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也懂水利?” 胤禛的声音突然响起,带着几分探究,打断了齐苏勒的认罪声。
江兰心里 “咯噔” 一下,才意识到自己失了分寸,连忙双膝跪地,头埋得极低,声音带着几分慌乱:“回皇上,奴才不懂水利!只是之前整理书房时,听皇上与苏公公提过‘清淤’‘排水孔’,又在河道总督的奏报上见过这两个词,便悄悄记下了,绝不敢妄议水利事务!”
她的回答既承认了 “记下词汇”,又否认了 “懂水利”,既解释了多站的原因,又没暴露偷看旧书的事,分寸拿捏得恰到好处。齐苏勒跪在一旁,也跟着松了口气 —— 他还以为这贴身侍女要对水利事务指手画脚,没想到只是记下了几个词。
胤禛看着江兰躬身的背影,眼底闪过一丝了然。他自然不信江兰只是 “记下几个词”—— 这几日整理水利奏报时,他就发现奏报扉页的标注比往常更细致,尤其是 “清淤”“排水孔” 等关键信息,都用炭笔圈了出来,显然是用心留意过。但他没有点破,反而语气缓和了些:“既然记下了,往后整理水利奏报时,便将‘清淤’‘排水孔’相关的内容标注清楚,方便朕查阅。”
“是,奴才遵旨!” 江兰连忙应下,心里松了口气 —— 胤禛不仅没责怪她失仪,还让她负责标注水利奏报,这是对她的信任,也是让她参与水利事务的信号。
齐苏勒议事结束后,胤禛留在书房批阅奏折,江兰在旁研墨。殿内的氛围格外安静,只有墨条磨墨的 “沙沙” 声和翻奏折的轻响。胤禛突然开口:“你之前整理书房,有没有看到书架最下层的抽屉?”
江兰的心跳瞬间漏了一拍,手里的墨条差点掉在砚台上。她定了定神,躬身回话:“回皇上,奴才整理书架时,曾看到过那个抽屉,只是奴才不敢私自打开,没见过里面的东西。”
胤禛没有追问,只是淡淡道:“那抽屉里的书,都是前朝治河的旧书,朕年轻时就常看。水利是新政的根基,百姓要吃饭,漕运要畅通,都离不开治河,你多留意些,没坏处。”
“奴才记下了!谢皇上提点!” 江兰躬身道谢,心里满是激动 —— 胤禛这话,等于默许她关注水利事务,甚至暗示她可以学习相关知识,这比任何赏赐都让她踏实。
退出书房时,已是傍晚。夕阳的余晖洒在养心殿的宫墙上,镀上一层金色的光晕。江兰摸了摸胸口的墨玉佩,又想起夜里默写水利知识的场景,嘴角忍不住微微上扬 —— 这次书房的秘密发现,不仅让她掌握了水利知识,还获得了胤禛的进一步信任,离新政核心又近了一步。
回到东偏院,江兰从樟木衣柜里取出默写水利知识的废纸,仔细翻看。纸上的字迹虽然有些潦草,却记录得详实,从 “清淤周期” 到 “堤坝材料”,再到 “漕运疏通方法”,一应俱全。她将这些废纸按类别装订好,放进布包里,准备日后整理水利奏报时参考。
夜里,宫灯的暖光映在纸上,江兰还在补充新的水利知识 —— 她想起白天齐苏勒提到的 “郑州段堤坝渗漏”,便在纸上写下 “渗漏处理:先挖开渗漏处,填碎石 + 夯土,再覆一层防水的‘油布’(批注中写的‘油毡’)”,这些都是从《治河方略》的批注里回忆起来的。
次日清晨,江兰刚走进养心殿,就见苏培盛站在书房门口,手里拿着一本《河防一览》,见她进来,笑着递过来:“皇上让我把这本书给你,说你整理水利奏报时用得上。还特意跟我说,让你‘看不懂的地方可以问朕’,你这丫头,真是越来越得皇上看重了!”
江兰双手接过《河防一览》,指尖触到泛黄的书页,心里满是感激。她躬身道:“谢公公,谢皇上!奴才定当用心研读,整理好每一本水利奏报,不辜负皇上的信任!”
“你不用谢我,是你自己的本事挣来的。” 苏培盛拍了拍她的肩膀,“皇上还说,你既懂满语,又留意水利,往后河道总督的满文奏报,也让你负责标注,这可是极大的信任,你得好好把握。”
江兰认真点头,捧着《河防一览》走进书房。阳光透过窗棂,落在书页上,照亮了胤禛的朱笔批注。她翻开第一页,看着 “黄河清淤,关乎民生” 的批注,心里愈发坚定:水利是新政的根基,她一定要学好这些知识,帮胤禛解决黄河水患、漕运堵塞的问题,为推进新政出一份力,也为自己的逆袭之路铺垫更坚实的基础。
窗外的槐树叶已长得愈发繁茂,蝉鸣声声,透着初夏的生机。江兰坐在书桌旁,拿起炭笔,开始整理河道总督的满文奏报。她知道,书房的秘密不仅是几本旧书,更是胤禛对新政的深层考量,而她,正通过这些细微的发现,一步步走进新政的核心,走向自己的目标 —— 成为一个能影响时代的人,不辜负皇上的信任,不辜负外婆的期望,更不辜负自己穿越而来的初心。
欲知下文如何,请先关注收藏点赞!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