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齐率先出列,躬身道:“皇上,年羹尧贪腐数额巨大,远超历代贪官,且克扣军粮害及士兵,若不严惩,恐难平民愤、正国法!臣奏请,将年羹尧革职拿问,押解回京受审,查抄的资产充入国库,用于新政农耕与军需!”
刘统勋也跟着出列:“臣附议!年羹尧不仅贪腐,还曾结党营私、虚报战功,此前更用‘薨’字诅咒君上,数罪并罚,理应革职拿问,彻查其党羽,以儆效尤!”
殿内的大臣们纷纷附和,连之前曾与年家有过些许往来的礼部侍郎张谦,也低着头说:“年羹尧罪证确凿,臣附议革职拿问。” 只有老臣王掞,犹豫着出列:“皇上,年羹尧曾有平定准噶尔之功,是否…… 是否能从轻发落,贬为庶人,以观后效?”
“从轻发落?” 胤祥立刻反驳,“王大人,你可知年羹尧克扣的五十箱军粮,能让西北一千名士兵吃三个月?你可知他贪墨的一百五十万两,能买多少抗冻麦种子,让多少农户吃饱饭?他的功,早已被他的罪抵消,若从轻发落,如何对得起那些在西北受苦的士兵,如何对得起天下百姓?”
王掞被说得哑口无言,只能躬身退下。雍正看着殿内众臣,语气坚定:“年羹尧罪大恶极,数罪并罚,朕准奏!传朕旨意:一、将年羹尧革去杭州将军之职,即刻押解回京,交刑部严加审讯,彻查其贪腐、结党、虚报战功等罪行;二、查抄的年家资产,除部分充入国库外,其余五十万两用于购买抗冻麦种子和农具,三十万两补贴西北军需,二十万两注入兰馨银行,用于民生低息贷款;三、命胤祥牵头,彻查年家党羽,凡参与贪腐、结党者,一律严惩,绝不姑息!”
“遵旨!” 众臣齐声应下,声音洪亮,震得殿内的烛火微微晃动。乾清宫外的雪还在下,却仿佛洗去了朝堂上的阴霾,为新政的推进,扫清了最后一道障碍。
消息传到兰馨医馆时,江兰正和丫蛋、大宝、小宝在整理《西北农耕推广预算表》。丫蛋穿着浅绿布裙,手里拿着一支笔,在 “种子采购” 一栏标注着 “需抗冻麦种子三万石,耐旱稻种两万石”,见江兰进来,连忙迎上去:“姐,宫里传来消息,皇上查抄了年羹尧的京城府邸,搜出一百五十万两金银!还召开了议政王大臣会议,决定把年羹尧革职拿问,押解回京受审!”
江兰接过小宝递来的查抄清单,看着上面的数字,眼底没有惊讶,只有一丝释然:“这是迟早的事。年羹尧的贪腐,早已不是秘密,只是之前碍于他的兵权,未能彻底清算。如今证据确凿,朝堂共识达成,清算他,不仅是为了正法纪,更是为了给新政扫清障碍。”
大宝穿着镖局总调度的藏青短打,兴奋地说:“姑母,皇上还下旨,把查抄的资产拿出五十万两买种子农具,三十万两补贴军需!咱们之前推广抗冻麦缺的资金,这下全有了!我这就去跟周叔说,让他提前准备运输,等种子到了,立刻运往西北!”
小宝推了推眼镜,拿出一本新的账册:“姑母,我已经跟户部对接好了,充入兰馨银行的二十万两民生贷款,年息还是三分,重点扶持北方种耐旱作物的农户。另外,我还算了一笔账,五十万两能买抗冻麦种子五万石,比咱们预期的多两万石,明年能在西北多推广三千亩!”
江兰看着家人忙碌的身影,心里满是踏实。查抄年府、革职拿问,不是为了报复,而是为了新政的推进 —— 用贪腐所得反哺民生,让士兵能吃饱、农户能种粮,这才是最重要的。她对丫蛋说:“你跟农科园的学生们说,让他们提前准备农技手册,明年春天,咱们要派更多人去西北,教农户种抗冻麦和耐旱稻,争取让更多人受益。”
“我这就去!” 丫蛋拿起桌上的预算表,快步走出书房。
江老实和江王氏从村里回来,听说了查抄年府的消息,江老实笑得合不拢嘴:“这就对了!贪赃枉法的人,就该有这样的下场!咱们村明年能多种抗冻麦,全托了皇上的英明,托了新政的福!”
江王氏也笑着说:“你二哥昨天从新疆来信,说他们营里听说年羹尧要被押解回京,士兵们都高兴得放了鞭炮!还说岳将军已经开始整顿军需,以后再也不会有克扣军粮的事了。”
傍晚时分,雪停了,夕阳透过云层,洒在医馆的院子里,给积雪镀上了一层金色。江兰站在院子里,看着远处皇城的方向,心里清楚:革职拿问年羹尧,只是 “年家倒台的前奏”,接下来,还有审讯、彻查党羽、资产落地等一系列事要做。但她有信心,有皇上的信任,有朝臣的支持,有家人的协作,这些事都能顺利推进。
她走进书房,在《新政推进计划》上写下:“雍正二十七年十一月,查抄年羹尧京城府邸,获贪腐资产一百五十万两,议政王大臣会议奏请革职拿问,皇上准奏。后续重点:1. 协助刑部审讯年羹尧,彻查党羽;2. 推进查抄资产落地,采购种子农具、补贴军需、发放民生贷款;3. 扩大西北抗冻麦、耐旱稻种植面积,确保春耕顺利。”
写完计划,江兰放下笔,走到窗前。窗外的月光洒在积雪上,映得院子一片银白。她想起穿越过来的那天,自己还是个迷茫的护理专业毕业生,而现在,她已经能参与到新政的核心决策中,为百姓谋福祉。她知道,年家的倒台,是新政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未来,还有更多的事要做 —— 防治北方旱灾、优化江南漕运、拓展海外贸易…… 但她无所畏惧,因为她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夜风拂过窗棂,带着一丝凉意,却吹不散江兰心中的暖意。她轻声说:“年家倒台,新政可期。” 这不仅是对当下的总结,更是对未来的期许 —— 她会继续带着初心,推进新政,直到看到大清的百姓都能吃饱穿暖,直到完成从穿越者到时代变革者的蜕变。
此时的杭州,年羹尧正住在杭州将军府的偏院,看着窗外的细雨,心里满是不安。他刚收到周福的密报,说京城府邸被查抄,资产被没收,却还不知道自己已被革职拿问。他以为,只要自己乖乖待在杭州,皇上终会念及旧情,让他安度余生。可他不知道,一场更大的风暴,正在等着他 —— 京城的刑部官员,已经带着圣旨,踏上了前往杭州的路,即将将他押解回京,接受国法的严惩。年家的倒台,已近在眼前。
欲知下文如何,请先关注收藏点赞!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