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灵异恐怖 > 皇朝秘闻录,不!是野史秘闻录 > 封神之下:帝辛与姬发的猎神暗局

封神之下:帝辛与姬发的猎神暗局(2 / 2)

(二)策略与计划制定

在成功拉拢各方势力后,帝辛与姬发深知,面对强大且神通广大的神明,绝不能盲目地发起进攻,必须要有一套详尽且巧妙的策略与计划。为此,他们花费了大量的时间与精力,去深入了解神明的方方面面,从而制定出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猎杀策略。

首先,他们对神明的特点进行了细致的分析。神明们虽然拥有超凡的力量,或能呼风唤雨,或可移山填海,或具不死之身,但也并非毫无破绽。比如,有些神明在特定的时间或地点,其神力会受到限制。他们发现,部分神明在凡间的子夜时分,神力会有所减弱,仿佛与天地间的某种自然规律相呼应,此时他们的感官、反应以及施展神通的威力都会大打折扣。还有些神明,若是离开了他们所掌控的神域范围,来到陌生的地域,也会变得不适应,神力的发挥远不如在自己的领地内那般随心所欲。

针对神明的弱点,更是成为了他们制定计划的关键依据。经过多方打探与研究,他们得知一些神明有着各自的 “命门” 所在。有的神明极为忌惮特定的法宝,这些法宝或许是蕴含着天地间的某种至纯之力,能够克制他们的神性;有的神明则害怕某种特殊的符文咒语,一旦被施加上,便会陷入短暂的禁锢或虚弱状态。例如,有一位水神,平日里操控江河湖海易如反掌,可若是遇到了用上古神木制成、刻有专门克制水系神力符文的木剑,其神力便会瞬间紊乱,无法正常施展法术。

对于神明的分布情况,帝辛与姬发也了如指掌。他们绘制了详细的地图,标注出各个神明所在的神域、常出没的凡间区域以及他们之间的势力范围划分。根据这些信息,他们决定先从那些相对孤立、与其他神明联系较少且实力稍弱的神明入手。这样做一方面可以避免过早地引起神明群体的警觉,另一方面也能通过逐步消灭这些单个的目标,积累实战经验,锻炼己方的队伍,同时获取更多对付神明的有效方法和法宝。

在战术方面,他们制定了多样化的方案。采用诱敌深入之计,利用人间的局势变化去分散神明的注意力。比如,故意在某个地区制造出看似混乱的局面,像是诸侯之间的纷争、百姓的大规模起义等假象,引得那些喜欢插手人间事务、妄图从中获取信仰之力的神明前来查看。而当神明进入预设的包围圈后,便发动早已准备好的各种克制手段,对其进行攻击。

还会运用声东击西之法,派出小股力量佯装进攻某个神明的神域,吸引周边其他神明的关注和支援,然后主力部队则趁机突袭另外一个防备空虚的目标。同时,他们组织起那些能人异士,根据各自的专长进行分工协作。擅长近战的勇士负责在近距离牵制神明,为持有克制法宝的术士争取施展的时间;精通机关术的工匠打造出各种巧妙的陷阱,布置在战斗区域,限制神明的行动;而智者们则在后方观察战局,随时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战术,指挥各方力量的配合。

此外,他们也考虑到了后续可能面临的神明反扑情况,提前安排好退路与防御措施。选择一些地势险要、有着天然屏障的地方作为临时据点,储备充足的物资和兵器,以便在战斗结束后能够迅速撤离并进行休整,为下一轮的行动做好准备。

这场猎神行动背后的布局规划可谓是环环相扣、细致入微,每一个环节都凝聚着帝辛与姬发的智慧与心血,只待时机成熟,便可正式拉开这场惊世骇俗的猎杀神明大战的帷幕。

五、封神大战 —— 猎神的幌子

(一)明面上的商周之战

在那个风云变幻的时代,商周之间的战火一触即发,最终在牧野等地展开了激烈的交锋,这场大战在众人眼中,俨然是一场为了争夺天下统治权的常规王朝更迭之战。

公元前 1046 年,周武王姬发趁着商纣王帝辛的精锐部队长期驻扎在东夷战场,导致商朝国内兵力空虚的时机,联合各路诸侯,集结起了一支规模可观的联军。据一些史料推测,伐商联军中周国出兵万余人,另有庸、蜀、羌、髳、微、卢、彭、濮等八国出兵万余人,联军总数至多也就是 2 万多人。而商纣王这边,尽管都城朝歌附近能集结的兵力相比周国联军有一定优势,可实际数字也绝非如《史记》所记载的 “七十万” 那般夸张,有学者估算大概在 4、5 万人左右。

