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见帝王(2 / 2)

回到西跨院时,春桃正在院子里的晾衣绳上晾晒草药,蒲公英、紫花地丁被她摊得均匀,在晨光下泛着淡淡的绿色。见江兰回来,春桃连忙放下手里的木杆,跑过来时还差点被雪堆绊倒:“江兰姐!你可算回来了!第一次伺候皇上,没出岔子吧?我早上起来就一直在院子里等,连早饭都没敢吃!”

江兰笑着扶了她一把,摇了摇头:“没出岔子,就是有点紧张,手心里全是汗。” 她没有提胤禛抬眼皮、碰茶杯的细节 —— 在御前做事,低调才是长久之道,过分张扬只会引来其他宫女的嫉妒,甚至可能被有心人曲解为 “邀功”,反而坏了前程。

春桃却从她放松的神色里看出了端倪,凑到她身边小声说:“我看你脚步都比平时轻快,肯定是皇上满意了!我就说你肯定能做好,苏公公教的规矩,你练得比谁都熟,连走路都跟猫似的,皇上肯定喜欢细心的人!”

江兰没再多说,只是走到灶台边,给自己倒了碗刚热好的糙米粥。捧着温热的瓷碗,她的思绪又飘回了养心殿内:胤禛紧锁的眉头,御案上堆得像小山的奏折,还有自己放在桌角的那杯茶。她知道,今日的奉茶只是一个开始,要想真正留在御前,参与到新政中,还需要在每一个细节上都做到极致 —— 比如明日可以提前打听皇上晨起批阅的奏折类型,若是急件多,就把茶泡得稍浓些帮他提神;若是常件多,就略淡些,免得影响他思考。

午后未时,江兰按苏培盛派人传来的消息,再次来到养心殿外间候着,准备伺候胤禛的下午茶。这次她比早上更冷静,甚至敢在候场时悄悄观察内间的动静:御案上的红签奏折已经换成了蓝签,最上面一本是 “江南织造李煦” 的奏报,纸页上还画着丝绸的纹样草图,看来皇上下午在处理织造与税收相关的事务。她特意将水温调整到八十二度 —— 午后室温比早上高,稍低的水温更适合解乏;还在茶杯里放了一片干桂花(她从杂役院厨房讨的,据说有安神的功效),用温水稍微浸润后再冲茶,既能增加香气,又不会影响龙井的本味。

奉茶时,她发现胤禛翻奏折的速度比早上慢了些,左手偶尔会揉一揉太阳穴,显然是有些疲劳。于是她将茶杯的位置又往外挪了半寸 —— 这样皇上抬手时不用弯腰,更省力;放下茶杯时,她还特意轻声加了句:“皇上,茶里加了片桂花,可解乏。”

这次,胤禛没有立刻让她退下,而是低头看了一眼茶杯,又抬眼扫了她一下,虽然依旧没说话,却轻轻 “嗯” 了一声 —— 那声音很轻,却像一道暖流,让江兰的心里瞬间踏实了。她下意识摸了摸胸口的玉佩,仿佛能感受到外婆在现代的目光,像是在说 “兰兰做得好”。

傍晚酉时,伺候完最后一次茶,江兰正准备按规矩退下,苏培盛却叫住了她。他手里拿着一本黄色封皮的册子,上面写着 “养心殿当差名册”,走到她面前时,特意翻开一页,用毛笔在 “江兰” 两个字旁边画了个小圈:“今日表现不错,皇上虽没明说,却让我把你记在固定当差名册上了 —— 往后,你就是养心殿专司奉茶与文书整理的宫女,不用再回杂役房当差了。”

江兰心里一喜,连忙躬身行礼,腰弯得比平时更低:“谢公公提携!奴才定当更加用心,每一次奉茶、每一次整理文书,都做到分毫不差,绝不给公公和皇上添麻烦!”

