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灵异恐怖 > 大清卷王:开局给雍正打工 > 第90章 与国外使节交流护理经验

第90章 与国外使节交流护理经验(2 / 2)

江兰心里一沉 —— 清代漕运船员、沿海渔民也常有类似症状,却一直误以为是 “水土不服”,从未找到病因。“柠檬、橙子在海上不易保存,” 江兰思索道,“我大清南方盛产柑橘,可将其制成陈皮、果干,方便携带;北方则可用晒干的山楂、红枣替代,虽效果稍逊,却能应急。”

罗德里格斯让翻译记下:“此法可行!我葡国也有将水果制干的做法,只是未想过用山楂、红枣,回去后必当试验。” 他还补充道:“海上潮湿,药材易霉变,我们会将草药与海盐混合储存,不知贵坊有何良策?”

“可将草药与石灰粉分层存放,” 江兰答,“石灰能吸潮,比海盐效果更佳,且成本更低,适合大规模使用。” 罗德里格斯连忙让随员记录,笑着说:“今日交流,收获远超预期,江诰命的智慧,令我钦佩。”

交流过半,葡萄牙医官科斯塔却提出质疑,他指着案上的防冻膏,让翻译问:“此膏虽能防霜冻,却无科学依据,恐难长久。我葡萄牙有化学家研制的油脂膏,经实验验证,防霜冻效果可维持三日,不知贵坊的药膏能维持多久?”

江兰并未动怒,而是让春桃取来 “冬季冻伤统计册”,翻到西北军营的数据:“贵国油脂膏效果虽佳,却需化学家研制,难以普及。我坊防冻膏在西北推广时,经五千人次试用,平均防霜冻效果维持两日,且原料易得,成本仅为油脂膏的十分之一。” 她又让学员取来两块猪肉,一块涂防冻膏,一块涂科斯塔带来的油脂膏,置于窗外寒风中。

两时辰后,众人查看猪肉 —— 涂油脂膏的猪肉表面结了薄霜,涂防冻膏的猪肉却依旧温润。科斯塔上前触摸,脸色微变:“竟有如此效果?原料普通,却能与化学家研制的药膏媲美,实在不可思议。”

“护理之术,贵在实用与适配,” 江兰温和道,“贵国油脂膏适合贵族与军队,我坊防冻膏适合百姓与基层,无优劣之分,只需因地制宜。”

荷兰使节范德堡也有疑虑:“贵坊护理多依赖草药与经验,缺乏系统的医学理论支撑,恐难成体系。”

江兰取来《护理学报》的 “研究新得” 栏,指着 “烫伤护理改良” 的实验数据:“我坊每推广一项护理技术,必做三次以上试验,记录温度、时间、效果,如烫伤冷水冲淋,经两百人次试验,确定‘一刻钟’为最佳时长,并非仅凭经验。” 她还让周院判(受邀参与交流)补充:“太医院已将护理坊的试验方法纳入医官考核,未来将逐步建立‘护理试验体系’,以理论支撑技术。”

范德堡翻看数据记录,见上面详细标注着 “试验人数、失败案例、改进方法”,不由颔首:“原来贵坊早已注重理论与实践结合,是我之前误解了。”

交流直至日暮,使节们才意犹未尽地离去。临别前,范德堡与江兰约定:“愿定期寄送荷兰医疗期刊,亦盼贵坊《护理学报》能传至荷兰,让两国护理经验互通有无。” 罗德里格斯也递上葡萄牙船员护理手册的副本:“此手册记录了海外护理的实操方法,望能为贵坊提供参考。”

送走使节,江兰立刻召集团队,在议事厅召开 “交流成果转化会”,将学到的理念转化为可落地的计划:江兰让春桃牵头,参考荷兰医疗记录册,设计 “大清护理记录表格”,分为 “病患信息”(姓名、年龄、病症)、“护理步骤”(消毒、用药、包扎)、“复诊记录”(康复情况、调整方案)三部分,每栏留空,方便学员填写。“下周起,所有护理所、分坊必须使用表格记录,每月抽查,确保规范。” 江兰强调,“好的记录能帮我们发现问题,积累经验,这是护理坊走向系统化的关键。”

同时,江兰让研究室的学员按手绘草图,用陶罐、铜管制作简易蒸馏设备 —— 陶罐装米酒,铜管连接陶罐与冷却器,加热陶罐,米酒蒸汽经铜管冷却后,便能得到高浓度酒精。“先在京城护理所试用,” 江兰说,“若效果好,便制作图纸,发送至地方分坊,让军队、医馆都能用上酒精消毒。”

针对特殊场景护理,江兰团队还制定了专项方案:航海 \/ 漕运护理方面,结合葡萄牙经验,制定 “船员护理手册”—— 教船员将柑橘制干、用石灰储存草药、海水煮沸消毒伤口,先在通州漕运试点,再推广至沿海渔民;大规模外伤护理方面,参考荷兰消毒理念,制定 “军队外伤应急方案”—— 提前准备酒精、艾草粉、棉布条,按 “消毒→止血→包扎” 的顺序处理,降低感染率。

