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军饷奏报里的隐忧(2 / 2)

“江兰姑娘,你怎么对着年将军的奏报发呆?” 年妃身边的宫女秋红突然走进来,手里捧着年妃让送回的空瓷瓶,眼神里带着几分审视,“这可是年将军的军饷奏报,你一个宫女也敢随便看?不怕僭越吗?”

江兰心里一沉 —— 秋红是年妃身边最得力的宫女,向来护主,定是刚才在翊坤宫见她看奏报,特意来试探。她没有慌乱,只是笑着将奏报合上:“秋红姐姐说笑了,奴才只是按苏公公的吩咐,整理奏报分类,刚巧看到年将军的奏报,想着标注清楚些,方便皇上查阅。”

“是吗?” 秋红挑眉,伸手就要拿奏报,“我听说你懂满文,还帮皇上标注奏报,倒要看看你标注了些什么。”

江兰侧身避开,语气依旧温和:“姐姐若是想看,可先问过苏公公,奴才只是按规矩做事,不敢私自让旁人看奏报。再说,年将军的奏报是满文,姐姐怕是也看不懂,免得劳烦。”

这话既点出了 “奏报需经许可才能看” 的规矩,又暗示秋红 “不懂满文”,让她无从反驳。秋红的脸色涨得通红,却没敢再抢,只能冷哼一声:“你倒是会拿规矩压人!等着瞧!” 说完,转身快步走了。

江兰看着她的背影,心里却松了口气 —— 这一次的刁难,她又化解了。她重新翻开奏报,在 “年记粮行”“损耗三成”“运输延迟十日” 的地方用炭笔做了标记,还在旁边用汉语写了 “需核查供应商资质与运输路线” 的小字,准备稍后交给苏培盛。

傍晚时分,苏培盛拿着江兰标注的奏报,走进内间见胤禛。半个时辰后,苏培盛出来时,脸上带着几分兴奋:“皇上夸你标注得细致!说‘损耗三成’和‘运输延迟’确实可疑,让你明日跟我一起去户部,调取江南盐税和西北粮草运输的账目,仔细核查!”

江兰心里一喜,连忙躬身道谢:“谢公公!谢皇上!奴才定当用心核查,绝不遗漏任何异常!”

“你不用谢我,是你自己的本事挣来的。” 苏培盛拍了拍她的肩膀,“皇上还说,你既能懂满语,又能发现奏报里的漏洞,往后满文奏报的摘要,都让你用汉语标注,方便他和大臣查阅。这可是极大的信任,你得好好把握。”

江兰认真点头,心里愈发坚定 —— 这次核查西北军饷,是她参与新政核心事务的重要机会。她不仅要找出年家克扣粮草的证据,还要帮皇上理清江南盐税与西北军饷的关联,为推进新政出一份力。

回到东偏院时,夜色已浓。江兰坐在紫檀木书桌旁,看着标注好的满文奏报,又摸了摸胸口的墨玉佩 —— 外婆曾说 “兰兰做事认真,能成大事”,如今在这雍正朝,这句话正在慢慢应验。她从布包里掏出满语笔记,翻到 “军饷(gucu)”“粮草()” 的标注,又在旁边加了 “损耗(sahabi)”“运输(yabubi)” 两个新词,准备明日去户部时用。

夜里,宫灯的暖光映在奏报上,江兰还在梳理核查思路:先查年记粮行的资质,看是否有官方许可;再查运输路线,看是否有绕路拖延的情况;最后对比户部拨发的军饷与实际到账的数额,找出差额。这些都是现代财务审计的基础方法,她相信能派上用场。

次日清晨,江兰跟着苏培盛去了户部。户部的官员见她是御前侍女,还能参与核查账目,都露出了惊讶的神色,却不敢怠慢,连忙取出江南盐税和西北粮草运输的账目。江兰接过账册,按之前的思路,先核对年记粮行的资质 —— 果然没有官方颁发的 “粮草运输许可”,是年羹尧私自任命的;再查运输路线,发现正月到三月的运输路线都绕了远路,多走了两百里,导致运输时间延迟;最后对比军饷数额,发现户部拨发了十万两,实际到西北的却只有七万两,差额三万两去向不明。

“这些证据足够了!” 苏培盛看着江兰整理的核查清单,眼里满是认可,“你把这些整理成汉语摘要,我这就呈给皇上。年羹尧私自任命供应商、绕路拖延、克扣军饷,这些都是实打实的证据,皇上看了定会重视。”

江兰连忙点头,拿出纸笔,快速整理核查摘要。笔尖在纸上滑动时,她想起三日前在翊坤宫的场景,想起年妃的试探与抱怨,心里满是感慨 —— 若不是她借着回礼的机会探得信息,又细心发现奏报里的漏洞,怕是还不知道年家竟在新政中做手脚。

整理完摘要,江兰跟着苏培盛回到养心殿。胤禛看完摘要,眉头紧紧皱起,却没立刻发怒,只是对苏培盛说:“把这摘要给年妃看看,让她知道她兄长做的好事。再传朕的旨意,让年羹尧即刻回京述职,西北军饷改由户部直接派发,不许再私自任命供应商。”

苏培盛躬身应下,转身时对江兰悄悄竖了个大拇指。江兰站在一旁,心里满是踏实 —— 这是她第一次真正参与新政核心的核查事务,也是第一次用自己的能力帮皇上解决难题。她知道,这只是开始,往后还有更多的新政事务等着她参与,还有更多的难题等着她解决。

退出内间时,阳光透过养心殿的窗,落在江兰的身上,带着几分温暖的力量。她摸了摸胸口的墨玉佩,又看了看手里的核查摘要,嘴角忍不住微微上扬 —— 她的逆袭之路,正在一步步走向新政的核心,正在一点点实现自己的目标。而这一切,都始于她对每一次机会的把握,对每一个细节的重视,对每一份信任的珍惜。

窗外的牡丹已谢得差不多了,却有新的绿叶长出来,透着蓬勃的生机。江兰知道,她的成长,也像这牡丹一样,经历过试探与风雨,终将迎来属于自己的绽放。她深吸一口气,捧着刚整理好的满文奏报,轻步走向文书房 —— 新的任务还在等着她,新的挑战还在前方,她已做好准备,用自己的本事,在雍正朝的新政浪潮中,继续书写属于自己的篇章。

欲知下文如何,请先关注收藏点赞!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