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鬼子们表现出了超乎寻常的勇气和无畏,但川军团手中的步枪可不是吃素的。
这些步枪在士兵们的手中发挥出了强大的威力,每一颗子弹都准确无误地飞向敌人。
战斗已经持续了好几个小时,然而鬼子们却像是永远也死不完一样,仍然源源不断地向前冲锋。
他们的中队长通常都是头顶着标志性的“中原一点红”,手握指挥军刀,紧紧跟在自己的中队后面,不断地督促着士兵们奋勇向前。
时间如白驹过隙,夜幕悄然降临。然而,这并没有让鬼子停下他们疯狂的脚步,反而成为了他们更为猖獗的掩护。
在黑暗的掩护下,鬼子们不仅没有减缓进攻的速度,反而如饿虎扑食般,加快了攻击的步伐。
此时,已有大量鬼子登上冲锋舟,如鬼魅般迅速穿越波涛汹涌的江面,抵达南岸。
战斗瞬间进入白热化阶段,枪炮声、喊杀声交织在一起,震耳欲聋。
与此同时,在沪上市中心的倭租界内,鬼子的海军陆战队也趁着夜色的掩护,对苏州河北岸的国府守军发动了猛烈的攻击。
显然,鬼子在人数上占据着绝对优势,他们将 571 团的官兵紧紧地压制在岸边的仓库建筑中,让他们难以喘息。
更狡猾的是,鬼子充分利用了夜色的掩护,采取渗透抵近的战术,悄悄地靠近 571 团的防御阵地。
然后,他们使用炸药进行爆破,一点一点地啃噬着 571 团的防线,使得守军的处境愈发艰难。
市中心的激战在夜幕的笼罩下持续进行,而在沪上最南端,靠近杭州湾一线的海边,情况却相对平静。
这里只有几个团的守军,他们接到了第三战区的命令,要加强防守和巡逻。
然而,从杭州湾到金山一带,有着长达几十公里的海岸线,如此漫长的防线,仅凭这几个团的兵力,要想守住谈何容易。
靠这几个团是根本就是杯水车薪的,第三战区的四个师还在赶来的路上么。
鬼子显然是有备而来,他们的特高课特务早就对杭州湾的潮汐规律进行了详尽的侦察。
不仅如此,他们还对每天退潮时的具体情况了如指掌,包括退潮的幅度、滩涂的长度以及滩涂的硬度分布等信息,无一遗漏。
在掌握了这些关键情报之后,鬼子迅速采取行动。他们精准地找到了硬滩涂,并立即派遣冲锋舟展开抢滩登陆作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