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咚、咚、咚。”
武馆大门被不紧不慢地敲响,打破了院中练功的节奏。
莫天明最先收势,锐利的目光投向门口。
陈立军和莫小雨也停了下来,面露疑惑。
莫天明与陈立军交换了一个眼神,低声道:“我去看看。”
他随手拿起汗巾擦了擦上身蒸腾的热气,精悍的身躯在晨光下显得格外挺拔,步履沉稳地走向大门。
拉开沉重的木门,外面的景象让他目光微凝。
为首的正是昨夜见过的陈蓉,此刻她换上了一身笔挺的深色警服,肩章清晰,显得正式而威严。
她身后跟着几名神情肃穆的干警,以及几位手持相机的记者。
而被簇拥在中间的,正是昨日火灾中被救的那对年轻夫妻。
年轻母亲抱着已然恢复活力的婴儿,脸上满是激动与感激;
她的丈夫,那个曾试图冲回火场的男人,双手紧紧捧着一面红底黄字的锦旗。
身后还有人帮忙抬着披红挂彩的全猪,以及装满糕点、水果和酒水的礼篮。
人群中议论纷纷,脸上洋溢着对英雄的敬佩和对这场面的兴奋。
莫天明瞬间明白了缘由,神色未变,只是沉稳地站在门口,看向陈蓉:“陈警官。”
不等陈蓉回应,那对夫妻已激动地冲上前。
年轻母亲眼眶通红,抱着孩子就要鞠躬,声音哽咽:“恩人!谢谢!谢谢您救了我们一家!要不是您,我和宝宝就……”
她泣不成声,怀里的婴儿似乎感受到母亲的情绪,咿呀地挥动着小手。
她的丈夫,李建军,更是激动,一个箭步上前,双手将锦旗高高举起,上面金黄大字遒劲有力:“烈火真金,英雄无畏”。
他刚想要跪下,被莫天明眼疾手快一把牢牢托住。
周围的相机快门声顿时响成一片。
“兄弟!恩人!”李建军声音发颤,“可算找到你了!昨天要不是你,我这个家就散了!”
他指着身后的全猪和礼品,“我们不知道咋报答,只能按老家的规矩,给您还个福,添点彩头!”
“举手之劳,不必如此。”莫天明的声音很轻,他双手虚扶着鞠躬的夫妻,却没有去接那锦旗。
街坊们议论纷纷,脸上洋溢着对英雄的敬佩和对这场面的兴奋。
“小伙子,好样的!”
“那天我亲眼看见了,真是从火海里跳出来的!”
“了不得!这么年轻,有这等身手和胆魄!”
有人竖起大拇指。
陈立军和莫小雨此时也走到了门口。
莫小雨看着这阵势,小嘴微张,既为哥哥感到骄傲,又有些无措。
陈立军推了推眼镜,镜片后的目光惊讶地看着被众人围住的莫天明。
陈蓉适时上前一步,她的声音清晰而柔和,既是向莫天明解释,也是向在场的媒体和民众说明:“莫天明同志昨日在花鸟市场居民楼火灾中,不顾个人安危,英勇救人,事迹感人。我们陪同获救群众前来,一是表达感激之情,二是弘扬社会正气。”
莫天明心中了然。
陈蓉此举,公私兼顾。
于公,火场救人是正面事迹,官方需要表彰记录;
于私,这也是在师父离开后,用公开方式为他“火场英雄”的身份背书,形成一层无形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