双方在牧野摆开阵势,这片位于朝歌郊外的空地,成为了决定商周命运的主战场。彼时的决战已经大规模用上了战车,而牧野地势开阔,正适合战车驰骋。

周武王作为联军的统帅,在战前进行了全军动员,鼓舞士气的同时,也详细地交代了作战的要点,要求战士们要按照一定的步法和动作出击,保持阵脚不乱。随后,他派姜尚带领精锐部队打头阵,只见姜尚率领数百名精兵如猛虎下山般冲向商军,先声夺人,震慑商军并冲乱其阵脚。

而商纣王帝辛这边,由于事发突然,朝歌城内没有足够的精兵,也缺少可用的战车,无奈之下,只好仓促武装大批奴隶、战俘,连同守卫国都的军队,一同开赴牧野迎战。这些临时拼凑起来的队伍,士气本就低落,面对来势汹汹的周军,更是心生畏惧。

双方刚一接触,戏剧性的一幕发生了,商军前队的奴隶和战俘们全无斗志,他们本就对纣王的统治心怀不满,此刻更是纷纷倒戈,调转方向回头反戈一击,与周军一同向商军后方冲去。帝辛原本想用亲信部队在后方押送、防范这些人反叛或逃跑,可在人潮的冲击下,这些武士也阵脚不稳。

周武王见状,立刻率大军乘势掩杀,一时间,喊杀声震天,战车的轰鸣声、兵器的碰撞声交织在一起。商军大乱,很快就陷入了溃败之势,残余的抵抗虽然还持续了一阵,但已无力挽回局面。纣王见大势已去,只能狼狈地逃回都城朝歌,最终在鹿台举火自焚,曾经辉煌一时的商朝就此灭亡,而姬发则顺利建立了西周,成为了天下共主。

在世人看来,这就是一场典型的王朝更迭之战,强大的周取代了腐朽的商,开启了新的历史篇章,可又有谁能想到,在这看似常规的战争表象之下,还隐藏着帝辛与姬发不为人知的秘密计划呢。

(二)实则暗潮涌动的猎神行动

就在商周大军在牧野等地激烈厮杀,众人的目光都被这宏大的战争场面所吸引之时,帝辛与姬发却按照此前精心谋划的计划,指挥着己方隐藏的力量,悄悄地对神明展开了猎杀行动。

他们深知,神明们实力强大且神通广大,若过早地暴露意图,引起神明们的警觉并联合反扑,那后果将不堪设想。所以,一切行动都在这混乱的战局掩护下,极为隐秘地进行着。

比如,在一处偏远的山谷中,有一位平日里甚少现身、但神力颇为高强的山神,因其管辖的区域内有着丰富的矿产资源,时常引得周边部落前去开采,可这位山神性情乖戾,稍有不满便会降下灾祸,让部落民苦不堪言。帝辛和姬发通过之前拉拢的知晓神明习性的智者,了解到这位山神在每月十五的子夜时分,会离开他所掌控的山洞,前往山顶吸纳月华之力,以增强自身的神力,而此时,他的神力会短暂地出现波动,是相对较为虚弱的时候。

于是,他们安排了一队由近战勇士、持有克制法宝的术士以及熟悉机关术的工匠组成的小队。勇士们提前埋伏在山神去往山顶的必经之路上,术士们则手持专门克制山神神力的法宝 —— 那是一件用特殊矿石打造,铭刻着古老符文的长矛,据说符文蕴含着能压制山神这类土系神力的神秘力量。工匠们在周围布置了巧妙的机关陷阱,一旦触发,就能限制山神的行动。

