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1章 朝堂的非议(2 / 2)

江兰接过信,快速扫了一遍,心里瞬间明白 —— 江南士绅的弹劾,跟京城的流言肯定是一伙的,都是冲着她来的,冲着新政来的。她放下信,对大宝说:“你立刻给周掌柜回信,让他安抚江南的商户,说旗人缴粮试点不会损害商户利益,反而会规范粮税,让商户们公平竞争;另外,让他查一查,是谁在背后鼓动士绅上书,有消息立刻告诉我。”

“好!我这就去写!” 大宝点点头,快步跑向账房。

丫蛋看着江兰坚定的模样,心里还是有些担心:“姐,要不咱们去找十三爷帮忙?他在宗室里有威望,说不定能帮着澄清流言。”

“不用,” 江兰摇摇头,“十三爷最近在忙着协调旗人军官缴粮的事,不能让他分心。再说,这些流言要是靠别人澄清,反而显得我心虚。我要靠自己,靠新政的成果,让大家知道,我江兰不是他们说的那样。”

说完,她拿起桌上的旗人缴粮试点名单,对丫蛋说:“走,跟我去御书房 —— 我要把名单交给皇上,顺便跟他说说流言的事。我相信皇上,会给我一个公道。”

马车驶在长安街上,江兰掀开车帘,看到街上的百姓还在议论流言,有的甚至对着马车指指点点。她心里虽然委屈,却也更加坚定 —— 她不能退缩,一旦退缩,新政就会受阻,百姓的希望就会落空,那些造谣的人就会得逞。

到了宫门口,苏培盛早已在那里等候,看到江兰,连忙迎上来:“江姑娘,皇上知道您今日会来,特意让老奴在这儿等您。皇上还说,外面的流言他都知道了,让您别放在心上。”

江兰心里一暖,跟着苏培盛走进御书房。胤禛坐在龙椅上,手里拿着一份奏折,正是江南士绅弹劾江兰的奏疏。看到江兰进来,他放下奏折,语气平静:“外面的流言,你都知道了?”

“是,” 江兰躬身行礼,“臣…… 我知道有人在背后造谣,还鼓动江南士绅弹劾我。但我不会放弃旗人缴粮的试点,不会让新政受阻。”

胤禛看着她坚定的眼神,嘴角露出一丝笑意:“好!朕没看错你!那些流言,不过是跳梁小丑的伎俩,朕已经让人去查了,很快就能找出背后的人。至于江南士绅的弹劾,你不用管,朕会处理。”

他顿了顿,又补充道:“你只管推进旗人缴粮的试点,要是遇到阻力,随时来找朕。朕倒要看看,谁敢借着流言,阻碍新政!”

江兰心里的委屈瞬间消散,眼眶微微发红:“谢皇上信任。我一定尽快把旗人缴粮的试点做好,不辜负皇上的心意。”

“好,” 胤禛点点头,指了指桌案上的茶水,“坐下喝杯茶,跟朕说说试点的进展 —— 鄂尔多那几位旗人商户,缴粮的事都安排好了吗?”

江兰坐在锦凳上,开始汇报试点的进展,声音渐渐恢复了往日的沉稳。御书房里的烛火跳动着,将两人的身影拉得很长,窗外的流言蜚语,仿佛都被隔绝在了殿外。

而此刻的张启山住处,赵三正慌慌张张地跑进来:“大人,不好了!宫里派人去查流言了,咱们贴的纸张都被撕了,还有几个兄弟被抓了!”

张启山脸色一变,猛地站起来:“慌什么!抓了几个兄弟而已,只要江南士绅的弹劾能起作用,咱们还有机会!你立刻去联络宗室里的人,就说江兰的新政损害了宗室利益,让他们去跟皇上施压!”

赵三不敢耽误,连忙跑了出去。张启山看着窗外的天色,眼里满是阴狠 —— 他绝不会让江兰的新政成功,绝不会让胤禛坐稳这个皇位。

夜色渐深,京城的流言还在继续,却已经没有了白天的热闹。瑞祥号的西厢房里,江兰还在整理旗人缴粮的名单,丫蛋坐在一旁,帮她抄写文书。

“姐,皇上都信任你了,你就别再熬夜了,早点休息吧。” 丫蛋看着江兰疲惫的脸色,心疼地说。

“没事,” 江兰笑了笑,“把这些名单整理好,明天就能发给旗人商户,让他们尽快缴粮。只要试点成功了,流言自然就不攻自破了。”

丫蛋点点头,不再劝说,只是加快了抄写的速度。烛火映在两人的脸上,也映在桌上的名单上,每一个名字,每一个数字,都承载着新政的希望,承载着江兰的初心。

江兰知道,这场由流言引发的危机,还没有结束。张启山这些胤禩的残余势力,绝不会轻易放弃,朝堂上的守旧派,也还会继续议论。但她不怕,因为她有胤禛的信任,有家人的支持,有盟友的协助,更有百姓的期待。

她会继续推进新政,继续为百姓做事,用实实在在的成果,打破所有的流言蜚语,让那些试图阻碍新政的人,无话可说。而这场危机,也将成为她成长的契机,让她在推行新政的道路上,更加坚定,更加从容。

窗外的月光透过窗棂,洒在桌上的名单上,像一层薄薄的银霜。江兰放下笔,伸了个懒腰,看着窗外的夜色,心里满是憧憬 —— 她相信,只要坚持下去,大清的新政,一定会越来越好,百姓的日子,一定会越来越红火。

欲知下文如何,请先关注收藏点赞!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