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7章 与日本的贸易往来(2 / 2)

江兰打开装硫磺的袋子,纯度果然很高,她当即让人送五千斤去西北军营(补充火药制造),剩下的一千五百斤送南方灾区(改良土壤);白银则存入兰馨银行,充实存款储备,降低存贷利息,让更多商户受益。

消息传到宫里,胤禛在朝会上特意表扬江兰:“江兰与日本的贸易,第一次就赚了一千二百两白银,还带回两千斤硫磺,既充实了国库,又补充了军需,是大功一件!以后瑞祥号与日本的贸易,朝廷给免税三年,水师全力配合!”

德川一郎回到日本后,更是大力宣传瑞祥号的产品。日本幕府将军德川吉宗看到丝绸和瓷器后,特意派人来大清,想与瑞祥号签订长期贸易协议;长崎的商人也纷纷效仿,通过德川一郎联系江兰,有的想进口兰馨的薄荷膏、梨膏糖,有的想出口日本的折扇、漆器。

七月初,德川一郎再次来京,这次他带来了十位日本商人,还带来了日本的折扇和漆器作为礼物:“江姑娘,我们想与您签订三年的贸易协议,每年进口两千匹丝绸、一千套瓷茶具、五千盒薄荷膏,出口五千两白银、一万斤硫磺;还想把日本的折扇、漆器卖给您,您看如何?”

江兰接过折扇 —— 扇面上画着日本的富士山,做工精致;漆器是一个梳妆盒,漆面光滑,图案精美。她笑着点头:“好!折扇和漆器我们也收,一把折扇换五十文铜钱,一个漆器梳妆盒换二两白银。咱们还可以互派工匠,日本的漆匠可以来大清教漆器工艺,我们的织工也可以去日本教改良织机的技术,促进彼此的手艺进步。”

德川一郎大喜,当即签订协议。江兰还让兰馨学院的陈先生,编了一本《中日贸易双语手册》,上面用中文和日文标注货物名称、价格、运输流程,方便双方商人沟通;丫蛋则跟着日本商人学日语,每天对着镜子练习 “欢迎”“谢谢”“这个多少钱”,还说要跟着下次的船队去日本,看看富士山。

八月中旬,第二次对日贸易的船队出发,这次不仅有丝绸、瓷器、薄荷膏,还有兰馨学院的书籍(《算术口诀》《护理手册》),江兰想让日本也了解大清的实用知识。船队抵达长崎时,德川一郎带着当地商人在码头迎接,还举办了热闹的欢迎仪式,把瑞祥号的产品摆在市集最显眼的位置,不少日本百姓都来围观,称赞 “大清的货物真好”。

江兰的家人也为她骄傲。江老实坐在院子里,看着日本商人送的漆器梳妆盒,笑着对江王氏说:“兰丫头现在能和日本做生意了,咱们江家的名声,都传到外邦去了!你看这梳妆盒,比咱们的木盒子精致多了,以后丫蛋出嫁,就用这个当嫁妆。”

江王氏正在给丫蛋做丝绸的新衣裳(用出口日本剩下的丝绸边角料),笑着说:“姑娘昨天回来,说日本商人想进口咱们的番薯种子,说日本的山地多,想种番薯解决粮食问题。你二哥写信回来,说西北军营用日本的硫磺制造的火药,威力比之前大了一倍,打准噶尔部更有底气了。”

雍正十九年底,与日本的贸易已开展三次,瑞祥号共赚白银一万五千两,进口硫磺三万斤、白银两万两,出口丝绸两千匹、瓷茶具八百套、薄荷膏一万盒。兰馨的产品在日本名声大噪,不少日本贵族以穿瑞祥的丝绸、用兰馨的薄荷膏为荣;大清也通过进口的硫磺,改良了南方两万亩农田,补充了西北的火药储备,朝廷的税收比去年多了三成。

晚上,江兰坐在兰馨学院的图书馆里,看着对日贸易的账本,拿起笔,在《瑞祥号贸易记录》上写下:“雍正十九年十二月,与日本开展三次贸易,盈利白银一万五千两,进口硫磺三万斤、白银两万两,出口兰馨产品千余件;兰馨品牌在日本初步建立知名度,签订三年长期协议;后续计划:进口日本的铜(用于铸造货币),出口兰馨医馆的草药;互派工匠学习,促进中日文化交流;在长崎设立瑞祥号临时贸易点,方便长期合作。”

窗外的月光洒在账本上,泛着柔和的光。江兰知道,与日本的贸易往来,不仅拓展了她的商业帝国(从内陆、朝鲜、蒙古延伸至远洋),更促进了中日的经济与文化交流,为大清的民生与军需提供了新的支撑。从包衣之女到远洋贸易的推动者,从护理毕业生到时代变革者,她走的每一步,都在为这个古老的王朝,注入更开放、更繁荣的活力。

第二天一早,江兰带着日本的铜样品,去了户部。李嵩看着铜样品,笑着说:“江姑娘,你真是会做生意!日本的铜质地好,正好能用于铸造新的铜钱,解决朝廷的货币短缺问题。本部会奏请皇上,支持你进口日本的铜,让瑞祥号的贸易做得更大!”

江兰笑着回应:“李大人,贸易不是单向的,咱们不仅要出口好货,也要进口有用的东西,这样才能长久。以后中日的贸易,不仅要做货物的买卖,还要做文化的交流,让两国的百姓都能受益,这才是贸易的真正意义。”

离开户部时,阳光正好,洒在瑞祥号的 “对日贸易专柜” 上 —— 那里摆放着日本的折扇、漆器,还有兰馨的丝绸、瓷器,不少百姓都来围观,有的还买了折扇当礼物。江兰看着眼前的景象,心里满是踏实。她知道,与日本的贸易只是远洋贸易的开始,未来她还会开拓南洋、西洋的市场,让兰馨的产品走向世界,让大清的文化与技术,在更广阔的天地里发光发热 —— 而这,正是她作为时代变革者,最想实现的理想。

回到瑞祥号,王瑞正在和德川一郎的随从讨论下次贸易的货物清单,见江兰来,笑着说:“兰丫头,德川先生说,日本的贵族想定制一批绣有樱花图案的丝绸,咱们可以让大嫂她们绣,肯定受欢迎!” 江兰点点头,目光落在丫蛋画的日本富士山图上 —— 丫蛋说,等下次船队出发,她要跟着去日本,把大清的故事讲给日本的小朋友听。

江兰知道,贸易的本质是连接,连接不同的国家,连接不同的文化,连接不同的人心。而她,会继续做这个 “连接者”,用货物架起桥梁,用善意传递温暖,让这个时代,因为她的努力,变得更加包容、更加美好。

欲知下文如何,请先关注收藏点赞!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