到了那个月圆之夜,子夜时分,山神如期离开山洞,缓缓向山顶走去。当他踏入埋伏圈后,勇士们率先杀出,与山神近身搏斗,吸引他的注意力。山神起初并未在意,以为只是些不知死活的凡人,可很快他就发现这些人竟能抵挡住他的攻击,心中不免有些诧异。就在这时,工匠们触发了机关,一道道铁链从地下弹出,缠住了山神的四肢,让他行动受限。而术士们看准时机,齐声念起咒语,将手中的长矛抛出,长矛上的符文瞬间亮起,散发出耀眼的光芒,径直朝着山神飞去。山神感受到了巨大的威胁,想要挣脱铁链躲避,却为时已晚,长矛击中了他,强大的克制之力让他的神力紊乱,瞬间虚弱了下去。小队众人一拥而上,趁机对山神发起了最后的攻击,最终成功将其猎杀,消除了这个为祸一方的神明。

然而,这只是众多猎杀行动中的一次,类似的场景在各个隐蔽的角落不断上演。帝辛和姬发一边指挥着各方势力,找准时机逐个击破那些或孤立、或疏于防范的神明,一边还要时刻留意着神明群体的动向,谨防他们察觉到这场暗中进行的猎神计划,进而联合起来进行反扑。每一次行动都如同在钢丝上行走,惊险万分,但他们凭借着精心的布局、详细的计划以及各方势力的紧密配合,让这场猎神行动在商周大战的掩盖下,有条不紊地持续推进着。

六、猎神之后的风云变幻

(一)人间秩序的重塑

在成功猎杀神明后,帝辛与姬发所面临的人间,已然陷入了一片混乱与动荡之中。神权崩塌带来的影响犹如汹涌的潮水,迅速蔓延至各个角落,让原本就因战争而伤痕累累的世间,更添诸多棘手难题,而稳定民心、重新构建统治秩序、消除神权残留影响,便成了他们迫在眉睫且重任在肩的大事。

首先,稳定民心是当务之急。长久以来,百姓们对神明怀着至高无上的敬畏之心,他们的生活、劳作乃至思想都被神明的观念深深禁锢着。如今神明被猎杀,许多百姓陷入了恐慌与迷茫,仿佛失去了精神寄托和生活的指引,不知未来何去何从。有的百姓害怕会遭到神明的报复,即便知道那些神明曾肆意干预人间、带来诸多灾祸,可心中的恐惧依旧难以消散;还有的百姓开始质疑世间的一切秩序,觉得连神明都能被打倒,那还有什么是可以依靠和相信的呢?

帝辛与姬发深知,若不能尽快安抚百姓的情绪,整个天下将会陷入更大的混乱。于是,他们亲自前往各地,向百姓宣告,神明并非无所不能,以往那些所谓的 “神意”,不过是神职人员为了掌控权力而编造出来的谎言。他们告诉百姓,往后的日子,将由人类自己主宰,只要大家齐心协力,通过辛勤劳作,定能创造出美好的生活。同时,他们还减少了赋税,开仓放粮,赈济那些在战乱中受苦的民众,让百姓切实感受到生活能有所保障,逐渐消除心中的不安。

而在重新构建统治秩序方面,二人更是花费了诸多心思。商朝灭亡后,原有的政治体系分崩离析,各地诸侯蠢蠢欲动,都想在这权力更迭的时期为自己谋取更多利益。姬发一方面要安抚那些曾经支持商朝的诸侯,承诺只要他们愿意归顺西周,服从新的统治,便会保留他们的领地和地位;另一方面,对于那些趁机作乱、妄图割据一方的诸侯,则果断出兵镇压,以武力维护天下的统一。帝辛虽已失去了商朝的统治权,但凭借着多年的威望以及在猎神行动中的影响力,协助姬发一同稳定局势,对各地的情况建言献策,确保政令能够有效地传达和执行。

为了更好地管理天下,姬发开始推行分封制,将土地和人民分封给宗室子弟、功臣以及一些归附的诸侯,让他们在各自的封地内履行职责,拱卫王室,形成了一套层级分明、相对稳定的统治架构。同时,制定新的礼仪制度,规范人们的言行举止和社会交往,强调等级秩序,使得整个社会逐渐从混乱无序走向有条不紊。

