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0章 争取中立派的支持(2 / 2)

江兰躬身道谢:“多谢张大人支持。臣还有一份‘兰馨学院算术班学生名单’,上面有三十个孩子的姓名、特长,若户部需要,随时可以调用;另外,臣还编了本《算术核算手册》,教老吏们竖式和表格法,若是大人允许,丫蛋可以来户部授课,让老吏和孩子们互相学习,提高整体效率。”

张廷玉接过名单和手册,翻开手册,里面不仅有详细的竖式计算步骤,还有表格统计的实例,连 “如何核对流水账”“如何避免重复计算” 都写得清清楚楚,显然是花了心思的。他点头道:“好!就按江姑娘说的办,让丫姑娘来授课,户部全力配合。”

接下来的三天,兰馨学院的学生们在户部账房大放异彩。他们不仅高效完成了积压的西北军需账,还帮着核算了 “北方水利建设拨款”“江南杂交稻试种预算”,每一笔都准确无误,账册整理得条理清晰。户部的老吏们也跟着丫蛋学起了竖式计算,一开始还有些抵触,可当发现 “算百笔账的时间从一个时辰缩到一刻钟” 时,都变得积极起来,甚至有老吏主动向小夏请教 “表格怎么画更清晰”。

消息很快传到了养心殿。雍正看着户部递来的 “核算效率提升四倍” 的奏折,又听王大人说起学生们的表现,笑着对苏培盛说:“江兰总能给朕惊喜 —— 不仅能推进农耕、商业,还能培养人才,帮户部解困,这才是新政该有的样子。”

三月二十日的早朝,朝堂上又起了波澜。八爷党成员、工部侍郎赵康出列,躬身道:“皇上,臣近日听闻,瑞祥号虽经太医院核验皂品安全,却仍有商户反映‘瑞祥号杂货定价虽低,却暗中垄断粮源’,臣请皇上派专人彻查瑞祥号的粮源渠道,确保市场公平。”

这话一出,中立官员们立刻噤声 —— 八爷党又在拿 “垄断” 做文章,不少人都看向张廷玉,想知道他的态度。赵康也盯着张廷玉,他知道张廷玉若保持中立,皇上或许会真的派人去查,就算查不出问题,也能给瑞祥号添些麻烦。

就在这时,张廷玉出列,手里拿着一本账册,语气坚定:“皇上,赵大人所言不实。臣近日让兰馨学院的学生帮户部核算瑞祥号的纳税与粮源记录 —— 瑞祥号的粮源来自江南、蒙古、东北三地,均为公平采购,未垄断一户粮商;且瑞祥号去年纳税七万九千两,是京城商号纳税之首,远超普通商号。更重要的是,这些学生皆是贫苦子弟,江兰免费教他们算术,派来户部帮忙,解了新政钱粮核算的燃眉之急,此乃‘为国分忧’之举,何来‘谋私垄断’?”

他顿了顿,将账册呈给雍正:“这是瑞祥号的粮源采购记录和纳税凭证,还有户部核算效率提升的奏折,皆可证明江兰的商号合规经营,且助力新政。若因无凭无据的流言苛责,恐寒了办实事者的心,不利于新政推进。”

雍正接过账册,翻了几页,抬头看向赵康:“赵大人,你说瑞祥号垄断粮源,可有证据?”

赵康被问得哑口无言 —— 他只是听八爷党成员随口说的,根本没有实证,只能支支吾吾:“臣…… 臣只是听商户所言,暂无实证……”

“无实证便妄议,扰乱朝堂,影响新政!” 雍正的声音带着怒意,“罚你一个月俸禄,以后若无实据,不得再随意弹劾新政重臣!”

“臣…… 臣遵旨。” 赵康脸色惨白,躬身退下。

朝堂上的中立官员们见张廷玉公开支持江兰,还拿出了实打实的证据,也纷纷附和:“张大人所言极是,江姑娘办实事,助新政,不应苛责!”“瑞祥号纳税合规,还培养人才,当为商号表率!”

雍正看着这一幕,满意地点头:“江兰助力新政,功不可没。传朕旨意,嘉奖兰馨学院‘育才助政’,赐银两千两,用于扩建校舍;瑞祥号继续承接西北军需,户部需全力配合其粮源采购,不得刁难。”

消息传到兰馨医馆时,江兰正和家人、算术班的学生们在院子里庆祝 —— 小宝刚从户部回来,说老吏们已经能熟练用竖式计算,核算效率比以前高了三倍。林小夏拿着张廷玉赏赐的笔墨,兴奋地对江兰说:“江姐姐,张大人还夸我算得快,让我以后常去户部教老吏们画表格呢!”

江老实看着院子里欢天喜地的孩子们,笑得合不拢嘴:“兰丫头,你这招真是高!既帮了户部,又让孩子们有了出路,还得了张大人的支持,以后八爷党再想造谣,就没人信了!”

江王氏端来刚煮好的绿豆汤,递给孩子们:“快喝点解暑,你们都是好样的,为新政出了力,娘为你们骄傲。”

丫蛋也笑着说:“姐,户部还来问,能不能再派五个学生去帮忙,说春耕的账快下来了,人手不够。我已经选好五个最优秀的,明天就让他们去。”

江兰看着眼前的景象,心里满是踏实。争取到张廷玉的支持,不仅打破了八爷党的流言,更让新政的 “育才助政” 模式得到认可 —— 兰馨学院不仅能培养算术人才,以后还能开护理班、农耕班,为新政输送更多实用人才。她知道,这只是新政推进的一小步,未来还有北方水利、江南漕运、海外贸易等挑战,但有了中立派的支持,有了百姓的认可,有了这些年轻的力量,她有信心走得更远。

夜色渐深,兰馨学院的灯还亮着 —— 阿福和婉儿正在整理今天的核算笔记,准备明天教给新去户部的同学;丫蛋在修改《算术核算手册》,想加入更多实用案例。江兰站在院子里,望着远处的紫禁城,心里清楚:新政的根基,正随着这些实实在在的举措,一点点扎得更深、更稳。八爷党的反扑或许还没结束,但只要守住 “为民” 的初心,用实绩赢得支持,就没有迈不过的坎,没有实现不了的目标。而她,会继续带着这份初心,推进新政,直到看到大清的百姓都能吃饱穿暖、安居乐业,直到完成从穿越者到时代变革者的蜕变。

欲知下文如何,请先关注收藏点赞!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