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 手帕与商机(2 / 2)

接下来,江兰带着样品去找王瑞。王瑞刚把一批兰馨皂发往江南,见江兰手里的手帕,立刻凑过来看:“江姑娘,这是啥?真好看!” 江兰把手帕递给他,又说了自己的想法:“我想把这手帕卖给宫廷和京城的贵妇,你负责采购细棉布、印制诗句,我娘她们负责绣活和缝制,利润还是五五分,你看怎么样?”

王瑞拿着手帕,翻来覆去地看,又摸了摸料子:“这细棉布好,图案和诗句也雅致,肯定能卖上价!宫廷的手帕按每块五十文供应,京城贵妇的按每块八十文卖,利润肯定比香皂还高!” 他当即拍板:“江姑娘,合作!我这就去采购细棉布,再找最好的刻工刻诗句印版,保证不耽误事。”

王瑞办事效率很高,三天就采购了足够做两百块手帕的细棉布,还找了京城最好的刻工 —— 刘刻工,刻了诗句印版。刘刻工是给王府刻书的,手艺精湛,把小楷诗句刻得跟手写的一样,印在细棉布上,清晰又好看。江兰让王瑞先印了两百块手帕的诗句,然后送到江家小院,让江王氏她们绣花鸟。

这次江王氏又找了十个包衣妇女,大家分工合作:有的负责印诗句后的晾干,有的负责绣花鸟,有的负责缝制,效率比上次高了不少,三天就做了两百块手帕。江兰把其中五十块送到坤宁宫,剩下的一百五十块让王瑞放在瑞祥号的商铺里卖。

送手帕到坤宁宫时,皇后正在跟娴妃说话。见江兰手里的锦盒,皇后好奇地问:“江兰,你又带了什么好东西?” 江兰打开锦盒,五十块手帕整齐地摆着,阳光透过窗户照进来,细棉布泛着柔和的光,花鸟图案鲜亮,诗句清秀。皇后拿起一块,摸了摸料子,又看了看图案和诗句,眼睛一亮:“这手帕真精致!比内务府的好多了,摸起来也舒服。”

娴妃也拿起一块,上面绣的是玉兰和喜鹊,诗句是 “玉骨那愁瘴雾,冰姿自有仙风”,她笑着说:“这诗句选得好,玉兰也绣得雅致,本宫喜欢。” 皇后当即对张嬷嬷说:“以后后宫的手帕,就用江兰做的这个,每月送两百块来,分给各宫妃嫔和管事宫女。”

江兰连忙谢恩:“谢娘娘恩典!臣定当按时供应,保证每块手帕都和样品一样好。” 皇后笑着摆摆手:“你有心了,不仅做了好用的兰馨皂,还做了这么雅致的手帕,后宫的人都该谢谢你。”

瑞祥号商铺里的手帕也卖得火爆。第一天就来了不少贵妇,李尚书家的夫人拿起一块牡丹手帕,摸了摸料子,又看了看诗句,当即买了五块:“这手帕比我从江南买的还好,给我家姑娘和儿媳都带几块。” 王御史家的夫人也买了三块,说要送给娘家的姐妹。不到三天,一百五十块手帕就卖光了,还有不少人来预订,王瑞连忙派人去江家小院,让江王氏她们加量生产。

江王氏听说手帕卖得好,又找了二十个包衣妇女,把小院扩大成了 “手帕作坊”,每天能做一百块手帕。妇女们的工钱也涨了,从每块十文涨到十五文,做得好的还能拿奖金,大家干劲十足。张婶的儿子要上学,靠做手帕赚的钱,不仅交了学费,还买了新衣服;李婶的丈夫病了,用赚的钱抓了药,病情也渐渐好转。江王氏跟女儿说:“兰丫头,你这手帕不仅让大家用上了好东西,还救了不少人家的急,你真是做了件大好事。”

江兰听了,心里满是成就感。她做手帕,起初是为了商机,后来却发现,这小小的手帕,不仅能满足宫廷和贵妇的需求,还能让包衣妇女靠自己的双手赚钱,改善生活。这比赚钱更有意义 —— 就像兰馨皂一样,不仅是个商品,更是能帮到人的实用物件,能为新政民生添砖加瓦。

四月初,王瑞跟江兰对账,第一批两百块手帕,宫廷订单赚了一千五百文,商铺销售赚了九千文,扣除原料和工钱,纯利润五千文,江兰和王瑞各分了两千五百文。王瑞拿着银子,笑得合不拢嘴:“江姑娘,这手帕生意比香皂还赚钱!江南的裕丰号也来问了,想代理咱们的手帕,按每块一百文卖,您看行不行?”

江兰点点头:“可以合作,不过要保证质量,细棉布和绣活都不能马虎。另外,江南的包衣妇女要是愿意做,也可以组织她们,让她们也能赚点银子。” 王瑞连忙答应:“好!我这就跟裕丰号谈,保证按您的要求来。”

当天晚上,江兰坐在护理坊的灯下,看着桌上的手帕和账本,心里满是踏实。从兰馨皂到新款手帕,她用现代的想法,解决了清代的实际问题,不仅赚了钱,还帮了人。她知道,这只是开始 —— 未来,她还会发现更多商机,做更多实用的物件,让包衣妇女有活干,让百姓有好东西用,让新政的日子越来越红火,一步步实现从穿越者到时代变革者的蜕变。

窗外的月光洒进来,落在手帕上,映得牡丹图案格外温柔。江兰拿起一块手帕,轻轻擦了擦指尖,柔软的料子让她想起穿越前的日子。她知道,无论在哪个时代,只要用心做事,为百姓着想,就能做出有意义的事,就能在这个时代站稳脚跟,活出自己的价值。而这小小的手帕,就是她在这个时代留下的又一个温暖印记,连接着宫廷与民间,连接着过去与未来。

欲知下文如何,请先关注收藏点赞!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