江兰还计划让《护理学报》增设 “海外护理” 栏,每期刊登荷兰、葡萄牙的护理经验,由翻译协助翻译;同时,将护理坊的成果(如防冻膏配方、分段包扎法)整理成外文版,通过使节寄往荷兰、葡萄牙。“护理无国界,” 江兰对团队说,“我们既要传播大清的护理智慧,也要吸收国外的先进理念,这样才能让护理坊走得更远。”

次日,江兰将交流成果与规划,详细写进奏折,呈给胤禛。养心殿内,胤禛翻看奏折,看到 “改进护理记录”“研发蒸馏设备”“制定航海护理方案” 的内容,不由笑道:“你不仅能展示成果,还能吸收他人之长,补己之短,实乃难得。今外国使节因护理坊而赞我大清,这比派多少使者宣讲新政都管用。”

张廷玉在旁补充:“江兰此次交流,既传播了大清的民生成果,又为新政外交添了助力。荷兰、葡萄牙使节已在国书中提及‘愿与大清深化医疗合作’,这对推动通商、稳固边疆,都有裨益。”

胤禛当即下旨:“准护理坊研发蒸馏设备,内务府拨银两百两支持;‘海外护理’栏的翻译工作,由翰林院协助;着江兰负责‘中外护理交流’事宜,许其直接与使节通信,无需经礼部中转。”

旨意传到护理坊时,学员们正在制作简易蒸馏设备。江兰拿着圣旨,对团队说:“皇上的支持,是对我们的认可。往后,我们不仅要做好国内护理,还要让大清的护理智慧走向海外,也要把国外的好经验引进来,让护理坊成为中外交流的桥梁。”

春桃笑着说:“姑娘,荷兰使节刚派人送来一箱医疗期刊,还说范德堡使节盼着您的《护理学报》早日寄去呢!”

江兰接过期刊,指尖划过封面的荷兰文,心里满是憧憬。她知道,与外国使节的交流,不仅是一次简单的技术探讨,更是护理坊从 “国内民生推动者” 向 “国际交流参与者” 转变的标志。这不仅能补全清代护理的短板,更能借护理交流推动新政外交,让大清的民生成果被世界看见。

夜幕降临时,护理坊的研究室还亮着灯。江兰和周院判一起,翻看荷兰送来的医疗期刊,虽然大多是荷兰文,但插图清晰 —— 有伤口消毒的步骤,有船员护理的场景,还有简单的医疗设备图纸。“这个蒸馏设备,我们可以改进一下,用铜罐代替陶罐,更耐用。” 周院判指着图纸说。

江丫蛋则在整理 “航海护理方案”,把葡萄牙的水果制干法,与大清的山楂、红枣结合,画出 “北方船员水果干制作步骤图”。“姐姐,这样北方船员也能预防坏血病了!” 江丫蛋兴奋地说。

江兰看着眼前忙碌的身影,突然意识到:护理从来不是孤立的技术,而是跨越国界、连接人心的纽带。荷兰的消毒理念、葡萄牙的航海护理经验,与大清的草药智慧、民生关怀相结合,能创造出更适合百姓、更贴合时代的护理之术。而她,作为这场跨文化交流的推动者,正用现代知识与清代实际为基,为这个时代搭建起一座 “互鉴之桥”—— 既让东方护理走向世界,也让西方经验服务大清民生。

此刻的驿馆,范德堡正与霍夫曼讨论:“江兰的护理之术,既有民生温度,又有实操智慧,若能将《护理学报》引入荷兰,必能改变我国医疗贵族化的现状。” 霍夫曼点头:“她设计的简易蒸馏设备,解决了酒精普及难题,我已将图纸传回荷兰,相信很快就能投入使用。”

罗德里格斯则在给澳门总督的信中写道:“大清护理坊的江兰诰命,智慧过人,其防冻膏、分段包扎法,对我葡国船员护理大有裨益。建议与护理坊建立长期交流机制,以医疗合作推动通商发展。”

江兰站在护理坊的窗前,看着窗外的月光,心里满是坚定。她知道,与外国使节的交流,只是护理坊 “国际化” 的起点 —— 未来,她将带着吸收的先进理念,升级护理技术、完善护理体系,让护理坊不仅成为大清新政的民生支柱,更成为中外医疗交流的重要平台。而这,不仅是她 “卷王之路” 的又一跨越,更是她从 “穿越者” 到 “时代变革者” 的蜕变中,极具国际视野与互鉴智慧的一笔。那盏亮在研究室的灯,不仅照亮了眼前的期刊与图纸,更照亮了这个时代 “开放互鉴、共促民生” 的光明前路。

欲知下文如何,请先关注收藏点赞!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