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军团的两个团如离弦之箭一般迅速冲向防线的缺口,他们肩负着堵住敌人进攻的重任。
与此同时,其他部队则争分夺秒地开始向蕴藻浜南岸撤退。
然而,由于时间紧迫,部队的撤离显得有些仓促,导致有一半的火炮无法及时运过蕴藻浜河。
面对这一困境,战士们果断地采取了极端措施——他们将手雷塞进炮管里,然后引爆,以摧毁这些无法带走的大炮,绝不让它们落入敌人手中。
当三个军团终于成功撤到蕴藻浜河南岸时,几支部队的状况可谓是惨不忍睹。损失惨重这个词都难以形容他们所遭受的重创。
但是,鬼子并没有急于抢渡蕴藻浜河,因为他们深知这样做只会让自己更容易陷入华夏军队的阻击战中。
三个鬼子的师团长对此心知肚明,所以他们选择暂时按兵不动。
退到河南岸的几支部队的战士们都显得垂头丧气,他们怎么也想不通,明明战斗进行得还算顺利,为何鬼子会突然突破防线杀进来呢?
军官们迅速组织起部队,在南岸紧急修建防御阵地,准备应对可能到来的敌人攻击。
就这样,战场陷入了一种诡异的平静之中,仿佛暴风雨前的宁静。
而井口副司令则心急如焚,他迫不及待地想要将这里的进攻成果报告给派遣军司令部。
就在这时,87师、88师和教导总队也通过公路桥成功撤到了蕴藻浜南岸。
他们没有意识到,这次突破,给鬼子有了战略回旋余地了。鬼子也在沪上正式立住脚跟了。
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87 师竟然将被鬼子突破防线的责任完全归咎于滇军团,并且还将这一情况如实地报告给了第三战区司令部。
这无疑是一种典型的倒打一耙行为。
毕竟,第三战区司令部通常会更倾向于相信国府的王牌师,而非一个缺乏枪支弹药的杂牌军。
对于这样一支装备简陋的部队来说,被鬼子突破防线似乎也在情理之中。
当国府的部队撤到蕴藻浜南岸之后,他们发现南岸已经有许多地方军团驻守在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