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千五百万,十年!”坎宁不肯让步了。
“如果大臣您是这样的态度,那恐怕谈不下去了。”眼见对方不肯让步,拿破仑做出了威胁。
但显然,坎宁不吃这一套,他摇头道:
“执政您既然这样说了,那我也没办法了,这是我国的诚意和底线了,如果实在谈不拢的话,那我们也只能认了。”
拿破仑暗暗点头,看来,这已经是英国人的底线了,也好,对于法国来说也不亏,减免了五百万的额度,少还五百万已经很赚了,后续的借款也不少,可以接受。
“好吧,这样吧,依旧是两千五百万,但是还款时间变成十五年。
我承诺,给英国商品最低关税待遇,您看这样如何。”
坎宁听完,心中终于松了一口气,恨不得当场答应下来,但还是保持冷静,装作艰难思考的样子,过了半天才答应道:
“好吧,就按照这个吧,希望这份条约能够给两国带来友谊与和平。”
拿破仑顿时露出了开心的笑容,如此甚好。
和英国人结盟,并且搞到了这么大一笔钱,那么接下来的时间,就可以恢复一下法国国力,准备备战奥地利了。
之前法国失去的东西,他要一一亲手拿回来,第一步,就从意大利开始。
就在英法签订同盟条约消息不到半个月的时间,法国意大利军队,对撒丁王国展开了进攻。
西班牙,里斯本。
此时,国务会议中,西班牙君臣正在因为几个消息进行着讨论。
一是英法同盟,二是奥地利请求西班牙介入撒丁战争,三则是葡萄牙内战问题。
关于英法同盟,大家的意见还是比较统一的,虽说这是一份时间长达二十年的盟约,但考虑到英法之间的“传统友谊”,大家都不认为两国的同盟真的能坚持二十年,也都认为可以静观其变,离间两国关系,短期内,不要去招惹他俩。
关于葡萄牙方面的问题,早在马德里做出行动之前,西班牙军队就已经进入了葡萄牙领土,此刻不介入都不行了。
考虑到北非才刚刚抽调了不少西班牙主力去围剿,因此,戈多伊提议不妨这次就检验一下西班牙的预备役,动员四个地区的预备役军队,组建约三十万人的军队威慑葡萄牙。
一旦葡萄牙局势不可控,也就是克莱门特的妹妹若阿基娜不能控制住葡萄牙大权,那西班牙就要全面武力干涉。
无论如何,也得确保克莱门特的侄子顺利继承葡萄牙王位先。
这两项,大家都没太大的分歧,只有一些细节上的小问题,但到了如何处理法国入侵撒丁王国的问题上,西班牙君臣的分歧就比较大了。
一方认为法国这是在破坏现有的欧洲格局以及意大利的秩序,应该配合盟友奥地利进行制裁,直接遏制住法国。
而另一方认为,三国同盟条约规定中并没有关于第三方国家战争的参与选项,换言之法国打撒丁王国和西班牙无关,奥地利自己要管也不能拉西班牙和俄罗斯,即便要拉这两参战也需要告知以及商量才行。
再加上撒丁王国不处于西班牙的势力范围之内,和西班牙没有那么大的利益关系,考虑到西班牙的国内情况,就不应该出兵。
这种分歧其实很正常,以往西班牙也常出现这样的情况,只不过这一次支持的双方角色,却出现了互换。
因为,支持打法国的,竟然是所有国务大臣,而反对介入战争的,却变成了克莱门特。
这种戏剧性的场面,让亲王安东尼奥的神情看起来无比怪异。
今儿是怎么了?
戈多伊等人支持打法国的原因总结起来有三点,一是维护西班牙在意大利地区的影响力,维系和奥地利之间的关系。二是遏制英法同盟带来的压力,继续打压法国。
至于第三点嘛,则是因为他们都认为法国军队不是西班牙军队的对手,西班牙可以轻松取胜。
没办法,接连的战争胜利,让这些西班牙中央的掌权者开始飘了起来。
而克莱门特反对参战的理由就更简单了,法国进攻意大利,本就是他埋下的钉子,是他乐见其成的事情。
一个消耗法国和奥地利国力的机会,作为幕后黑手的西班牙,怎么能自己跳进这个坑内呢。
他巴不得法国和奥地利打得越凶越好,两家都打得两败俱伤之后,西班牙再去接收意大利才是最好的。
更何况,西班牙近些年风头出太多了,需要低调一下,拿破仑时代的法国,和之前的法国已经不能同日而语了,没必要和法国对上。
只是这些,克莱门特都不能说出来,尤其是后者,总不能告诉自己手下的这批人,因为对面是拿皇自己害怕和他打仗所以算了吧。
“别说这么多了,你们想的都太美好了。
什么我们动员军队集结边境,就能迫使法国结束战争。
你们有没有想过现在的法国政府是刚刚上台的,人家就需要一场战争胜利的威望来稳固自己的地位呢,怎么可能直接屈服。
再说了,撒丁王国的利益和我们有什么关系,为了撒丁王国打仗对我们有什么好处吗?
你们别忘了,王国一半以上的常备军现在都在北非。
那些预备役士兵打打威吓一下葡萄牙人,打打葡萄牙人就算了,你们还真打算拿去和法国人打仗啊?
法国即便输了一场战争,他们的精锐士兵可是没有受到打击的。
现在法国和英国结盟了,在北方没有任何压力了,完全可以抽调全国兵力来和我们打仗,那我们呢,也能抽调全国兵力打仗吗?
撒丁王国的事情与我们无关,将注意力全部放在葡萄牙那边。
这一次,趁着法国入侵撒丁王国的机会,我们一定要彻底掌控葡萄牙!
这才是我们最核心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