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此时,谷地三二郎率领着一个大队的士兵,趁着夜色成功突破了蕴藻浜防线,驱赶着华夏军队向蕴藻浜河边狂奔。
谷地大队长显然是个心机深沉的人,他下达了一个奇怪的命令:部队不要急于射杀前方的华夏人,而是将枪口稍稍抬高一些,一边开枪,一边驱赶着这些华夏军队。
在两者之间,仅仅剩下两百多米的距离,这意味着距离成功已经非常接近了。
然而,在这场激烈的追击战背后,鬼子们仓促组织起来的三个联队也紧紧跟随。
由于身处平原地带,鬼子们无法通过攀爬高处来进行侦察,这给他们的行动带来了一定的限制。
眼看着前方就是蕴藻浜,谷地二三郎心中暗自松了一口气。
他意识到,这场抢渡行动已经成功了三分之一,只要能够踏上浮桥,就意味着成功了一半。
然而,为了让这场戏更加逼真,他并没有放松警惕。
在河边,几十个精心布置的机枪掩体早已准备就绪。
这些掩体巧妙地隐藏在周围的地形之中,不仔细观察很难发现。
当皖军团的两个团顺利通过后,谷地二三郎等待着鬼子们逐渐靠近河边。
当鬼子们距离河边仅有两里路时,谷地二三郎果断下令:“打!”
刹那间,皖军团的一师副师长钱富贵手握一把晋造驳壳枪,迅速抬手瞄准冲在最前面的一个鬼子,毫不犹豫地扣动了扳机。
“啪!”一声清脆的枪响划破了空气,子弹如闪电般疾驰而出,精准地击中了那个倒霉的鬼子。
与此同时,机枪阵地上的几十挺大正十一式机枪也像被点燃的火药桶一样,迅速喷出一串串致命的子弹,如雨点般密集地射向鬼子们。
在这片战场上,机枪阵地宛如钢铁堡垒一般,严密地守护着两座浮桥,为两个团的华夏军队提供着关键的掩护,确保他们能够安全地撤过蕴藻浜。
谷地二三郎站在高处,目光如炬地观察着这一切。他心中暗自思忖:“果然,华夏军队向来缺乏置之死地而后生的决心。
如此重要的机枪重火力,竟然仅仅被用于撤退掩护,实在是一种浪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