消除神权残留影响也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尽管神明已被猎杀,但神权阶层的残余势力依旧存在,那些曾经靠着传达 “神意” 而作威作福的神职人员,不甘心失去手中的权力,在暗中蛊惑人心,企图复辟神权统治。帝辛和姬发对这些人展开了严厉的清查和打击,取缔了大量不合理的祭祀场所,废除了一些繁杂且带有迷信色彩的祭祀仪式,禁止神职人员再以神明的名义干涉朝政和民间事务。

他们还大力推广文化教育,鼓励人们学习知识、思考问题,培养独立的思想和判断能力,摆脱以往对神明的盲目依赖。通过在各地兴办学府,聘请有学识的人担任教师,传授天文、地理、历史、礼仪等方面的知识,让百姓们开阔眼界,明白世间万物皆有其规律,并非全由神明掌控。

在帝辛与姬发的不懈努力下,人间的秩序开始慢慢恢复,百姓们逐渐从恐惧和迷茫中走了出来,重新投入到生产生活之中,一个以人类为主导的新的时代,在历经重重磨难后,终于缓缓拉开了帷幕。

(二)封神榜的真相

一直以来,封神榜在众人眼中是充满神话色彩且带有神圣意味的存在,那些在商周大战中或是战死,或是有着非凡功绩的人物,都被一一记录其上,最终得以封神,在天庭各司其职。然而,在帝辛与姬发这场联合猎神的阴谋背后,封神榜或许有着截然不同的真相,它很可能是二人精心编造出来,用以掩盖猎神行动,或者是为了安抚一些势力、稳定局势而推出的特殊手段。

从掩盖猎神行动的角度来看,猎杀神明这一计划,无疑是对整个封神世界既定秩序的巨大挑战,若是被外界知晓,定会引起轩然大波,不仅那些残留的神权势力会拼死反扑,可能连普通百姓都会陷入极度的恐慌之中。所以,帝辛和姬发需要一个看似合理的说法,来解释那些神明为何会消失或者 “归位”。封神榜的出现,恰好巧妙地掩盖了这一秘密行动。他们对外宣称,这是顺应天命,通过商周之间的大战以及各方的纷争,让那些有能力、有缘分的人登上封神榜,成为新的神只,是上天对他们的一种安排,也是世间秩序重新洗牌的正常结果。而那些在战争中死去的仙人、将领等,实则是命中注定要在这场封神大业中完成自己的使命,以另一种形式继续守护世间。如此一来,人们关注的焦点便从神明为何突然消失,转移到了究竟谁能登上封神榜这一话题上,从而成功地将猎神行动隐藏在了封神榜这个幌子之后。

再者,封神榜也是为了安抚一些势力、稳定局势而设的手段。在猎神的过程中,各方势力汇聚,他们或是出于对神权的不满,或是为了追逐利益、获取更高的地位而参与其中。然而,当神明被猎杀后,如何安置这些势力,避免他们因利益分配不均或者心生野心而再度引发混乱,便成了一个难题。封神榜此时就发挥了重要作用,帝辛和姬发以封神榜为诱饵,向各方势力承诺,只要他们在这场行动中尽心尽力,立下功劳,便有机会在封神榜上获得一席之地,成为被世人尊崇的神只,享受无尽的荣耀与权力。对于那些原本支持商朝或者周国的诸侯、部落而言,封神榜也给了他们一个台阶下,让他们觉得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顺应大势,是在为这封神大业贡献力量,日后也能凭借这份功绩在新的秩序中谋得好处。

而对于那些原本自由自在、不受天庭约束的凡间仙人来说,封神榜却更像是一种束缚。他们大多习惯了无拘无束的生活,凭借自身的仙力在凡间逍遥自在,可封神之后,却要听从天庭的命令,在既定的职位上履行职责,失去了往日的自由。这也就解释了为何在一些传说中,许多仙人并不愿意被封神,因为这背后实则是帝辛和姬发为了稳定局势、掌控各方而设下的局。

或许,封神榜从一开始就不是什么上天注定的神圣榜单,而是帝辛与姬发在这场阴谋中精心谋划的关键一环,它承载着二人诸多不可告人的目的,也成为了这个别样封神故事中,隐藏在背后的又一隐秘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