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灵异恐怖 > 大清卷王:开局给雍正打工 > 第139章 “兰馨社” 的成立

第139章 “兰馨社” 的成立(2 / 2)

江兰心里一紧,立刻对吴成说:“吴掌柜,你让苏州分店的药材商先调一批牛痘疫苗到通州,我明天就派接种医师过去,不能让疫情扩散。” 又对小禄子说:“小禄子,你跟太医院说一声,让他们派个太医去通州会诊,这样更稳妥。”

“好!我这就去安排!” 吴成和小禄子齐声应下。

张嬷嬷也开口了:“江姑娘,娴妃娘娘最近总说宫里的宫女容易咳嗽,我听太医院的太医说,是因为宫中人多,空气不流通。您之前教的‘开窗通风’的法子,我跟娴妃娘娘说了,她想让护理坊的姐妹来宫里教宫女们做,您看行吗?”

林巧立刻接话:“张嬷嬷,没问题!我们明天就去宫里,不仅教开窗通风,还教大家做些简单的健体动作 —— 就是您之前学过的‘抬手拉伸’,能舒展肩背,增强抵抗力。”

第一次交流就解决了三个问题:拿下内务府的丝绸订单、提前应对通州痘疫、护理坊进宫中教学,众人都兴奋不已。苏州分店的掌柜笑着说:“江姑娘,有了兰馨社,以后咱们再也不用怕消息滞后了!上次苏州采买茶叶,要是早知道茶农要减产,也不会多花那么多银子。”

接下来的日子,兰馨社的作用很快显现出来。九月初一,小禄子带来消息:“八爷党的人在江南散布谣言,说兰馨的丝绸是‘劣等货’,想影响咱们的订单。” 吴成立刻联系江南的掌柜,让他们在集市上举办 “丝绸品鉴会”,邀请百姓和商户亲自查看 —— 把兰馨的丝绸和其他商号的放在一起,比光泽、比手感,还现场演示 “水洗不褪色”,谣言很快不攻自破,反而让兰馨的丝绸名气更大了,当月订单就多了三成。

九月十五,林巧带来消息:“京城外城有个药铺卖假药材,不少百姓喝了后拉肚子。” 江兰立刻让小禄子把消息传给都察院,都察院派人去查,果然在药铺的后院查出了用硫磺熏过的党参、掺了沙子的枸杞,当场抓了卖假药的药商,还查封了药铺。百姓们听说后,都跑到瑞祥号的药材专柜买东西,说 “江姑娘的铺子信得过”。

瑞祥号的杭州分店也因为兰馨社避开了一次危机 —— 吴成从广州分店掌柜那里得知 “广州盐商要去杭州垄断茶叶货源”,提前让杭州分店和当地茶农签订采购合同,按 “预付三成定金” 的方式锁定货源。等盐商带着银子到杭州时,茶农们早已把茶叶卖给了瑞祥号,盐商空手而归,杭州分店不仅没损失,还因为 “保价供应”,让当地百姓都来买茶,赚了比平时多两倍的利润。

这些事传到江兰家人耳朵里,江老实笑得合不拢嘴。一天晚上,他坐在院子里的桂花树下,看着江兰回来,递过一杯热茶:“兰丫头,最近总听人说瑞祥号的生意越来越好,痘疫防治也越来越顺,都是那个‘兰馨社’的功劳吧?昨天你大哥回来,还说军营里都在传,说你成立了个‘百姓帮’,能提前知事,帮大家避灾。”

江兰接过热茶,坐在父亲身边,点了点头:“是啊,有了兰馨社,咱们能提前知道消息,少走很多弯路。之前通州的痘疫,要是没提前派医师去,说不定会传染更多人。”

丫蛋抱着一个布偶跑过来,布偶上绣着 “兰馨社” 三个字 —— 是她跟着大嫂学绣的,针脚虽然歪歪扭扭,却透着认真。“姐姐,兰馨社是不是都是好人呀?学堂的先生说,姐姐在做大事,能帮很多人,还让我们向你学习呢!”

