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4章 商业版图的新边界(1 / 2)

雍正二十八年十月初一,瑞祥号总号的书房里,晨光透过雕花窗棂,落在铺满整张紫檀木桌的大清疆域图上。地图边缘的牛皮包边已被摩挲得发亮,上面密密麻麻的标记像撒了一把彩色的星子 —— 红色的 “瑞祥号分店” 最是密集,从江南苏州的水巷码头,到塞北宣化的风沙市集,再到岭南广州的商船口岸、西南成都的茶坊街巷,十八省的关键节点上,红点都用红绳连缀着,像一条贯穿全国的血脉;蓝色的 “兰馨银行” 标记则沉稳地嵌在二十座城市的核心地段,通州的漕运码头旁、济宁的粮市街口、伊犁的军营外,连蒙古草原边缘的驿站附近,都新添了一个小小的蓝点;绿色的 “兰馨护理坊” 与黄色的 “兰馨学院” 更显贴心,沿着运河驿道一路延伸,新疆伊犁的军营帐外、蒙古宣化的牧民聚居区,甚至西南山区的村落旁,都能看到这两抹温暖的颜色。

江兰站在桌前,指尖轻轻划过苏州的红点,那里的分店是去年秋天开的,掌柜吴顺之前是江南的丝绸商,被八爷党压榨得几乎破产,后来跟着瑞祥号才有了转机。她正出神,书房门被轻轻推开,小宝捧着一本烫金封面的账册快步进来,账册边角还沾着新鲜的墨痕,显然是刚核算完:“姑母,这是上个月十八省分店的销量汇总!苏州分店卖得最红火,光杭绸和苏绣就卖了两千三百匹,其中吴掌柜接了江南织造局的订单,一百匹上等苏绣要做宫装,还给咱们预付了一半定金;广州分店的蔗糖和武夷岩茶也卖爆了,一个月就赚了五百六十两,陈阿福掌柜说,现在广州的商户都认瑞祥号的货,说‘比八爷党那时候的掺假糖强十倍’!”

他翻到账册中间,指着 “宣化分店” 那一页,上面用红笔圈出的数字格外醒目:“最意外的是宣化分店!咱们运过去的五千斤抗冻麦种子,不到半个月就卖完了,农户们还挤在分店门口,求着签明年的收购合同。爷爷在信里说,有个叫李大叔的农户,试种了咱们的抗冻麦,亩产比普通麦多了四斗,特意拉了一车新麦来分店,让大家尝鲜呢!”

江兰接过账册,指尖抚过 “五千斤种子售罄” 的字样,心里泛起暖意。宣化靠近蒙古草原,之前是八爷党囤粮的重灾区,百姓们常年吃的是掺着沙子的陈米,去年冬天还有农户因为买不起粮,只能靠挖野菜度日。上个月瑞祥号在宣化开分店时,江老实主动请缨去坐镇,出发前还特意让农科园的王师傅装了两袋抗冻麦种子样本,说 “要让百姓们亲眼看看好种子长什么样”。

“你爷爷在宣化身子吃得消吗?你奶奶天天在家念叨,说他六十多了还跑那么远,怕他冻着。” 江兰问,想起江王氏前几天还在缝厚棉袄,说要给江老实寄去,连领口都缝了两层棉花。

“爷爷身子好着呢!” 小宝从怀里掏出一张叠得整齐的信纸,信纸边缘沾着点沙果的汁水,“爷爷昨天寄的信,说宣化的百姓可热情了,张大爷天天早上送热粥到分店,还送了一筐自家种的沙果,说‘瑞祥号来了,咱们再也不用怕粮价涨得吃不起饭’。他还说,想在宣化城外开个小的农科站,请王师傅去常驻,教农户们选种、施肥,让咱们多运些种子和农具过去,明年争取让更多人种上抗冻麦。”

江兰展开信纸,江老实歪歪扭扭的字迹里满是干劲,“百姓们围着看种子时,眼睛都亮了”“李大叔说要带乡亲们跟着瑞祥号干”,这些话像一股暖流涌进心里。她想起穿越前,自己在出租屋里投了几十份简历都石沉大海,那时从未想过,有一天能靠着自己的知识,让家人跟着一起为百姓做事,让边疆的农户因为一粒种子而露出笑容 —— 这份踏实的成就感,比任何高薪工作都更让她满足。

正说着,丫蛋抱着一叠厚厚的记录册跑进来,辫子上还沾着几片桂花,显然是从后院的桂树下跑过来的:“姐!伊犁军营的护理坊传回好消息!刘巧师傅帮士兵们治好了风湿,连之前走路都要拄拐的张强士兵,现在都能跟着巡逻了!二哥还在信里说,将军特意召集了所有军官,说‘瑞祥号的护理坊比太医院的医官还贴心’,想让咱们再派两个师傅过去,把护理坊开到附近的几个军营,连蒙古部落的牧民都来问,能不能也给他们看看腿疾呢!”

