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章 康熙朝旧臣的认可(1 / 2)

冬月初的紫禁城还浸在痘疫后的余韵里,养心殿外的汉白玉栏杆上,每隔三步就摆着一盆燃着的艾草,淡青色的烟雾裹着清苦气息,驱散着残留的秽气。内务府的工匠们正忙着修补隔离区的宫墙,锤子敲击青砖的 “笃笃” 声,混着护理坊宫女们的叮嘱声,在晨光里织成一片忙碌的图景。

江兰站在隔离区改建的 “康复院” 外,手里攥着一本泛黄的册子 —— 上面密密麻麻记着痘疫康复者的名字,每个名字后都标着 “结痂情况”“体温记录”“饮食禁忌”。她刚检查完储秀宫康复宫女小莲的伤口,指尖还残留着药膏的清凉:“小莲,你这结痂还有点红肿,记得每日用温水擦身时避开,药膏早晚各涂一次,别用手抠,免得留疤。”

小莲连忙点头,袖口露出的结痂处已褪去之前的溃烂,只剩下淡粉色的新肉:“多谢江兰姑娘!若不是您教的‘隔离护理’,我恐怕……” 话说到一半,眼泪就涌了上来。痘疫最严重时,她曾高烧到意识模糊,是江兰亲自给她换的药,还教她用淡盐水漱口防感染,连夜里都隔着屏风守着,怕她突发惊厥。

江兰拍了拍她的手背,目光转向康复院深处 —— 十几个康复者正坐在廊下晒太阳,春桃正带着几个护理坊宫女给他们分发 “防疫香囊”,绢囊里装着薄荷、苍术,是江兰特意调配的,既能安神,又能预防复感。“你们好好养着,等结痂全掉了,就能回各宫了。” 她笑着说完,转身往护理坊走 —— 今日要给新一批宫女培训 “痘后康复护理”,不能耽误。

刚走到养心殿西侧的回廊,就见一群身着深蓝色官袍的人迎面走来,为首的是个年近六旬的老者,须发花白,却身姿挺拔,腰间系着象征一品大员的珊瑚带 —— 正是康熙朝旧臣、现任保和殿大学士张廷玉。他身后跟着内务府总管和太医院的周院判,显然是来巡查痘疫后的宫廷恢复情况。

江兰连忙侧身行礼,心里却微微一紧 —— 张廷玉是出了名的 “谨慎持重”,尤其看重 “出身规矩”,之前江兰以包衣之女管宫廷卫生时,就曾听苏培盛说过,张大人私下里提过 “宫女越权,恐乱体制”。

张廷玉的目光落在江兰身上,眼神里带着几分审视,却没停下脚步,只是淡淡颔首,便继续往前走。江兰起身时,正好听见周院判在跟张廷玉低声汇报:“张大人,此次痘疫能控制住,全靠江兰姑娘的‘隔离法’和改良种痘术 —— 之前太医院用古法种痘,因针具没消毒,感染了七人;江兰姑娘改用烈酒泡过的银针,只感染了一人,康复率也从三成提到了七成。”

张廷玉脚步顿了顿,转头看向康复院的方向 —— 廊下的康复者们正笑着聊天,脸上虽还有淡淡的结痂痕迹,却已没了之前的病容。他捻了捻胡须,没说话,只是眼底的疑虑似乎淡了几分。

江兰没敢多留,快步走向护理坊。刚推开偏殿的门,就见二十多个宫女已坐整齐,每人面前都摆着一个缝了 “结痂” 的布偶(模拟痘后伤口),还有一小罐艾草膏。“今日咱们学痘后康复护理,重点记三点。” 江兰走上讲台,拿起布偶,“第一,判断结痂是否正常 —— 正常结痂是淡褐色,无红肿流脓;若是红肿、有臭味,就是感染,要立刻用烈酒消毒,再涂艾草膏。”

她一边说,一边用银针轻轻挑开布偶上的 “假结痂”,演示如何检查伤口:“挑的时候要轻,别弄伤新肉;第二,饮食要清淡,忌辛辣、油腻,多喝小米粥、吃蔬菜,帮着伤口愈合;第三,环境要常消毒,每日用艾草熏屋,康复者的衣物要单独洗,用沸水烫过再晾。”

宫女们听得认真,笔记记得沙沙作响。有个叫玲儿的宫女举手:“姑娘,若是康复者总忍不住抠结痂,该怎么办?”

