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 应对商业间谍(1 / 2)

雍正九年十二月,京城的寒风卷着雪沫子拍打在包衣妇女工坊的窗棂上,工坊里却暖意融融。织机的哒哒声、皂坊的熬煮声交织在一起,张婶正带着几个姐妹给玉露凝脂膏装盒,白瓷盒在手里翻飞,盒盖的缠枝莲纹映着暖炉光,格外精致。自新品发布会后,兰馨的订单就像雪片似的飞来,光玉露凝脂膏每天就要做两百盒,皂坊的工匠们更是从辰时忙到申时,连喝口水的功夫都少。

江兰刚从瑞祥号对账回来,手里攥着账本,脸上却没多少笑意。春桃跟在后面,压低声音说:“姑娘,刚才去皂坊时,我听见两个伙计在说,同顺号的掌柜赵三最近总在工坊附近转悠,还跟门口的杂役打听咱们的生产时间,会不会有问题?”

同顺号是上个月刚冒出来的商号,掌柜赵三以前是锦绣阁的账房,周胖子倒台后,他凑了笔钱开了同顺号,专做仿兰馨的产品 —— 从平价皂到织锦靠垫,什么火就仿什么,可因为用料差、工艺糙,生意一直冷清。新品发布会后,同顺号的门庭更是冷落,赵三会打工坊的主意,倒也在情理之中。

江兰停下脚步,看向工坊里忙碌的身影。工坊扩招后,现在有一百五十多个工人,大多是包衣家庭的妇女,彼此都知根知底,可难免有外人混进来。她想起穿越前在医院实习时,护士长教过的 “保密制度”—— 核心操作要分区,关键信息要加密,对可疑人员要警惕。兰馨的配方和工艺是立身之本,绝不能被人偷去。

“春桃,去把王掌柜和我娘叫来,再让赵强派两个靠谱的镖师,伪装成杂役在工坊门口盯着。” 江兰的声音冷静,“从今天起,工坊实行分区管理制度,皂坊分熬料、调味、脱模三个区,香膏坊分制粉、熬膏、装盒三个区,每个区只许负责本区的工人进出,不许串岗;另外,所有工人进出都要搜身,不许带纸笔,核心区的原料库加锁,钥匙只有我、刘工匠和我娘有。”

春桃刚走,江王氏就从香膏坊过来了,手里还拿着一个装错盒的香膏:“兰丫头,刚才有个新来的叫柳儿的姑娘,把玉露凝脂膏装进了雪肤蜜的盒子,我跟她说了两次,她还是记混,你说是不是太紧张了?”

柳儿是三天前招进来的,说是张婶远房侄女的小姑子,家在通州乡下,因为旱灾没了活计,来京城投奔张婶。她长得清秀,干活也勤快,每天最早到最晚走,张婶还总夸她老实。可江王氏这么一说,江兰心里却泛起了嘀咕 —— 香膏的盒子上都有明显的花纹,玉露凝脂膏是缠枝莲,雪肤蜜是玉兰,再紧张也不该两次装错。

“娘,你多留意着柳儿,别让她靠近制粉区。” 江兰叮嘱道,“制粉区里有珍珠粉和人参粉,是玉露凝脂膏的核心原料,不能出岔子。”

没过两天,张婶也来找江兰,脸上带着疑惑:“兰丫头,柳儿这两天总跟我打听香膏的配方,问我‘婶子,这膏子里是不是加了蜂蜜啊?闻着甜甜的’,我没敢多说,只说不知道,你说她是不是太好奇了?”

江兰心里的怀疑更重了。寻常工人只会关心自己手里的活,不会追问配方,柳儿频频打听核心信息,还总往制粉区凑,多半有问题。她当即决定,设个圈套,看看柳儿到底是不是间谍,顺便给同顺号一个教训。

当天下午,江兰故意在香膏坊的账房里 “对账”,桌上摆着一张写满 “配方” 的纸,上面写着 “玉露凝脂膏:滑石粉五钱、蜂蜡三钱、蔗糖两钱、薄荷汁一钱”—— 这是她故意写的假配方,把核心的珍珠粉换成了滑石粉,还加了蔗糖,看似合理,实则用了会让皮肤发干,甚至起疹子。她算准柳儿会趁账房没人时进来偷看,特意让春桃 “忘了” 锁门。

果然,申时许,春桃来报:“姑娘,柳儿趁您去皂坊的功夫,进账房翻了那张配方纸,还偷偷用炭笔在衣角记了些东西!”

江兰嘴角勾起一抹冷笑。她早就让赵强派了两个镖师,假装在工坊外劈柴,实则盯着账房的动静,柳儿的小动作,全被看在眼里。“再等等,让她把假配方带回去,咱们看看同顺号的好戏。”

接下来的几天,柳儿果然更 “勤快” 了,不仅总往制粉区晃,还偷偷观察熬膏的时间,甚至趁刘工匠转身的功夫,往熬膏的锅里看了两眼。江兰都假装没看见,还故意在工坊里跟刘工匠 “吵架”:“刘师傅,你怎么把珍珠粉的比例加多了?这样成本太高,以后就按账房那张单子来,少加些!”

柳儿把这一切都记在心里,第五天傍晚,她跟张婶说家里有事,要请假两天,张婶没多想就答应了。江兰知道,她肯定是去给同顺号送假配方了,当即让赵强派镖师跟着柳儿,确认她去了同顺号的后院,才放心下来。

不出所料,三天后,同顺号就贴出了告示,说推出 “新品玉露凝脂膏”,定价八十文一盒,比兰馨便宜二十文,还喊着 “同料同工艺,半价享精致”。赵三站在门口吆喝,引了不少百姓围观,有人图便宜,当场就买了几盒。

江兰让春桃去买了两盒同顺号的 “玉露凝脂膏”,打开一看,膏体发黄,闻着有股甜腻的蔗糖味,跟兰馨的细腻珍珠光泽差了十万八千里。“刘师傅,你试试这膏子。” 江兰把膏子递给刘工匠,刘工匠抹了一点在手上,没一会儿就皱起眉:“这膏子太干了,还发紧,肯定加了滑石粉,长期用得伤皮肤。”

果然,第二天一早就有百姓来找同顺号算账。一个姓孙的妇人抱着孩子,手里拿着空膏盒,气得直跺脚:“赵三!你这什么破膏子?我儿子用了一次,脸就红了,还起了疹子,你赔我儿子的医药费!”

紧接着,又来几个百姓,有的说膏子一搓就掉渣,有的说用了后皮肤脱皮,同顺号的门口挤满了人,赵三急得满头汗,却百口莫辩 —— 他按柳儿带回来的配方生产,哪知道是假的?

江兰知道,该揪出柳儿了。她让张婶去叫柳儿来工坊,说有紧急活要干。柳儿以为事情没暴露,还穿着新做的棉袍来上班,刚进工坊大门,就被两个镖师拦住了。

“柳儿姑娘,别来无恙啊?” 江兰坐在工坊的正厅里,桌上摆着同顺号的膏子和柳儿衣角记着配方的炭笔痕迹,“同顺号的膏子卖得不错吧?可惜啊,你带回去的配方是假的,害赵三赔了不少钱。”

柳儿脸色瞬间惨白,扑通一声跪下来:“江姑娘,我错了!是赵三逼我的,他说要是我不偷配方,就把我家人赶到街上,我没办法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