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章 武悼天王(1 / 2)

黑暗序章:五 古 月乱华的恐怖时代

在华 夏历史的漫漫长河中,有一段时期犹如无尽的黑暗深渊,那便是五 古 月乱华时期。这段历史充满了血腥、苦难与绝望,中原大地深陷战火的泥沼,汉人更是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劫难。

故事要从西晋说起。西晋开国皇帝司马炎,在完成统一大业后,志得意满,生活日益奢靡。他不仅纵容亲戚大臣斗富,还错误地选择了智力低下的司马衷为继承人,恢复分封制,对少数民族采取强力打压和仇视政策,这一系列错误举措为西晋的灭亡埋下了祸根 。司马炎去世后,西晋皇室内部爆发了激烈的权力争斗,史称 “八王之乱”。这场内乱持续了长达十六年之久,各方势力相互厮杀,使得西晋的国力迅速衰退,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百姓生活苦不堪言。

此时,北方的少数民族匈奴、鲜卑、羯、羌、氐等,趁西晋内乱、国力衰弱之际,纷纷南下入侵中原。他们如汹涌的潮水般,冲破了西晋原本就摇摇欲坠的防线,在中原大地上烧杀抢掠,无恶不作。一时间,中原大地陷入了一片混乱,西晋王朝也在这场风暴中轰然倒塌,晋怀帝被俘,晋愍帝出降,西晋灭亡,中原地区的世家贵族纷纷南迁,在南方建立起了东晋 。

在 古 月人建立的众多政权中,他们对待汉人极其残忍。在他们眼中,汉人如同蝼蚁一般,生命毫无价值。 古 月人不仅肆意屠杀汉人,还将妇女当作 “两脚羊”,晚上肆意奸淫,白天则宰杀充当食物。据史料记载,鲜卑族在掠夺中原时,掳掠了数万名汉族少女,走到河北易水时,吃得只剩下八千名少女,最后竟将她们全部淹死 ,易水为之断流,其行径令人发指。

北方汉人的数量急剧减少,从最初的两千多万锐减到仅剩四百余万,几乎到了灭族的边缘。整个中原地区,城垣残破,田野荒芜,百姓流离失所,哭声遍野,宛如人间炼狱。曾经繁华的城市化为废墟,灿烂的文化遭受重创,社会秩序彻底崩溃,中原大地陷入了长达一百多年的黑暗时期 。在这漫长的黑暗中,汉人在生死边缘苦苦挣扎,他们渴望着光明的到来,渴望有人能带领他们走出这无尽的苦难。而就在这个时候,冉闵出现了,他的横空出世,犹如一道曙光,划破了黑暗的夜空,给汉人带来了一丝生存的希望。

蛰伏成长:从石闵到冉闵的隐忍之路

冉闵,这位在历史长河中留下深刻印记的人物,于西晋永嘉三年(公元 309 年),出生在一个动荡不安的时代 。他的祖籍是魏郡内黄县(今河南省内黄县),本是汉人,家族世代为将 。然而,命运的齿轮在他年幼时便开始转动,他的祖父冉隆在战乱中战死,父亲冉良也被羯族人石虎收为养子,从此,冉闵也被带入了羯赵政权,在石虎膝下长大,并被改名为石闵。

在羯赵宫廷这个充满权谋与争斗的环境中,冉闵自幼便展现出果敢勇锐的特质,深受石虎的喜爱和关照 。石虎对他的培养可谓不遗余力,将他视作亲孙一般,不仅给予他良好的教育和优厚的生活条件,还悉心教导他武艺和兵法。冉闵也十分争气,他勤奋好学,刻苦训练,很快便成长为一名武艺高强、谋略过人的青年。

长大后,冉闵被拜为建节将军,徙封修成侯 。他善谋略,在东晋咸康四年(公元 338 年)的昌黎之战中,他迎来了人生的第一个高光时刻。当时,石虎率领大军与前燕交战,在昌黎遭遇惨败,后赵各路军队纷纷弃甲溃逃,场面一片混乱。然而,冉闵所带领的三千汉军却犹如一道坚固的防线,在他的指挥下,严阵以待,有条不紊地应对着敌人的进攻,最终成功抵御了敌军的攻击,所部独全。此战后,冉闵声名大噪,他的英勇事迹传遍了整个后赵军队,也让石虎对他更加刮目相看,随即将他提拔为北中郎将,迁游击将军 。

此后,冉闵参与了防卫后赵北方边界的战斗,在那里,他屡立奇功。当时,北方燕代之地有内迁的丁零、乌恒、夫余等各族各部,时常发生叛乱,外有慕容鲜卑常发兵寇边 。冉闵凭借着自己卓越的军事才能和无畏的勇气,多次带领军队平定叛乱,击退外敌,为后赵政权的稳定立下了汗马功劳。他作战勇猛,总是身先士卒,冲锋陷阵,令敌人闻风丧胆 。同时,他也展现出了出色的领导才能,能够团结部下,激励士气,使他的军队成为了后赵的一支精锐之师。

