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的思绪,缓缓飘回到十年前那个细雨蒙蒙的傍晚。
父母的丧事刚刚料理完,家中还没来得及喘口气,一群债主便闯了进来。
值钱的家具、电器、自行车……被搬得干干净净,连门板都有人拆走。
更过分的是,还有人当场撂下话,要把她强行带走“抵债”。
那时的她,心如死灰,整个人像被掏空了一样。
若不是想到身后还有两个半大的弟弟等着依靠,她恐怕早已一头扎进清江,把一切了结。
就在这走投无路之际,小川哥出现了。
彼时的他,刚被分配到漱河中学,不到三个月——
一个看上去还带着稚气,比她大不了多少的年轻教师。
可就是这样一个年轻人,却拎着一大背包现金,当场一笔笔清掉了所有债务,还将被搬走的家什一一讨了回来。
她记得很清楚,清完账,他倚在门框上,神情温和地问她:“接下来有什么打算?”
她当时只觉得鼻子一酸,傻傻道:“你救了我们家,我就是你的人,余生为奴为婢、做牛做马报答你。”
可他却笑着摸了摸她的头:“傻丫头,我问的不是这个。哪儿摔倒,就在哪儿爬起来。重操父业,把工程干起来,有没有信心?”
那时候,她连“工程”究竟是什么都没弄明白,但还是下意识盲从地点了点头。
也就是那天起,小川哥每天下课后,都会带着她走街串巷,查访漱河的历史、人文与故事。
这里原本只是个破败不堪、偏居一隅的小镇,
可在他的考证与包装下,硬是被赋予了“千年文化古镇”的名头。
更不可思议的是,他还成功争取到了两千万的改造资金。
就靠着这笔启动资金和古镇改造的项目,金沙文旅一战成名。
此后,她顺势拿下了古镇二期、三期工程,甚至接手了清江古城修复项目。
三年时间,她便从债台高筑,跃升为手握两亿身家的女老板。
就在她以为,人生的巅峰也不过如此之时,
小川哥又悄然为她牵线,把她引荐给了秦曼。
那天,两个女人在他面前推心置腹地畅聊,一拍即合,当场敲定——
要拿下帝都CBD的某个标志性地段。
随之而来的,便是那条轰动整个夏国的新闻——
“某边陲企业,斥资二十亿,强势入驻帝都CBD。”
金沙商场由此诞生。
自那一刻起,吴招娣的商业之路彻底驶入了高速通道。
各地市纷纷抛来橄榄枝——
要资金给资金,要地块给地块,只求金沙团队能落子布局。
短短五年间,金沙集团从零起步,硬生生在全国拼出了由三百座金沙商场组成的传奇地产帝国。
然而,繁华背后,却暗潮涌动。
就在声势最盛之时,小川哥拉着她,悄悄盘点了一遍集团的资产负债表——
冰冷的数字赫然写着:负债总额,是净资产的三倍。
那一刻,吴招娣只觉得脑中一片空白,
仿佛又回到了那个家破人亡的黑暗时刻——
只是这一次,她面对的不是几万、几十万的窟窿,而是动辄数千亿的债务深渊。
依旧是小川哥,在最危急的关口站了出来。
他替她制定了一套刀锋般精准的去债方案——
上市融资、收缩拿地、限期交付、盘活闲置资产……
一环扣一环,既不乱阵脚,也不留死角。
两年时间转瞬而过,
直到三个月前,金沙集团的债务率终于被压到净资产的三成以下。
那一刻,吴招娣才真正体会到什么叫“能喘口气”。
胸口那块压了两年的巨石,终于松动滑落。
也正是从那一刻起,她开始谋划——
让金沙集团走出国门,踏上国际化的新征程。
而这条路,小川哥在很早以前,便已经替她点过灯。
她的神思还沉浸在回忆中,
许明压低声音提醒:“吴董,您看……邹必胜,要不要调回来?”
吴招娣微微一怔,旋即点头:“调。直接任命为国际事业部总经理,外加补发一年工资——算是给他的奖励。”
话音刚落,她垂眸望向桌上那两页白纸,吩咐道:
“就照这个报告的逻辑,把金沙集团下一阶段的发展战略写出来。”
许明扫了眼那两页纸,嘴角抽了抽,试探道:
“能……正反面都写吗?”
这可是顶级集团的战略规划啊,两页纸怕是连开头都不够。
吴招娣抬眸,语气笃定:“不行,两页都算多的。”
“平时,小川哥只给我半页纸。”
许明一脸“这合理吗”的表情,苦笑着点头:“我尽力。”
正说着,院外忽然传来一阵喧哗。
紧接着,十几名记者扛着长枪短炮闯了进来。
他们一踏进主院,看清了院中那位身着剪裁利落西装、神色凌厉的女人时,全都愣在当场——
——商界神话、传奇女王,吴云帆。
——吴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