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川随手夹了两口酒菜,压下那股烈火般的酒劲儿,这才慢悠悠打起太极:
“天舟经过几次迭代,已经算是走上正轨。只要这次载人航天实验成功,后面按部就班发展就好。”
话落,朱成泽一愣。
这话冠冕堂皇,漂亮是漂亮,可真要落在纸面上,那叫一个虚。
比他这基地一号还会绕弯子。
——显然,是“心意”不到啊。
于是,果断又举起大茶缸。
江川一看这阵势,心里直打鼓,硬着头皮补了一句:
“计算机领域有个‘摩尔定律’,说的是每十八个月,性能翻一番。”
“咱们的天舟计划,也完全可以套用这个模式,定几个关键指标,反复迭代升级。”
“摩尔定律?”朱成泽皱眉,“我咋没听说过?”
江川一愣,暗叫嘴瓢,随口遮掩:“我也是偶然在论文里看到的,那人估计没什么名气。但这套理论——绝对适用。”
三人对视一眼,纷纷点头。
吴长风甚至在脑子里倒推了一遍计算机史,发现……好像还真贴。
可朱成泽哪能满足?
一条“摩尔定律”就想把他糊弄过去?
他偏不!
于是又提酒。
江川面前那大茶缸,瞬间少了一半。
不是他想喝,是朱成泽跟他玩命比“深度”。
直到一茶缸见底,朱成泽才像没事人一样,轻飘飘扔下一句:
“上面让我写报告。等这次载人航天实验结束,下一步往哪走?江老弟有什么高见?”
江川已经有点上头,摇摇晃晃摆手:
“这还用说?无非就三个方向——推进器、空间站、深空探索!”
在他看来,这都是“开卷题”,随口一答。
可在三人耳朵里,却像炸雷一样轰响。
朱成泽瞳孔一缩:这家伙可谓是一语道破天机。
杨若雨眼神亮得惊人,心头燃起斗志。
吴长风更是暗暗盘算:动力组的路子,该怎么排兵布阵。
要知道,这三人技术、执行力全都有,真正缺的,是这种宏观上的“方向感”。
一个战略选对,能抵上十年苦功。
朱成泽猛地往前一探身,眼神灼灼:“愿闻其详!”
江川喝了口茶,压下酒意,淡淡开口:
“推进器是基石,往前走只有三点:更重、更远、更稳。”
“能把更笨重的东西送上天,飞得更远,还能保证安全。”
吴长风当场灵光一闪:“明天我就把燃料、机械、芯片、控制系统……全线升级计划做出来!”
江川点头,顺手又把话题一转:
“前阵子看新闻说,老米的空间站,谁都能用,就是不给咱夏国用?”
话音一落,朱成泽气得后槽牙都快咬碎:“是有这么回事,简直欺人太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