“这就需要‘陪话解闷’了。” 江兰笑着回答,“多跟他们聊些开心的事,比如回宫后想做什么,转移注意力;也可以给他们找些轻省的活,比如缝布偶、整理草药,让手没空去抠。之前小莲就总抠结痂,我让她帮着写护理笔记,她就忘了抠了。”

这话引得宫女们笑了起来,护理坊里的气氛轻松了不少。张廷玉正好巡查到护理坊外,听到里面的笑声,停下脚步,透过窗棂往里看 —— 江兰站在讲台上,举止从容,讲解条理清晰;宫女们眼神专注,时不时点头回应,完全没有之前宫廷里 “主仆疏离” 的僵硬感。他想起刚才在康复院看到的场景,又想起周院判说的 “康复率七成”,心里对 “宫女越权” 的刻板印象,悄悄松动了些。

午后,张廷玉随胤禛来到养心殿东暖阁,手里捧着《痘疫处置复盘》,上面详细记录着痘疫期间的各项数据:“皇上,此次痘疫共感染一百二十七人,隔离治疗后康复八十九人,死亡率降至三成,比康熙四十二年的痘疫死亡率(七成)低了近一半。”

胤禛放下手中的朱笔,指尖在 “康复八十九人” 上轻轻划过:“这多亏了江兰的法子。若不是她坚持隔离,改良种痘术,后果不堪设想。”

“皇上所言极是。” 张廷玉躬身道,语气带着几分郑重,“臣今日巡查时,见江兰姑娘在护理坊教宫女痘后康复,条理清晰,实操扎实;又去康复院看了,康复者气色都好,无一人复感。此女虽出身包衣奴才,却有济世之才 —— 既能在危机时定策(隔离、改种痘),又能在事后善尾(康复护理、预防复感),比朝中某些只知引经据典的官员还实用。”

胤禛抬眼看向张廷玉,眼里闪过一丝意外 —— 他知道张廷玉素来谨慎,若非亲眼所见,绝不会轻易称赞一个包衣宫女。“张大人是觉得,江兰可重用?”

“不仅可重用,更当委以重任。” 张廷玉语气坚定,“皇上推行新政,需的是办实事、解民忧的人。江兰以护理之法护宫廷康健,省药材、减病患,本就是在助新政;且她心思缜密,做事周全,从痘疫处置到日常卫生,无不考虑周全。若皇上能打破出身之限,让她接触更多宫廷事务,定能为皇上分忧更多。”

胤禛沉默片刻,想起痘疫最严重时的场景 —— 江兰穿着沾着药膏的宫装,连夜制定隔离方案,亲自给重症者换药用针,眼睛熬得通红却没说过一句累;想起卫生改革时,她顶着各宫抵触,一一破解难题,让全宫疾病率降了三成;想起她提交的《痘疫后预防方案》,里面不仅写了宫廷的消毒措施,还建议在京城民间推广 “简易隔离法”,助新政民生康健。

之前他对江兰,更多是 “欣赏其才”,觉得她是个难得的护理人才;可今日听了张廷玉的话,再回想这些细节,才发现江兰的能力远不止 “护理”—— 她有全局观,能从危机看到后续,能从宫廷延伸到民间,这样的人,确实值得 “倚重”。

“张大人说得对。” 胤禛点头,对苏培盛吩咐,“传江兰来养心殿。”

江兰接到传召时,刚给康复院的老宫女李嬷嬷换完药。她擦了擦手上的药膏,整理了一下石青色宫装,快步往养心殿走。路过回廊时,看到工匠们已补好了隔离区的宫墙,新砌的青砖在阳光下泛着淡灰色的光,心里满是踏实 —— 痘疫总算过去了,往后该好好推进后续的预防和康复工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