到时候再给你剩下的。你把纸准备好,别出岔子。”

年贵连忙点头,把银子揣进怀里,送王瑞出门时,还反复叮嘱:“明天你早点来,别让人看到。”

王瑞走出顺昌纸坊,快步往巷口走,心里满是兴奋 —— 终于查到刘管事的线索了!他没敢耽误,雇了辆马车,直奔瑞祥号。

此时的瑞祥号,江兰正在和丫蛋整理农匠的物资清单 —— 陕西农匠需要五十把新镰刀,甘肃需要二十担草木灰,这些都要尽快从京城调运。丫蛋一边写一边说:“姐,王老汉又来信了,说陕西的农户们都等着镰刀收玉米呢,要是晚了,玉米穗子该老了。”

“再等等,等王瑞回来,咱们确认线索后,就安排人送过去,” 江兰放下笔,心里有些不安,“都巳时末了,王瑞怎么还没回来?不会出什么事吧?”

话音刚落,院门外就传来王瑞的声音:“姑娘!我回来了!查到线索了!”

江兰连忙起身,迎了出去。王瑞走进院子,顾不得擦汗,就把在顺昌纸坊的经过一五一十说了,包括年贵透露的 “刘全是刘嬷嬷的儿子”“常去京郊刘家庄子”。

“刘全!刘嬷嬷!” 江兰的眼睛亮了,“苏公公之前说过,刘嬷嬷是年妃的陪房,年妃被禁后,她就去了京郊的刘家庄子,一直没动静,没想到她儿子还在帮年家旧部做事!”

她立刻让大宝去宫门口找小禄子,给苏培盛送信,说 “查到年家旧部刘全,是刘嬷嬷的儿子,常去京郊刘家庄子,请求派兵围堵,别让他跑了”。大宝刚走,广州海关又派人来报,说 “荷兰商船明天靠港,需要账房和通译去码头接应”。

“让账房明天一早就去,” 江兰果断道,“通译从兰馨学院调两个懂荷兰语的学生,务必让商船顺利靠港,别因为查案耽误了通商。”

丫蛋点点头,连忙去安排。王瑞看着江兰有条不紊的样子,心里满是佩服:“姑娘,您放心,刘全肯定跑不了,京郊的庄子都有京营的人盯着。”

“嗯,” 江兰点点头,走到窗边,看着院外的阳光 —— 霜已经化了,阳光洒在银杏叶上,金灿灿的。她知道,查到刘全,就离彻底清除年妃旧部不远了;而荷兰商船靠港,农匠物资到位,新政也能继续稳步推进。

傍晚时分,苏培盛派人送来消息:“刘家庄子已经被京营围住,刘全今天下午刚去看过刘嬷嬷,现在还在庄子里,明天一早派兵抓捕;刘嬷嬷也会被带回京城问话,看看她知不知道其他旧部的消息。”

江兰看着消息,心里彻底安定下来。她走到西厢房,将王瑞带回的供词(年贵签字画押的笔录)和刘全的线索整理好,放进之前装年旺供词的木盒里 —— 这些线索,像一颗颗珠子,终于串成了完整的链,就等着明天抓捕刘全,彻底了结这件事。

夜色渐深,瑞祥号的西厢房还亮着灯。江兰坐在桌前,一边整理荷兰商船的通商清单(玻璃器皿、羊毛布料的分类),一边等着京营的消息。琉璃油灯的光落在清单上,映着 “通商顺利” 的字样,也映着她坚定的眼眸。她知道,明天不仅要抓捕刘全,还要确保荷兰商船顺利靠港,这两件事,都关乎新政的推进,缺一不可。

而京郊的刘家庄子,此时已是一片寂静。刘全还不知道,他已经被京营的人包围,正坐在屋里跟刘嬷嬷说话:“娘,等过几天风声过了,咱们就去江南,找吴三运,他说在江南给咱们留了银子。”

刘嬷嬷叹了口气,摸了摸儿子的头:“全儿,娘总觉得不安,你不该再帮年家做事了,安稳过日子不好吗?”

“安稳?” 刘全冷笑一声,“年大人待咱们不薄,江兰那妖女毁了年家,毁了新政,我不能让她好过!等咱们到了江南,再找机会……”

他的话还没说完,院外就传来了马蹄声和士兵的喝声:“开门!京营查案!”

刘全脸色骤变,刚想从后门跑,就被冲进来的士兵按住。他看着士兵手里的铁链,心里满是绝望 —— 他终究还是没能跑掉。

与此同时,瑞祥号的江兰接到了京营的消息:“刘全已被抓获,刘嬷嬷也已控制,正在带回京城的路上。”

江兰放下消息,走到窗边,望着远处的皇宫方向。夜色中,御书房的灯火还亮着,她知道,胤禛也在等着消息。这场持续了半个月的揭帖风波,终于要彻底落幕了;而她和胤禛的十年计划,也能更安稳地推进下去,朝着 “百姓安康、国库充盈” 的目标,一步步靠近。

欲知下文如何,请先关注收藏点赞!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