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0章 冷宫的结局(2 / 2)

“姑娘,” 春桃从外面走进来,手里端着刚沏好的茶,语气带着一丝犹豫,“刚才去内务府领药材时,听苏公公身边的小太监说,冷宫里的年氏…… 没了,好像是…… 自尽了。”

丫蛋手里的丝绸猛地掉在地上,惊讶地看着春桃:“自尽了?她怎么会……”

江兰却显得异常平静,她弯腰捡起丝绸,轻轻抚平上面的褶皱,对春桃说:“知道了。你去准备些纸钱,傍晚的时候,在后院的角落里烧了吧,不用声张。”

“姐,你还要给她烧纸钱?” 丫蛋不解地问,“她之前想害你,想策反年羹尧逼宫,现在自尽了,也是罪有应得,咱们何必……”

“丫蛋,” 江兰打断她的话,语气平静却带着一丝释然,“年家的事,从年羹尧革职、商号崩塌,到年妃自尽,已经结束了。我烧纸钱,不是为了原谅,而是为了了断 —— 恩怨已了,不必再记在心里,咱们还有更重要的事要做。”

丫蛋愣了愣,随即明白了江兰的意思 —— 她们的目标不是报复,而是推进新政,让百姓过上好日子。年家的恩怨,不过是新政路上的一段插曲,现在插曲结束了,该回归正题了。

傍晚时分,医馆的后院渐渐安静下来。春桃在角落里摆了一个小小的泥盆,里面放着叠好的纸钱。江兰穿着一身素色棉袍,手里拿着一根火柴,轻轻点燃了纸钱。火光映在她的脸上,没有仇恨,没有激动,只有一片平静。

纸钱在火中慢慢化为灰烬,被晚风吹得飘向远方。春桃站在一旁,轻声问:“姑娘,您说…… 年氏到了地下,会不会后悔?”

江兰看着灰烬,摇了摇头:“后悔不后悔,都是她自己的选择。她选了依附年家的权势,选了用阴谋诡计争宠,最后落得这样的结局,也是必然。咱们不用替她想这些,只要记住,以后做事,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对得起百姓就好。”

正说着,大宝从外面回来:“姑母,岳将军那边传来消息,西北兵权交接得很顺利,年羹尧的亲信都被解职了,士兵们的情绪很稳定,瑞祥号的粮车和丝绸都按时送到了,没有出任何问题。”

“很好。” 江兰点点头,脸上露出一丝笑意,“让镖局的人继续盯紧运输,尤其是冬天快到了,要注意路上的积雪,别耽误了军需和农耕物资的供应。”

小宝也推开门走进来,手里捧着一本账册:“姑母,年羹尧在西北的资产查封得差不多了,一共查抄了五万两白银和两千亩良田,户部已经批复,这些资产会用来购买抗冻麦的种子和农具,明年春天就能在西北推广五千亩,比咱们预期的还多一千亩。”

江兰接过账册,翻开一看,上面详细记录着资产的用途分配:“种子两万石,农具三千套,农户贷款准备金一万两……” 每一项都清晰明了,她满意地点头:“做得好,让户部的人尽快把种子和农具运到西北,别耽误了春耕。”

江老实和江王氏也从村里回来了,听说了年妃的事,江王氏只是叹了口气:“也是个可怜人,要是当初没进皇宫,没跟年羹尧一起争权夺利,说不定还能过几天安稳日子。”

江老实则拍了拍江兰的肩膀:“兰丫头,你做得对,恩怨了了就好,别放在心上。咱们村的抗冻麦长势很好,明年多种些,让百姓们都吃饱饭,比什么都强。”

江兰看着家人忙碌的身影,看着后院里渐渐熄灭的纸钱灰烬,心里满是踏实。年妃的自尽,是年家线的最后一个句号 —— 从此,再也没有年羹尧的暴戾,没有年妃的算计,没有年家商号的垄断,新政的推进,终于没有了最大的障碍。

夜色渐深,医馆的灯渐渐亮起。江兰坐在书房里,翻开《新政推进计划》,在 “年家余波处理” 一栏后面,轻轻打了一个勾,然后写下:“雍正二十七年十月末,年妃自尽,年家线彻底落幕。后续重点:1. 协助岳钟琪稳定西北军心,确保军需供应;2. 推进西北抗冻麦与耐冻丝绸推广,惠及农户与士兵;3. 完善兰馨银行的民生贷款体系,支持农耕发展。”

写完计划,江兰放下笔,走到窗前。窗外的月光洒在医馆的院子里,映得地面一片银白。她想起穿越过来的那天,自己还是个找不到工作的护理专业毕业生,穿着粗布衣裙,站在江家的小院里,看着陌生的一切,满是迷茫。而现在,她已经能站在新政的核心,为百姓谋福祉,为大清的未来铺路。

她知道,年家的结局,不是结束,而是新的开始。未来,还有更多的挑战 —— 比如北方的旱灾防治,比如江南的漕运优化,比如海外贸易的拓展。但她有信心,有皇上的信任,有家人的支持,有百姓的期待,还有瑞祥号、兰馨织坊、兰馨农科园这些新政的基石,她一定能把这条路走得更远、更稳。

夜风拂过窗棂,带着一丝凉意,却吹不散江兰心中的暖意。她看着远处的皇城方向,轻声说:“恩怨已了,未来可期。” 这不仅是对年家的了断,更是对自己穿越使命的承诺 —— 她会继续做那个 “为民生奔波、为新政助力” 的变革者,直到看到大清的百姓都能吃饱穿暖,直到看到这个时代,真正变得美好。

欲知下文如何,请先关注收藏点赞!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