随着时间的推移,冉闵在军中的威望越来越高,他的实力也逐渐壮大。然而,在这看似风光无限的背后,他却始终面临着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 —— 他的汉人身份。尽管他在羯赵政权中备受宠爱,身居高位,但在羯族贵族的眼中,他始终是一个 “异类”,是一个随时可能威胁到他们统治的潜在敌人 。这种身份上的差异和矛盾,让冉闵在羯赵政权中处境微妙,也让他对羯族统治者的残暴和压迫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他虽然表面上对石虎忠心耿耿,为后赵四处征战,但在内心深处,他却始终没有忘记自己的汉人身份,也没有忘记羯族对汉人的种种暴行。他在等待一个机会,一个能够为汉人报仇雪恨,拯救汉族于水火之中的机会 。

风云突变:权力漩涡中的挣扎与反抗

东晋永和五年(公元 349 年) ,对于后赵政权来说,是极为动荡的一年。这一年,后赵皇帝石虎去世,他的离世如同推倒了多米诺骨牌,使得后赵政权陷入了激烈的内乱之中,各方势力开始了激烈的角逐。

石虎死后,他的幼子石世即位,然而,石世年仅十岁,难以掌控朝政大权 。一时间,后赵宫廷内风云变幻,各方势力蠢蠢欲动。石世的母亲刘太后临朝称制,她重用丞相张豺,试图稳固自己和儿子的地位。但张豺的专权引起了许多人的不满,尤其是石虎的儿子们,他们对皇位虎视眈眈,都想取而代之。

在众多觊觎皇位的人中,彭城王石遵脱颖而出。他看到了朝廷的混乱局面,认为自己有机可乘 。于是,石遵在冉闵、姚弋仲、苻洪等将领的支持下,起兵反叛。冉闵之所以支持石遵,是因为石遵曾向他许下承诺:“努力!事成,以尔为太子 。” 这个承诺让冉闵看到了未来的希望,他渴望在这个政权中拥有更高的地位,也希望能够借助石遵的力量,实现自己的抱负。于是,冉闵毫不犹豫地加入了石遵的阵营,为他冲锋陷阵。

在冉闵的带领下,石遵的军队势如破竹,很快就攻占了邺城,推翻了石世的统治 。石遵如愿以偿地登上了皇位,成为了后赵的新皇帝。然而,石遵却违背了他对冉闵的承诺,他并没有立冉闵为太子,而是立了侄子石衍为太子。这一行为让冉闵感到无比失望和愤怒,他觉得自己被石遵欺骗了,多年的努力都付诸东流。

不仅如此,石遵还对冉闵产生了猜忌和忌惮 。他深知冉闵在军中威望极高,手握重兵,担心他会威胁到自己的皇位。于是,石遵开始逐渐削弱冉闵的权力,试图将他排除在核心权力圈之外。他不仅拒绝了冉闵提出的一些合理建议,还对他进行打压和排挤,甚至与亲信商议,谋划诛杀冉闵。

冉闵察觉到了石遵的意图,他心中的怒火越烧越旺 。曾经的忠诚和信任在这一刻荡然无存,取而代之的是深深的仇恨和反抗。冉闵心想,自己为石遵出生入死,却换来这样的下场,既然石遵不仁,就别怪他不义。于是,冉闵决定先下手为强,他联合李农等人,发动政变,废杀了石遵 ,并拥立石虎的三子石鉴为帝。

石鉴即位后,冉闵被任命为大将军、武德王,掌控了后赵的军政大权 。然而,冉闵的权力之路并没有就此一帆风顺。石鉴虽然表面上对冉闵委以重任,但内心却对他充满了恐惧和敌意。他深知冉闵的实力和野心,担心自己会成为下一个被废杀的对象。于是,石鉴暗中与其他羯族贵族勾结,多次谋划杀害冉闵 。

在一次暗杀行动中,石鉴指使石苞及中书令李松、殿中将军张才等人,在琨华殿埋伏,企图诛杀冉闵和李农 。幸好冉闵早有防备,在关键时刻成功逃脱,并将这些刺客全部诛杀。事后,石鉴为了撇清关系,假装不知此事,还将石苞和李松等人杀掉,以此来安抚冉闵。但冉闵心里清楚,石鉴对他的杀意并不会就此消除,双方的矛盾已经到了不可调和的地步。

此后,石鉴又多次派人刺杀冉闵,但都以失败告终 。冉闵意识到,自己在羯族政权中已经无法立足,他与羯族统治者之间的矛盾已经无法化解。在这个充满阴谋和背叛的权力漩涡中,冉闵逐渐看清了现实,他决定不再寄希望于羯族政权,而是要为自己和汉人寻找一条新的出路 。

绝地反击:《杀 古 月令》的震撼颁布

在经历了无数次的背叛与生死危机后,冉闵终于彻底认清了羯族统治者的真面目,也看清了自己在这个政权中的处境。他深知,继续留在羯族政权中,不仅自己性命难保,更无法改变汉人被压迫、被屠杀的命运 。于是,在东晋永和五年(公元 349 年) ,冉闵做出了一个震惊天下的决定 —— 颁布《杀 古 月令》。

这道《杀 古 月令》共有三道,每一道都如同一颗重磅炸弹,在中原大地上掀起了惊涛骇浪 。第一道杀 古 月令:“内外六夷,敢称兵器者斩之 。” 其意思是,无论是后赵统治境内还是境外的 古 月人,只要敢拿起兵器,一律斩杀。这道命令的颁布,给予了汉人反抗 古 月人的合法权利,让长期以来饱受压迫的汉人终于有了扬眉吐气的机会,他们纷纷拿起武器,向 古 月人展开了反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