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龙传说:神秘的养龙人(2 / 2)

夏朝君王孔甲信奉鬼神,喜欢吃喝、打猎、声色犬马,还养龙。在孔甲看来,这些爱好能给他带来无尽的乐趣和满足感。龙和孔甲有着特殊的渊源,夏朝开国君王大禹本身就是一条龙,并且在大禹治水的过程中没少受到龙的帮助。到孔甲时,他又不知通过何种手段找来了两条龙。对孔甲来说,龙不仅是一种神秘的生物,更是他权力和地位的象征。

与养龙人的纠葛:

刘累养死一条龙后将其做成肉羹给孔甲,后因怕被问责逃跑。孔甲在刘累逃跑后,又开始寻找新的养龙人。不久,他找到了养龙人师门。师门确实本事不小,将剩下的龙养得生机勃勃,还能在空中翩翩起舞。孔甲经常带着爱妃来看龙表演。然而,孔甲虽然对养龙一窍不通,却经常对师门指手画脚。这让师门非常生气,当众驳斥孔甲。孔甲身为一国之君,哪里受得了这种侮辱,于是命令手下将师门拖出去砍了脑袋。师门死后,山野的树木全部燃烧起来,百姓们怎么灭都灭不掉。孔甲认为是师门的鬼魂作祟,只好亲自给师门献上祭品,请求师门不要作怪,这才使得火势慢慢减弱熄灭。可孔甲却因刚才的惊吓而失去了生命。

三、养龙传说的谜团

(一)龙的真实身份

古代文献中的龙:

在古代文献中,龙被描述为水生或近水动物。如《左传》记载:“龙,水物也。”《淮南子》记载商汤遭遇旱灾,作土龙以致雨。殷商甲骨卜辞中也有 “乍(作)龙” 求雨的记载。此外,文献中的龙常与蛇并提,被看作不祥物,人们对其态度也不恭敬。舜帝时期,董父从野外滩涂抓了十几条龙来饲养,说明龙多活跃在野外滩涂,和蛇的生活环境很像。

可能是鳄鱼的猜测:

有学者认为上古时期的龙可能是鳄鱼。我国有关鳄的最早描写出现在西晋的《文选?吴都赋》“乌贼拥剑,鼊鲭鳄。涵泳乎其中。” 从先秦到西晋,时间跨度至少有 2000 多年。在黄河流域的丛林沼泽、河滩浅水中曾生活着鳄鱼,这可能就是先秦文献中的 “龙”。一方面,西周之后,北方天气变冷,沼泽滩涂变少,鳄鱼在北方绝迹,而长江流域的鳄鱼却继续生活下来,如扬子鳄至今生活在长江流域。另一方面,鳄鱼与今天龙的形象颇为相似,有四足,有鳞甲,出现时也会有风雨雷电发生。

(二)真龙是否存在

传说与现实的差距:

在传说中,真龙巨大凶猛,可游可飞,难得一见,难以被人类驯服。然而,养龙传说中的龙似乎并非如此。如上古君王养龙的记载中,龙被人类驯养,甚至还能作为坐骑。孔甲养龙的故事中,刘累养龙,龙死了还被做成食物。这与人们想象中的真龙形象相差甚远。

谜团待解:

虽然有很多关于龙的记载和传说,但道听途说不能成为可信证据。在现代科学无法证实之前,龙的虚实永远是个谜团。目前,生物学家也没能找到关于龙存在于世的确凿证据,人们只能相信它是虚构的。但也有一些现象让人疑惑,多种证据表明,世界上曾出现过一种形状像蛇,但有翅膀和双足的生物,它们会飞也能在水里生存。这是否与龙有某种联系呢?还有一些地方发现的疑似 “真龙” 的现象,也让人对龙的存在充满好奇。比如湖南一山洞发现 “真龙”,专家推测已存在上亿年。这个据传藏有真龙的山洞位于湖南省临武县的一个小村庄。地质勘探队在山洞里发现了一块龙形的岩石,整体泛着淡淡的金黄色,当光照上去的时候,整块岩石看起来晶莹剔透,与周围颜色灰暗的岩石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散发出一股神秘的光芒。而且这块龙形岩石表面还有龙的鳞片,看起来栩栩如生,就像是一个盘桓在地的 “真龙”。龙形岩石的体积很大,长度约为 13 米,整条 “龙身” 粗细分布十分匀称,远远看去和古代神话里记载的龙的形象十分吻合。专家们对山洞中的石脊进行采样后,认为这一石脊的年份至少有着上亿年的历史,而之所以它会呈现出 “真龙” 的形状,是基于地壳运动的作用。虽然这一山洞内发现的 “真龙” 并不是真实存在的生物体,但很多人仍对其充满好奇,甚至认为石脊

此外,2017 年陕西真龙现身事件也引发了热议。传言在 2017 年 7 月份的时候,陕西省汉中市发生了一场暴雨,之后有人在家中玩手机时意外拍下天空中奇怪的一幕,乌云密布的天空下,一条似乎拥有长角与龙须的庞大生物若隐若现,其姿态威严,仿佛正在施展传说中的 “行云布雨” 之术。这张照片迅速点燃了公众对于 “真龙是否存在” 的热烈讨论。但照片的真实性成为了众人关注的焦点,一部分人认为照片是人为加工的产物,通过现代图像处理技术轻松就能实现;而另一部分人则认为自然界中存在着许多未解之谜,不能轻易否定任何超自然现象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