江兰摸了摸丫蛋的头,笑着说:“对,兰馨社的都是好人,咱们一起帮更多人,让大家都能过好日子。以后丫蛋长大了,也可以帮姐姐传递消息,好不好?”

丫蛋用力点头:“好!俺以后要像林巧姐姐一样,帮百姓看病,帮姐姐做事!”

江王氏从屋里出来,手里拿着刚做好的棉袄:“兰丫头,天快冷了,我给兰馨社的姑娘们做了几件棉袄,都是用新棉花做的,暖和。你明天带去给她们,别冻着了。林巧那丫头上次来家里,还帮我揉过肩,是个好姑娘。”

江兰心里一暖,接过棉袄:“娘,谢谢您。我明天让林巧来家里吃饭,您也跟她多说说话。”

十月初,胤禛在养心殿召见江兰,手里拿着痘疫防治局的奏折:“江兰,通州的痘疫控制得很好,只有五人感染,都及时接种了疫苗,没再扩散;内务府的丝绸采购也很顺利,宗室们都夸兰馨的丝绸比江南织造局的还好。你最近做得不错,有什么秘诀吗?”

江兰笑着说:“皇上,都是臣身边的人帮忙 —— 护理坊的姑娘们走街串巷,能提前察觉民生隐患;瑞祥号的掌柜们扎根各地,知道哪里有商业机会;宫中的朋友能及时传递消息,让臣少走很多弯路。臣只是把大家的力量聚在一起,做了该做的事。”

胤禛点点头,眼神里满是赞许:“能把不同身份、不同领域的人聚在一起,为新政出力,这也是你的本事。以后兰馨社要是需要朝廷支持,比如调派医师、传递公文,尽管开口,朕都准你。”

从养心殿出来,江兰抬头看向紫禁城的宫墙,心里满是踏实。她知道,兰馨社的成立,不仅是她整合资源、构建势力的关键一步,更是她推动新政、服务百姓的重要支撑。这个小小的情报网,就像一张细密的网,既能捕捉机遇,又能抵御风险,让她在从包衣之女到时代变革者的路上,走得更稳、更远。

十一月初,兰馨社又吸纳了新成员 —— 江宁织造局的管事(能提供丝绸最新动态,比如新出的织锦花样)、京城最大的药材商(能提前知道药材价格波动,比如哪味药材要减产)、通州的里正(能传递基层民生消息,比如哪个村落缺粮)。成员多了,信息网也更密了,江兰甚至能提前知道外省官员对新政的态度 —— 比如山西巡抚对 “摊丁入亩” 有抵触,她提前把消息告诉胤祥,胤祥及时派亲信去山西协调,避免了新政推行受阻。

一天晚上,江兰坐在暖阁里,看着兰馨社的成员名单和信息记录,心里满是感慨。她穿越前只是个找不到工作的护理毕业生,没想到在这个时代,竟能组建起这样一个有凝聚力、有战斗力的组织。名单上的每一个名字,都代表着一份信任、一份责任 —— 林巧为了查痘疫,曾在雨天跑遍三个村落;吴成为了锁定货源,曾连夜赶路去茶农家里;小禄子为了传递消息,曾冒着被责罚的风险,在御膳房和瑞祥号之间跑了三趟。

窗外的月光洒进暖阁,落在桌上的信息记录上,泛着柔和的光。江兰拿起笔,在名单后面加了一行字:“兰馨社,以信聚人,以情报事,以爱惠民。” 这既是兰馨社的宗旨,也是她对自己的要求 —— 无论走多远,都不能忘记,她所有的努力,都是为了让这个时代的百姓,能过上安稳、幸福的日子。

她轻轻合上本子,心里已经开始规划兰馨社的未来:下个月要在江南的分店也设立 “信息点”,让商业消息传递更快;明年春天要培训更多护理坊的姑娘,让民生动态覆盖更多村落;还要和太医院建立 “信息互通”,让痘疫防治更及时。她知道,兰馨社的故事才刚刚开始,未来还有更多的事要做,还有更多的人要帮,但只要大家同心协力,就没有办不成的事。

欲知下文如何,请先关注收藏点赞!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