“用心就好。” 苏培盛拍了拍她的肩膀,语气比之前温和了些,指尖还特意避开了她手腕上之前练礼仪时留下的淤青,“皇上勤政,每天只睡两个时辰,身边最缺的就是你这样细心又踏实的人。往后做事,依旧要守规矩,手脚干净,不该问的别问,不该看的别看,但也不用太拘谨 —— 皇上虽严,却最看重实在本事。”

离开养心殿时,夜色已经降临,廊下的宫灯被太监们一一点亮,暖黄的光映在青石板上,像铺了一层碎金。江兰攥着青色腰牌,脚步轻得像猫踩雪,心里却满是坚定。从杂役房洗衣的丫头,到书房整理文书的宫女,再到如今养心殿的固定当差,她走的每一步都踏实而坚定,没有半分侥幸。今日的 “初见帝王”,让她更清楚地知道:自己的现代知识与细心,在御前不是 “异类”,而是 “有用的本事”;只要继续保持这份踏实与细致,总有一天,她能真正参与到皇上的新政中,为家人争取脱籍的机会,为这个时代的变革出一份力。而胸口的玉佩,就像外婆的陪伴,见证着她在这陌生时代里的每一步成长。

回到西跨院收拾东西时,春桃和张姐都围着她,脸上满是羡慕。张姐还特意从自己的布包里拿出一块蓝布:“江兰,这是我攒了半年的布,你拿着做件新衫子,在养心殿当差,总不能穿旧布衫。”

江兰接过布,心里暖暖的,却还是推辞了:“张姐,谢谢你,可我现在的布衫还能穿,等以后月钱涨了,我再自己买布做。你这布留着给你儿子做衣裳吧。”

收拾完简单的行李(几件布衫、剩下的草药、贴身戴着的玉佩),江兰坐在炕边,拿出白天特意用炭笔写在纸上的 “新政奏折关键词”—— 山西火耗归公、官吏抵触、江南织造、丝绸税收,每一个词旁边都画了简单的符号,比如 “官吏抵触” 旁画了个小鞭子,代表 “考核激励”;“江南织造” 旁画了个小秤,代表 “税收公平”。这些都是她在候场时偷偷记下的,也是皇上今日关注的重点。她摩挲着玉佩,想起外婆曾说 “知识能解决难处”,如今在这雍正朝,她的现代知识,或许真能帮皇上解决新政的难题。

她想起现代学过的 “基层治理案例”,在心里默默琢磨:火耗归公遇阻,或许可以建议皇上设立 “新政考核制”,将官吏的升迁与火耗归公的成效挂钩;江南织造的税收问题,可能涉及 “成本核算不透明”,她可以利用护理课上学的 “成本清单法”,帮着整理织造的收支明细,让税收更透明 —— 这些想法虽然还不成熟,却像种子一样落在了她心里,只等一个合适的时机发芽。

夜深了,江兰躺在养心殿分配的小偏房里(固定当差宫女有专属的小偏房,虽小却暖和),摸了摸胸口的墨玉佩,又摸了摸枕头下的青色腰牌。月光透过窗纸,落在她的脸上,映出她眼底的光芒。她知道,今日的奉茶只是她御前生涯的第一步,未来还有更多的规矩要守,更多的细节要注意,更多的挑战要面对 —— 比如如何在整理奏折时既不越界,又能悄悄记下新政的关键信息;如何在奉茶时自然地提些有用的小建议,而不被认为是 “多嘴”。

可她不怕。她有现代护理专业的 “细节思维”,能在奉茶、整理文书的小事里找到机会;有 “应急处理” 的经验,能在御前的突发状况中保持冷静;更有外婆的遗物作为精神支撑 —— 想起外婆在现代病床前教她 “遇事别慌,找细节破局”,想起父亲在杂役院整理扫帚时的认真,大哥在马厩冻得发红的手,二哥露趾的布鞋,还有妹妹丫蛋想要的红绳,她就觉得浑身都有劲儿。

“明天,还要继续努力。” 江兰在心里默念,手指轻轻摩挲着玉佩上的 “兰” 字,“要让皇上看到我的价值,要帮着推进新政,要让爹娘、大哥、二哥和妹妹早日摆脱包衣身份,住进暖和的房子,不用再在冬天冻着手脚。外婆,您看着吧,我一定能在这儿活出样子来。”

窗外的寒风依旧吹着,可小偏房里却暖融融的。江兰知道,从今日胤禛抬眼皮的那一刻起,她在御前的位置就多了一分稳固;从她记下那些新政关键词的那一刻起,她靠近新政核心的脚步就又近了一步。这条逆袭之路,虽然布满荆棘,却也充满了希望。她已经做好了准备,用自己的细心与努力,在养心殿这个权力核心,一步步实现自己的梦想,成为能改变命运、影响时代的人,也不辜负外婆在现代对她的期望。

欲知下文如何,请先关注收藏点赞!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