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章 细节窥秘(1 / 2)

廊下清风徐来,稍稍吹散了庭院中因人群聚集而产生的些许燥热。明兰端坐于椅中,姿态看似放松,脊背却挺拔如竹,自有一股沉静的气度。她目光平和地追随着庭院中央那四位正在演示奉茶礼的嬷嬷,仿佛真的只是一位虚心好学的新主母,在认真观摩侯府的高等规矩。

然而,在那平静无波的表象之下,她的心神却如同最精密的罗盘,高速运转着,将眼前的一切细节尽数捕捉、分析、归档。阳光的角度、茶具摆放的细微偏差、炉火跳跃的节奏、甚至空气中弥漫的茶香与水汽的混合味道,都成为她构建认知的碎片。

她的视线首先掠过负责烹水的张嬷嬷。动作略显毛躁,对炭火的掌控似乎并不十分精细,眼神中对这差事明显带着不耐,与她那“精明能干”的名声略有不符。

接着是擦拭茶具的李嬷嬷。一丝不苟到了近乎苛刻的地步,反复检查杯盏的光洁度,耗时良久,显得固执而不知变通,倒符合“刻板”的评价。

主泡的王嬷嬷无疑是焦点。明兰的目光在她手腕的每一次转动、指尖的每一次按压上停留。炙茶的温度、碾茶的粗细、罗筛的力度、候汤时观察水泡的专注度…确实功底扎实,若非太过紧张,本可做得更好。那未能完美“咬盏”的汤花,暴露了她内心的压力与不稳定。

最后,她的视线落在了负责奉茶的赵嬷嬷身上。

赵嬷嬷脸上堆着恰到好处的、近乎完美的恭敬笑容,步态经过精心调整,每一步的距离都似乎用尺子量过,确保既不失礼又不显拖沓。她稳稳地(至少在大多数人看来是如此)端着茶盘,走向明兰。

就在她屈膝,低头,将茶盘举过头顶的那一刹那——

阳光恰好以一个微妙的角度,照射在她那因动作而微微滑落的宽大袖口之下。一抹金光倏地一闪,极其短暂,却未能逃过明兰锐利的目光。

那并非普通仆妇该有的银镯或铜镯,而是一支分量不轻、做工精巧的赤金缠丝镯子。金子的成色极好,在阳光下闪烁着足金特有的、沉稳内敛的光泽,绝非一个依靠月例银子的仆役嬷嬷所能轻易购置的。即便有些体面的嬷嬷能有一两件金饰,也多是样式简单、分量较轻的,绝少如此精巧贵重。这金镯,与她的身份相比,显得过于扎眼,甚至…刺目。

明兰的目光并未在那金镯上停留,仿佛未曾看见,依旧平静地注视着赵嬷嬷低垂的头顶。然而,就在赵嬷嬷奉茶完毕,准备后退的那一刻,或许是因方才举盘的动作,又或许是心底一丝难以察觉的慌乱,她的袖口再次微微拂动。

这一次,明兰清晰地看到,在她深色衣料的袖口内侧,沾染着一些极其细微的、不仔细看根本无法察觉的白色粉末。那粉末质地细腻,附着在布料纹理之中,与她方才摆弄茶具、伺候炉火可能沾染的灰烬截然不同。倒像是…某种药材被碾磨后残留的痕迹?

明兰的心微微一动,面上却依旧波澜不惊,如同最深沉的湖水。

而另一边,就在赵嬷嬷演示奉茶步态,在庭院中规定的路线上来回行走时,明兰眼角的余光捕捉到了另一幕。