“张强士兵?” 江兰记得这个名字,江柱子之前在信里提过,张强是伊犁军营的老兵,守了十年边疆,每到冬天腿就疼得钻心,连马都骑不了,只能在营里做些杂活。

丫蛋翻开最上面的记录册,指着其中一页手绘的关节操图:“刘师傅在记录里写,她给张强用了咱们护理坊的膏药,是用当归、红花熬的,还教他做关节操,每天早晚各一遍,现在张强不仅能骑马,还能跟着新兵一起训练呢!她还说,士兵们现在站岗前后都会做关节操,有的还把操图抄下来,寄给家里的亲人。对了,二哥还说,军营里的伙房特意给护理坊留了个小灶,让师傅们能煮热敷用的草药,说‘不能让帮咱们治病的师傅受委屈’!”

江兰接过记录册,上面不仅有士兵们的康复记录,还有密密麻麻的签名,每个名字后面都跟着一句感谢的话,“谢谢刘师傅”“瑞祥号的膏药管用”,有的还画了小太阳、小树苗,透着一股子质朴的真诚。她忽然想起自己学护理时的初心 ——“用专业知识帮助更多人”,如今在这边疆军营里,这份初心终于有了更广阔的意义,不仅是治病,更是把现代的护理理念带到这里,让士兵们少受些病痛的苦。

当天下午,兰馨银行的总掌柜赵明来了,他穿着一身干净的青布长衫,手里捧着二十家分行的账册,账册上还系着不同颜色的绸带,代表不同地区:“江姑娘,这是二十家分行的十月账本,成都分行给茶农贷了三千两,其中有个叫老周的茶农,之前种的老茶树产量低,贷款换了新的福鼎大白茶苗,现在茶叶的成色好了,咱们瑞祥号的茶铺已经跟他签了收购合同,保证他的茶叶能卖上好价钱;济宁分行帮十家商户周转了两千两,解决了漕运的运费问题,之前这些商户因为八爷党欠了货款,连雇船的钱都没有,现在都能正常运货了;最难得的是伊犁分行,刚开一个月,就有蒙古商人来存钱,其中一个叫巴图的牧主,存了五百两银子,还说想跟咱们瑞祥号合作,把草原的羊毛运到江南,再把江南的丝绸运到草原,他还愿意用自家的牛羊做抵押,在咱们银行贷款呢!”

“巴图牧主?” 江兰来了兴趣,伊犁靠近蒙古草原,之前八爷党想通过蒙古商号走私粮食,把草原的牛羊低价收购,再高价卖给内地,坑了不少牧民和商户。现在巴图主动来合作,说明瑞祥号的信誉已经传到了草原。

“是啊,” 赵明笑着说,“巴图牧主说,之前他在草原的钱庄存过钱,结果钱庄掌柜卷款跑了,他再也不敢信那些小钱庄。这次来伊犁,看到咱们兰馨银行的伙计在给百姓讲存钱的规矩,还看到瑞祥号的分店在卖平价粮,觉得咱们是实在做买卖的,才敢来存钱。他还说,草原上的羊毛多的是,就是运不出去,要是能跟咱们合作,不仅能让牧民们多赚钱,还能让草原的孩子穿上江南的丝绸衣裳。”

江兰让赵明把巴图的资料整理好,包括他的牧场规模、每年能产出多少羊毛,还有草原上的运输路线,准备下个月亲自去伊犁一趟。现在瑞祥号的漕运已经贯通十八省,要是能打通蒙古的陆路贸易,不仅能拓展商业版图,还能让边疆和内地的物资流通更顺畅,这正是新政 “互通有无、惠民利民” 的初衷。

十月初五,江兰收到了兰馨学院宣化分院的消息。兰馨学院是她上个月刚创办的,初衷是让百姓们能识点字、算点账,还能学些农科知识,之前只在京城和苏州有分院,宣化分院是边疆的第一家,负责的李老师是之前太学的落第秀才,为人踏实,还懂些农桑。

李老师的信写得很长,字里行间满是欣慰:“江姑娘,宣化分院十月初一正式开课,第一天就来了五十六个学生,有农户的孩子,有码头的漕工,还有四个蒙古小牧民。咱们先教他们认‘粮’‘蚕’‘麦’‘羊’这些常用字,再教他们算收成 —— 比如一亩地种多少种子,能收多少粮,扣除成本能赚多少。王师傅也来上课,带了抗冻麦和普通麦的种子样本,教孩子们怎么看种子的饱满度,还做了个小实验:在两个花盆里种上不同的种子,让孩子们每天观察发芽情况,现在抗冻麦的芽已经比普通麦高了半寸,孩子们都围着花盆看,问‘为什么这个芽长得快’,眼里满是好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