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鬼子租界的军事行动尚未正式打响之际,令人意想不到的是,一颗突如其来的炸弹爆炸竟然让这一切都戛然而止。
然而,与此同时,在北线战场上,井口副司令官也做出了一个破天荒的决定——暂停对蕴藻浜南岸的进攻。
这一决定并非偶然,而是经过深思熟虑后的战略调整。
井口副司令官下令将浏河营地里的一百多门火炮全部运往前线,支援正在作战的三个师团。
这一举动显然是为了增强日军的火力,为接下来的进攻做更充分的准备。
然而,鬼子之所以不急于进攻,除了调集火炮外,还有一个至关重要的原因——如何让大部队安全渡过蕴藻浜。
要知道,国府的守军在撤退时,早已将过河的桥梁和浮桥炸毁,这无疑给鬼子的渡河行动带来了巨大的困难。
如果强行渡河,不仅会造成重大伤亡,而且这条蕴藻浜根本无法绕行。
面对如此困境,鬼子只能另寻他法。他们开始在附近的民居中拆除可以用于渡河的材料,试图拼凑出一条临时通道。
而就在鬼子忙于筹备渡河之时,第三战区也抓住了这个难得的机会。
他们迅速将已经抵达的其他地方军团派往前线,重点布防在蕴藻浜南岸。
这些军团原本是作为增援力量待命,但当他们看到已经与鬼子激战数场的三个军团时,心中或许会涌起一股复杂的情绪。
尽管滇贵川三个军团经历了惨烈的战斗,损失惨重,但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剩余的部队竟然摇身一变,成为了一支支精锐之师!
他们装备精良,全部配备了倭械武器,这些武器在战场上可是威力巨大。
战士们的目光中透露出强烈的杀意,仿佛他们已经做好了与敌人决一死战的准备。
其他后来的军团指挥官们得知这一情况后,才恍然大悟,原来这就是所有指挥官梦寐以求的百战精兵啊!
然而,一个疑问涌上心头:这些军团的武器究竟是从哪里搞来的呢?要知道,国府肯定没有如此庞大的武器储备。
这个问题让第三战区司令部陷入了一片混乱,各种猜测和议论纷至沓来。
司令部的官员们被吵得焦头烂额,最终决定一推三六五,将责任推得一干二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